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9|回复: 12

唐代省试诗体式叙论(香港邝健行)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1-30 17:1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代省试诗体式叙论
(中国香港)邝健行
题目中的“体式”,指外在形式言。
唐代大部分时期,进士试和制科都有考诗的制度。进士试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五年及以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0。制科中的“词藻宏雨科”和“博学宏词科”同样考诗,由吏部负责。无论礼部或更部,总属尚书省。题目中“省试诗”的“省”,兼指礼、吏两部而言。在唐人心目中,进士科试诗和制科试诗的地位似乎等同@;不过本文说的,仍以进士科试诗为主。这是因为进士科试诗传世数量较多、有关资料也丰富的缘故。
制科试诗,有需要的时候才征引讨论。
本文引录作为讨论对象的省试诗,基本上限于徐松《登科记考》列出的作品。本来《文苑英华》卷一八0至一八九所录,编者都加上“省试”诗标题,数目远比《登科记考》辑录的多,更应该拿来作为综合考察的对象。
不过我有一点顾虑:这其中有没有作者的“夏课”0,我不曾探究过,不敢说。如果真混杂了夏课,那便不很妥当。因为夏课尽管依照考试的格式写,毕竟不算应考过的篇章。而《登科记考》中收录的诗篇,都经徐松考证


…………

① 《册府元龟》卷六三九《贡举部·条制第一)。
②徐松《登科记者》卷一四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条下有孟寂是年中举。徐氏并有补充说明:“张籍《哭盂寂诗》云: "曲江院里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注云:"《詹进士登科记》,孟寂乃中书舍人高鄄所取十六名。其年进士十七人,博学宏词二人,故诗云十九人。”可见进士科和制科的试诗,可以合起来说的。
③《唐旗育》卷一《述进士下篇》称举子春天落第以后,“退而算业,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夏课”。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7: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过,确是在朝省应考的作品。《文苑英华》中的省试诗,我暂作旁参资料。
唐代进士科考诗,徐松以为始于玄宗“开元间"。但开元长达二十九年,“开元间”云云,到底是什么年份或时段,徐氏没有指明。我曾做过一些探索,以为所谓开元间,不妨看成开元前期,即开元十二年或稍前几年。
不过确切年份问题跟本文的探论没有太大的关系,暂不深论。至制科考诗,徐氏引《册府元龟》,以为始于天宝十三载(754)四。
《登科记考》考出:由玄宗开元十二年起至唐末,共有过四十八回进士考试和制科考试出有诗题。这当然不是唐代实际考试和考诗的次数,只是四十八回有资料可以证明罢了。四十八回考诗,除了三几回有题目无作品外(如开元二十二年《武库诗》),其他各回都有部分中举者的作品保留下来,多则六首,少则一首;全部在一百首以上,徐松全加引录。
省试诗中,绝大部分是六韵律诗,占全体数目85%左右。所谓六韵律诗,指全诗十二句,每句五字,押平声韵、依律调写成。其他15%的省试诗,则是采用其他体式。其他体式包括:
甲:四韵律诗。如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崔曙诗、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吕温和王季友诗、昭宗乾宁二年(895)王贞白诗即是。目、王是年考《青出蓝诗》,题下注明“限四十字成",即八句四韵。二人诗存,属律体。
崔曙诗无题下注留下来,但全诗意思首尾完整,应该原来就是四韵。王贞自诗意思也是首尾完整,题下有四小字注:“帖经日试。”这是说此诗作为“赎帖”之用的。按封演《封氏闻见录》卷三:
