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6|回复: 11

关于永明体及八病说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4 15: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1-1-24 16:35 编辑

关于永明体及八病说

       永明体诗句是论四声避八病的。以首为单位的永明体,分四句、六句、八句、八句以上的多句;押平仄、押仄韵、平仄转韵。这些形式一直延至唐代。唐代只是选择了四句(绝句)、八句(律诗)、八句以上(排律)、押平声韵、讲粘对为近体诗加以提倡罢了。
    近体诗的原则是:一律论“前有浮声后须切响”的平仄律。这只有句子二四字平仄,句间白脚字韵脚字平仄,韵字押平声才能实现。
    六朝人刘滔既然在论及沈约的八病说时,提出了五言句“又第二字与第四字同声,亦不能善。此虽世无的目,而甚于蜂腰”的对沈约八病说的修正,足见刘滔对八病说是有系统论述的。只可惜刘滔的八病说同沈约的八病说都失传了。但从空海的《文镜秘府论》可知,空海对二十八病的论述,其依据是隋人刘善经的《四声指规》,在论述中着重提到沈约关于平头、上尾的原话,着重提到刘滔关于蜂腰的原话。从第四鹤膝病以后的五病,才全部为刘氏曰即刘善经说。然而二十八病中前八病提到的论点依据是不是来自沈约、刘滔,可从刘善经论证的所引例诗全部为汉魏古诗、而不是引六朝前期作品,就知这些诗证仍然是沈约、刘滔的,足以证明刘善经的八病说就是沈约、刘滔的八病说。再从刘善经的口气上,把刘滔与沈约并提,更见刘滔的八病论对刘善经的《四声指归》是有重大影响的。也可以说,《四声指归》的八病说就是依据于沈约、刘滔的八病说加以铺陈的。
   另外,从沈约自己的诗证明:句子是论二四平仄即平声对上去入声;加上一种特殊句型“平平仄平仄”的。以下引两首沈约诗: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送别友人

君东我亦西。衔悲涕如霰。
浮云一南北。何由展言宴。
方作异乡人。赠子同心扇。
遥裔发海鸿。连翻出檐燕。
春秋更去来。参差不相见。

   句子为五言二四平仄、和平平仄平仄两种。
   至于沈约的平交仄构成理论:“欲使宫徵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一简之内:即一句之内;两句之中:说的是两句之中,而不是两句之间。是说前一句中的轻重,与后一句中的轻重是不同的,即相反的,轻重仍然指的是浮切。以轻重代指浮切,只是一种避重复形容的修词技巧。
    刘滔的八病说,例诗多举魏晋诗为病例,这证明沈约刘滔他们所主张的永明体句子的诞生理由。
    沈约的伟大在于四声论:宫商为平声,角
羽为上去入声,平声与上去入的关系是浮声与切响的对立关系。刘滔的伟大之处在于:五言二四同声亦不能善。两者组成了永明体四声平仄概念的建立。


101

主题

493

帖子

2886

积分

首席版主

晴耕雨读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33
贡献
624
金钱
109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4 15: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整天纠结这个病,那个病,多写诗吧。

点评

这是理论版,主要谈理论。你多写诗,也不见你的诗在哪里?至于笔误,谢谢你指正,已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493

帖子

2886

积分

首席版主

晴耕雨读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33
贡献
624
金钱
1098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4 15: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沈约的伟大在于四声论:宫商为平声,角羽为上去入声”——错别字这么明显,那个字在此发音为“指”(徵),不读“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6: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虎溪三笑 发表于 2021-1-24 15:45
别整天纠结这个病,那个病,多写诗吧。

这是理论版,主要谈理论。你多写诗,也不见你的诗在哪里?至于笔误,谢谢你指正,已改。

点评

想看也不难,就在邻居诗无敌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7:30
此军门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6: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1-24 16:3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4 16:11
这是理论版,主要谈理论。你多写诗,也不见你的诗在哪里?至于笔误,谢谢你指正,已改。 ...

此军门也

点评

俺是了解金池长老的,三枚金牌杠精之一。此外,三羊兄,还有一位就不提了。这三位,鼎足而立,杠了据说十几年了,谁也不鸟谁——反正,老子就是真理,说一不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7:36
说实在的,最近也就是俺在金池长老这里撒野,要是换做他人,估计金池长老在就下了逐客令了——九门还是有面子的嘛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17: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54
贡献
28866
金钱
356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4 17: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的,最近也就是俺在金池长老这里撒野,要是换做他人,估计金池长老早就下了逐客令了——九门还是有面子的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54
贡献
28866
金钱
356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4 17:3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4 16:11
这是理论版,主要谈理论。你多写诗,也不见你的诗在哪里?至于笔误,谢谢你指正,已改。 ...

想看也不难,就在邻居诗无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0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54
贡献
28866
金钱
356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4 17: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是了解金池长老的,三枚金牌杠精之一。此外,三羊兄,还有一位就不提了。这三位,鼎足而立,杠了据说十几年了,谁也不鸟谁——反正,老子就是真理,说一不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24 18: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还真心感谢九门提醒刘滔为六朝人!在下一直误为刘滔与元兢为同时代人。

点评

刘滔稍晚于沈约,刘善经是隋人,元兢的唐初人,空海来华跟白乐天过从甚密,是白氏同时代人; 有个现象颇值得注意,空海虽跟白氏过从甚密却只字未见其记载乐天、元稹等人的诗话或诗论,据此可推沈约的四声八病、刘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24 22: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1-24 22: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1-24 22:34 编辑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1-24 18:03
这次还真心感谢九门提醒刘滔为六朝人!在下一直误为刘滔与元兢为同时代人。 ...

刘滔稍晚于沈约,刘善经是隋人,元兢的唐初人,空海来华跟白乐天过从甚密,是白氏同时代人;
有个现象颇值得注意,空海虽跟白氏过从甚密却未见其只字记载乐天、元稹等人的诗话或诗论,据此可推沈约的四声八病、刘滔的二四异声、刘善经的四声论及元兢的换头术都是诗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从这个角度上看,沈宋的廻忌声病、约句准篇不过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稍加裁剪,好象还够不上空海的法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1-24 22: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八病--尤其是前四病在历史上的地位还真的是不可小觑,平头促成了换头的形成也即促成了后来的近体律诗粘对的形成,上尾一改柏梁体之风促成了奇偶句句末的平仄相对也即促成了律诗白脚和押韵的形成,蜂腰促成了中避三连也即促成了二四异声律句的形成,鹤膝促成了律诗四声递用的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24 23: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功至伟的仍然是沈约的四声论(沈约的谢灵运传)浮切理论。南北朝时代促成了律句的形成。实际上诞生了平仄二元化的理论。但直到沈宋之前的初唐也未形成平仄粘对理论。所以,诞生了律句,就是永明体最大的功劳。其次是联对的形成与平头上尾有直接关系。
四声八病在唐初应该是很受重视的理论,而近体诗理论好像很滞后。空海带回日本的好像都是很过时的理论书籍,文境秘府论好像对李杜元白韩愈等只字未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8: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