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5-5-2
威望2486
金钱9920
贡献6411
金牌会员
 
威望- 2486 点
贡献- 6411 次
金钱- 9920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1-1-30 17: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1 11(上)--1-1(入)倾心党知期良愿自兹毕--1--(平)-1 1-1(入)
诗六韵十二句,用人声“质”韵。除结尾两句,其他各句两两对偶。但诗中在二、四字处平仄相同的句子共八句(二、三、四、六、七、八、十、十一),声响显得古拙。全诗真正律句只有两句(一、五),单数句末倒不曾出现上尾之病。总的说来,庾诗要说是弃梁体,也是比较接近古调的齐梁体,起码在声调上比李肱诗接近古调。
另外,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张仲方中博学宏词科的《竹箭有筠诗》同样用仄韵,体式和庚承宣诗相近。翻检《文苑英华》,仄韵六韵的齐梁体或类齐梁体的诗篇不少,譬如许康佐《日暮碧云合》,郭遵、豆卢荣《春风扇微和》和萧昕、郭邕、张钦敬《洛出书》,孟简、裴次元、何儒亮《亚父碎玉斗》,朱延岭《落日山照耀》和席夔《霜菊》二首等,均能反映出唐代省试不一定限于律诗。李肱一例,文宗规定要写齐梁体,不用说了。就从贞元十年和十二年两次博学宏词科考试,也能说明问题。还可作进一步说明:与庾承宣同时登科的,还有陈讽,其同题作品为一般六韵律诗。与张仲方同时登科的,还有李程和席羹,李、席两人同题作品也是一般六韵律诗。这似乎表明省试诗或有不限体的规矩。《文苑英华》所载仄韵齐梁体的同时,另录同题六韵律诗作品。如《春风扇微和诗》,陈九流、张汇等八人所作,是六韵律诗。又如《洛出书诗》,叔孙玄观所作,是六韵律诗。这似乎都可以对问题作补充说明。
唐代省试诗和省试赋一样,有题下限韵的规定。试赋限韵的种种方式,从宋代洪迈到清代浦铣以至近代一些学者,都有叙论。但是省试诗限韵的情况怎样,论者似乎未见。人们也许认为:试赋长短不一,需要几次换韵,韵脚字数和韵字拟定可有种种变化安排,当中需要弄清楚。至于试诗,既然一韵到底,只要按照限韵字的韵目用字便行,可论之处不多。话虽这样,搂诸事实,省试诗的限韵定韵,当中还是有若干变化的,兹叙论如下:
甲:考官指定题目中一个平声字为韵,举子以此字所属韵部内各字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