天宝初,达翼琦、李岩相公知贡举,进士文名高而帖落者,时或试诗放过,谓之“睫帖”。
王贞白诗应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赎帖诗的要求和平常试诗不
-定相同,看来要求也许宽松些。好像代宗大历九年(774)严济美在洛阳
- - -
①《登科记者》卷二《永隆二年》节.
@《登科记考)卷九《天宝十三载》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7: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试,赎帖诗只写了两韵二十个字,还未成篇,主司已“称赏再三,遂唱过”0。王贞白不写六韵而只写了四韵,宽松一些,不妨也从这个方向考虑。
严济美的例子也能见出唐代试官对考卷去取的自主权力很大。还有一个例子,见于开元十二年进士的祖咏身上。《唐诗纪事》卷二O“祖咏”则载:
有司试《终南山望余雪诗》,咏赋云:“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墙。林表明栗色,城中增暮寒。”四句即纳于有司。或诘之,咏曰:“意尽。”
据北宋钱易《南部新书》乙,主司本来限六十字,就是说要求写一首六韵律诗,然而祖咏二十字便交卷,最后还中了进士;可见主司不以其诗不合要求为嫌,自己决定取他及第。
翻检《文苑英华》中的省试诗,四的作品还有刘玉曳《三让月成魄》、顾况《空梁落燕泥》、王冷然《古木卧平沙》、白居易《大社观献捷》、吕温《河南府试乡饮酒》等几首。
乙:八韵五言及七言律诗。前者见玄宗天宝四年(745)殷寅、李岑、赵铎《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三篇。后者为昭宗乾宁二年复试题目《品物成熙诗》。黄滔《唐黄御史集·附录》载《唐昭宗实录》记其事,并明言“七言八韵成".@但七言八韵诗无作品传世,黄滔集中亦未见。五言八韵诗,《文苑英华》尚见王卓《观北蕃谒庙》、无名氏《西戎即叙》、张濯《迎春东郊》、张良器《河出荣光》二首、潘炎《玉壶冰》、郑昉《人不易知》二首等作品。
丙:非律体。唐人省试诗,一般人都认为都是律诗。清纪昀著《唐人
①《太平广记》卷一七九引《干子》记严济美事。
②《唐昭宗实录》载:“内出四题:《曲直不相入赋》,取“曲,直,二字为韵。《良弓献问赋》,以太宗所问工人木心不正,脉理皆邪于理道;取五声字轮次,各双用为韵。《询于乌芜诗》,回纹,正以“鸟,字、倒以范”字为韵。《品物威熙诗》,七盲八韵成。”四道题目,各有特别作法要求,不相雷同。然则“七盲八韵”成诗的要求,只适用于《品物威熙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7: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试律说》,称省(或府)试诗为“试律”,梁章拒《试律丛话》卷一表示同意。
体以“律”名,自指近体。此种意见大体上说不能算错;可是详察众作,当中实有部分不宜称为近体的;遂用“非律体”一词。这里不直接称“古体”,主要是“非律体”诸作,有些接近古体,有些则是齐梁体。齐梁体是由古体到近体的过渡的诗体,说是近体不是,说是古体也不是。为了说明准确,个人定出“非律体”一名。
先说齐梁体。大抵说来,齐梁体可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可用平声韵或仄声韵。二、诗中多用对偶。三、一联之中,声音关键部位(二、四字)基本上平仄相反。四,后世的所谓律句,诗中出现次数较多。文宗开成二年(837),帝自出诗题《霓裳羽衣曲诗》,要求“依齐梁体格,任用韵”。当年宗室李肱中状元,其诗今存:
开元太平时万国贺丰步
1——(平)111-1(去)梨园献旧曲玉座流新制
-—111(入)11--1(去)凤管递参差霞衣竞摇电
11 1---(平) --1-1(去)兼罢水殿空華余春草细
11 11-(平 -- 11(去)蓬壶事已久仙乐功无替
11(上)-|--1(去说肯听遗音圣明知善继
11 1--(平) -- 11(去)
