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沈约谢灵运诗的对比看永明诗的律化 谢灵运(385—433) 南朝宋齐朝人.比沈约(441~513,南朝齐梁朝人)早约50年。 沈约与谢朓等创“永明体”诗。提出“四声八病论”之说。最近有人提出“永明律”的问题,就此问题举诗例对比一下,可以看看永明体比古风有哪些变化。 《晚出西射堂诗》 南北朝·谢灵运 步出西城门,遥望城西岑。 仄仄平平平 平通平平平 连鄣叠巘崿,青翠杳深沉。 平平仄仄仄 平仄仄平平 晓霜枫叶丹,夕曛岚气阴。 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平 节往戚不浅,感来念已深。 仄仄仄仄仄 仄平仄仄平 羁雌恋旧侣,迷鸟怀故林。 平平仄仄仄 平仄平仄平 含情尚劳爱,如何离赏心。 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抚镜华缁鬓,揽带缓促衿。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仄平 安排徒空言,幽独赖鸣琴。 平平平平平 平仄仄平平 ----全诗共16句,其中符合律句声律的 6句(排除了三仄尾、三平尾、特拗句、古风句),律句占37。5%。而沈约诗共12句,律句11句(排除1特拗句),占92%,1句为拗句的特殊形式平平仄平仄,可以说诗句已经完全律化: 《直学省愁卧诗》南北朝·沈约 秋风吹广陌,萧瑟入南闱。 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愁人掩轩卧,高窗时动扉。 蜂腰 平头 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 虚馆【上】清阴满【上】,神宇【上】暧微微。蜂腰平头 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 网虫垂户织,夕鸟傍檐飞。 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缨佩【去】空为忝【去】,江海事多违。 蜂腰,平头 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 山中有桂树【去】,岁暮可言归。 鹤膝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 显然这是沈约在诗作中注意实行他自己提出的“四声论”的结果。他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至于高言妙句,音韵天成,皆闇与理合,匪由思至。张(衡)、蔡(邕)、曹(植)、王(粲),曾无先觉;潘(岳)、陆(机)、颜(延之)、谢(灵运),去之弥远。”沈约言之不虚也。 不过由此诗也可看出沈约本人并没有严格执行“八病”之忌。该诗就有2句犯“蜂腰”,三处犯平头,一处犯鹤膝。可见沈约的永明诗论主要贡献是律句的形成,至于平仄粘对律那是唐代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