诗六韵十二句,用去声“祭”前0,与律体用平声韵者异。诗中除起结共四句,中四联八句两两对偶。又除了第一句和第五句,其他各句在二、四字处平仄相反,声响趋于流畅。另外全诗律句颇多(四、五、八、十、十一、十
①据《广韵》。文中虽提出一个韵目,其实包括了和该韵目相通用的其他韵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7: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句),单数句末字无上尾之病。全诗的确不是纯正古诗,又不是合规矩的律诗。
文宗不喜欢当时试诗格调,所以“每试进士,多自出题目"0,提出自己的要求。开成元年(836)他跟宰臣说过:“从来文格非佳,昨试进士题目是朕自出,所见诗赋似胜去年。”宰臣李石说:“陛下改诗赋格调,以正颓俗。”@开成元年考试作品不存,但从李肱试诗,可以想见文宗的要求。开成三年试诗,他同样要求举子写齐梁体。是年试诗《登科记考》未录,徐松大概没有考出来。检《全唐诗》卷五四二,有冯涯《太学创置石经诗》。按开成二年,覆定石经字体,王友、唐元度等撰《新加九经字样)。冯涯诗中所写与事实合,则冯诗很有可能就是开成三年试诗。诗不录,但全诗用“祭”前,对偶和声音特点和李肱诗相似,见出齐梁体本色。
其次说接近古体。使用近似齐梁体的诗作应试,文宗之前已经有过,只是没有资料显示当时试官明确提出写齐梁体的要求罢了。不过分析诸作,确是与李肱作品体式相去不远的。既然没有试官明确提出写齐梁体要求的资料,姑且称此等试诗为接近古体也就是非律体之作。譬如德宗贞元十年(794)博学宏词科庾承宜的《冬日可爱诗》:
宿寡开天际寒郊见初日11--1(去)-1-1(A)林疏照逾远冰轻影微出
1-1(上)-1-1(入)岂假阳和气暂忘玄冬律11--1(去) |---1(入)愁抱望自宽羁情就如失
-11 1-(平)-1-1(入)依欣事几许瞳瞳状非一
① 《唐诗纪事》卷二《文宗》则.
@ 《登科记考)卷二一开成元年则引《册府元龟).
③ 《登科记考)卷二一开成二年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7: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1 11(上)--1-1(入)倾心党知期良愿自兹毕--1--(平)-1 1-1(入)
诗六韵十二句,用人声“质”韵。除结尾两句,其他各句两两对偶。但诗中在二、四字处平仄相同的句子共八句(二、三、四、六、七、八、十、十一),声响显得古拙。全诗真正律句只有两句(一、五),单数句末倒不曾出现上尾之病。总的说来,庾诗要说是弃梁体,也是比较接近古调的齐梁体,起码在声调上比李肱诗接近古调。
另外,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张仲方中博学宏词科的《竹箭有筠诗》同样用仄韵,体式和庚承宣诗相近。翻检《文苑英华》,仄韵六韵的齐梁体或类齐梁体的诗篇不少,譬如许康佐《日暮碧云合》,郭遵、豆卢荣《春风扇微和》和萧昕、郭邕、张钦敬《洛出书》,孟简、裴次元、何儒亮《亚父碎玉斗》,朱延岭《落日山照耀》和席夔《霜菊》二首等,均能反映出唐代省试不一定限于律诗。李肱一例,文宗规定要写齐梁体,不用说了。就从贞元十年和十二年两次博学宏词科考试,也能说明问题。还可作进一步说明:与庾承宣同时登科的,还有陈讽,其同题作品为一般六韵律诗。与张仲方同时登科的,还有李程和席羹,李、席两人同题作品也是一般六韵律诗。这似乎表明省试诗或有不限体的规矩。《文苑英华》所载仄韵齐梁体的同时,另录同题六韵律诗作品。如《春风扇微和诗》,陈九流、张汇等八人所作,是六韵律诗。又如《洛出书诗》,叔孙玄观所作,是六韵律诗。这似乎都可以对问题作补充说明。
唐代省试诗和省试赋一样,有题下限韵的规定。试赋限韵的种种方式,从宋代洪迈到清代浦铣以至近代一些学者,都有叙论。但是省试诗限韵的情况怎样,论者似乎未见。人们也许认为:试赋长短不一,需要几次换韵,韵脚字数和韵字拟定可有种种变化安排,当中需要弄清楚。至于试诗,既然一韵到底,只要按照限韵字的韵目用字便行,可论之处不多。话虽这样,搂诸事实,省试诗的限韵定韵,当中还是有若干变化的,兹叙论如下:
甲:考官指定题目中一个平声字为韵,举子以此字所属韵部内各字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7: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韵,同时在诗中某一双数句之末用考官指限的字押韵。譬如白居易中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其年诗题为《玉水记方流诗》,题下注云:“以“流,字为韵。"①诗曰:
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
尹孚光泛泛,方折浪悠悠。
凌乱波纹异,萦回水性柔。
似风摇浅漱,如月落清流。
潜颖应旁达,藏真岂上浮。
玉人如不见,沦弃即干秋。
“流”字属“尤”韵,诗中各韵脚字都在此韵内。第八句末出“流”字。是年另有吴丹、郑俞、王鉴、杜元颖、陈昌言诸作传世,六诗均在“尤”的内选择用字,都出“流”字,但位置不同,比如吴丹诗,“流”字在第二韵(即第四句末);杜元颖诗,“流”字在首韵(即第二句末)。
乙:上例的“流”字见于题目之中,这叫做“题中用韵"。如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考《青出蓝诗》,题下注云“题中用韵”。是年存吕温、王季友二诗,均用“青”韵出“青”字;“青”是题中用字。
题中用韵和指定用题中某字为韵不同。后者只能用所指定所属韵目内的字,前者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以上的平声字,举子可任选一平声字为韵。譬如穆宗长庆元年(821)诗题为《鸟散余花落诗》,题中“余花”二字均属平声。是年试诗今存孔温业、赵存约、窦询直三首,均六的。孔、赵二诗用“麻”韵出“花”字,窦诗用“鱼”韵出“余”字,就是证明。
题目中的“诗”字,应该不属题目的主要和正式用字,理论上不应包括在题中用字之内。然而举子有时还是视之为题中用韵的一个字。譬如德宗贞元十年博学宏词科诗题为《冬日可爱诗》,今存陈讽、庾承宣二诗,不同的。陈诗六韵律体,题中有平声“冬”字可用,但他押的是“之”韵,出
①【全唐诗》卷六七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7: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字。不过这是唯一例外,其他省试诗都不是这样
丙:题中用韵出题目用字,像上文引述的那样,属于常态。可是我们也能找到不出题目用字的例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博学宏词科诗题《贡举人谒先师闻雅乐诗》,今存吕灵、王起二首,王诗出“闻”字,全诗韵脚用群、闻、云、分、氛、文等字,属“文”韵。目灵诗韵脚为时、迟、丝、绣、仪、熙六字,都是题目中“师”字所属“脂”韵内的字,然而吕诗不出“师”字。
丁:题目中字如果有平声有仄声的,在题中用韵的原则下,有时可以随便选用平韵或仄韵。乙例中陈讽、质承宣二诗,陈讽选平声韵,庾承宜则出“日”字,韵脚用人声“质”韵。当然,既用仄声韵,则诗不能写成完全合律的体式。又如德宗贞元十二年博学宏词科诗题《竹箭有筠诗》,存李程、席變、张仲方三首,均六韵。李、席二诗用“真”韵,出“筠”字,张诗用去声“线"的,出“箭”字。
戊:韵字也可以不出于诗题之内。宪宗元和元年(806)试《山出云诗》,今存陆畅、张复、李绅、张胜之四首,韵脚如下:
陆畅诗:晨新鳞频尘春张复诗:新春尘鳞神人李绅诗:新春频人神宾张胜之诗:亲新春鳞因均
四诗用“谆”韵字,与题面字无涉。四人似乎不大可能如此暗合同用“谆”韵字,看来是考官定出来的成分居多。四诗同有“新”、“春"二字作的脚,考官所定,或为二者之一。又穆宗长庆二年(822)试《琢玉诗),今存丁居晦、浩虚舟二首,用韵如下:
丁居酶诗:荆城贞名成呈
浩虚舟诗:贞成惊明生轻名(浩诗首旬入韵,故有七个
韵脚字)
二诗用平声“清”韵。题目“琢玉”二字都是人声,平声用韵,可能由考官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定。二诗韵脚有三字相同(贞、名、成),如属指定,不知考官指定哪一个字。考官出仄声题而指定用平声韵,员南溟的例子可供参考。《文苑英华》卷一八一载员氏《玉烛》一首,题下有“平字”二字,表示要用“平”字所属的“庚”韵。“玉烛”二字入声,员氏用“明”、“平”、“呈”、“成”、“清"、“名”诸宇为韵,第二韵出“平”字。此外,像《文苑英华》中张籍(夏日可畏》用平声“模”韵、张何《织鸟》用平声“哈”韵、南巨川《美玉》用平声“支”韵,均属此类。
另外,《文苑英华》卷一八六《亚父碎玉斗》三诗用韵,也可供参考之用。此题有孟简、裴次元、何儒亮三作。题目五字均仄声。孟、裴二诗同用去声“队”韵出“碎”字,何诗则用人声“烛”韵出“玉”字;三诗都不改用平声韵字。
己:国纹用韵。昭宗干宁二年考试,诗题之一为《询于刍芜诗》。黄滔集《唐昭宗实录》谓“回纹。正以“刍,字、倒以莞字为韵”。诗未见,怎样回纹不能确指。不过陆龟蒙有《晓起即事因成回文寄袭美》:
平波落月吟闲景,暗幌浮烟思起人。
清露晓垂花谢半,远风微动蕙抽新。
城荒上处樵童小,石苏分来宿驚驯。
晴寺野寻同去好,古碑苔宇细书匀。0
诗为七律,押“真"的。这首诗又可以倒过来读,意思仍然可解;
匀书细字苔碑古,好去同寻野寺晴。
驯鹭宿来分苏石,小童樵处上荒城。
新抽蕙动微风远,半谢花垂晓露清。
人起思烟浮幌暗,景闲月落波平,
还是七律,但取原诗一、三、五、七句首字为韵,也就是“清”韵,从第七句的
①《全唐诗》卷六三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7: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字倒押上去。回文即回纹。所谓“正以“刍,字为韵”,即先写一首“虞”韵字的律诗(以七律居多),这首诗一、三、五、七句首字必须是“莞"字所属前目“宵”的内的字。所谓“倒以“莞字为韵”,即全诗倒读,另成意义,原诗“宵”韵各字,都成为二、四、六、八句句脚字
总而言之,唐代省试诗虽以六韵五言律诗为主,其间实有相当多的例外:可以是四韵或八韵,可以是七言,可以是齐梁体或非律体;题下限韵,也有种种不同的方式。举子虽也受到相当的束缚,不过他们还是有一定挪移的空间。同场考试,体式有时也不作绝对的硬性的规定;而考官取舍,也不见得过分注重举子遵守体式这一因素。跟后世相比,唐代考试规矩显得宽松灵活些,从省试考诗同样可以反映出来。

点评

金山转换板,阅读很费劲!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0 20: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30 20: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1-30 17:23
首字倒押上去。回文即回纹。所谓“正以“刍,字为韵”,即先写一首“虞”韵字的律诗(以七律居多),这首诗一、 ...

金山转换板,阅读很费劲!

点评

下载手机知网,搜这个文件,免费下载可看。 我好象发你pdf版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0 20: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20:46: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羊 发表于 2021-1-30 20:24
金山转换板,阅读很费劲!

下载手机知网,搜这个文件,免费下载可看。
我好象发你pdf版了。

点评

即便可以下载PDF原文版,也不能获得金山转换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31 08: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1-1-31 08: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1-30 20:46
下载手机知网,搜这个文件,免费下载可看。
我好象发你pdf版了。

即便可以下载PDF原文版,也不能获得金山转换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