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99|回复: 83

由特殊拗句的存在看“二四六分明”

[复制链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1 13: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2-1 14:14 编辑

由特殊拗句的存在看“二四六分明”
为什么“平平仄平仄”句型亘古以来至今不衰的句型?这是因为其音律的平衡。符合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是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 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这些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矛盾是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与之对应的是非主要矛盾。
虽然语言的声调是个复杂的事,但将声调分为性质不同的对立的两类是科学的。这一对矛盾就是浮声和切响,也就是唐代之后的平仄。平仄的统一和均衡分布,决定了诗歌的声律和韵律。 解决的方法就是均布平衡。
一、一联(两句)中之平衡:平仄相对;
二、全篇以联为单位,四联粘连分布,达到均衡分布;
三、一句中平仄数或三或二,均匀分布。
   例如:平平平仄仄----标准律句
       平平仄平仄---特殊拗句,都符合平仄均衡法则,自古至今受到诗人的欢迎:

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反旆勒燕然。

与正常律句平平平仄仄相比,两仄之间夹一平声,似违背双字一节平仄变换的声律。但可以收到不一样的效果,这就是在诗的结尾本来稳顺的声调突然出现一点奇崛之拗声,可以表达比较强烈的感慨之情。这就是为什么特拗句多出现在律诗中的原因。例如: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唐玄宗)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沈佺期)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李白)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
......

平平仄平仄句型在律诗中的合法地位已经得到了自古至今的公认。可见说“二四六分明(必须平仄交替)是铁律“的说法是错误的。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14: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2-1 14:08 编辑

  格律与修辞的层级概念符合唯物辩证法
  沈约创建了永明体的律化理论,说“ 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宋书·谢灵运传论》
   这里“宫羽相变”“低昂互节”“”浮声切响“就是指一对矛盾(高音低音),他们的音高线音长音调性质不同。平声相当于五音的”宫商“,仄声上去入相当于古代五音“ 角、徵、羽” 。在沈约八病论中的主要病犯”平头“”上尾“指的主要是这一对音响,即后来的”平仄“。如果说“平头”“上尾”决定了永明体诗的“格律”,那么沈约其余八病,如蜂腰,鹤膝,指的实际是仄分三声,这是低于格律的次级矛盾。因为上去入三声虽然也会收到不同的音响效果,但毕竟其音响效果差别太小了,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蜂腰鹤膝仄分三声,是低于格律的次要矛盾,在永明体诗中未受重视,到唐近体已经被扬弃。不过被细心的宋人又被提起,在诗词的细微处被分辨并被应用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2-1 15:53: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诗章中用声法式好象是隋朝的,律诗还未定型,其中平平仄平仄是五言三平声中第一个法式,可见优越性,此外法式中二四分明也是多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15: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2-1 16:13 编辑

“唐诗三百首”中录有五律80 首,其中有“特殊拗句”如下43 句: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家僮扫罗径,昨与故人期。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有40首(50%)的五律含有特拗句。面对如此多的拗句,是否应对“二四六分明的铁门坎”有所怀疑呢?

点评

不必怀疑,特拗句是二四六分明大方向下的次级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18: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1 18: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平仄平仄同二四平仄句在近体诗中重要性相等,并非什么拗句!但平平仄平仄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一直无人解释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18: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2-1 15:53
“唐诗三百首”中录有五律80 首,其中有“特殊拗句”如下43 句: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情人怨遥夜,竟 ...

不必怀疑,特拗句是二四六分明大方向下的次级问题

点评

这种句型的使用可不是次级问题。使用它的占比在任何诗人任何年代都是不小的比例。所以是同格律一致的一级问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19:2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18: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看待“二四六分明(必须平仄交替)是铁律“的说法是不是错误的这个问题仍得回到辨证统一上来,辨证统一有主有次或者说有主有从,“二四六分明(必须平仄交替)是铁律“是主要问题,特拗是次要问题或者说是从属问题,按矛盾论来说是个特殊性的问题,特殊性不能否定其普遍性。
另,近体有个原则是出宽对严,出宽对严颇合前贤所论的稳顺声势号为律诗之论,二四六分明无论于出于对都普遍适用,而特拗句仅仅适用于出句,出句偶尔全仄都允许,何况于特拗,特拗是在从宽的范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1 18: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平仄平仄句式并非近体诗自己产生,曰拗句、曰次级都不是理由!这种句式是永明体继承汉魏的一种五言句式,资格很老!它的理论坛依据在哪里,一直无人解释明白!

点评

曰拗句、曰次级都不是理由?哪么,老金认为它不拗的理由在哪里?它不是次级的理由又在哪里? 留意一下,认为其不拗就极可能成为正律句,平平仄平仄为仄韵格的正律句赵执信是有这说法的,难道老金又要把仄韵格扶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19:0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2-1 18:51 编辑

“唐诗三百首”只是个选本,选本是在选者主观下所选择出来的,其占比是不能代表唐宋近体的全貌的,甚至是不能代表有唐一代近体的概貌的

点评

选本与考察这种句型无关。正因为是名诗选本,更有参考价值。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19: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19: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2-1 18:45
平平仄平仄句式并非近体诗自己产生,曰拗句、曰次级都不是理由!这种句式是永明体继承汉魏的一种五言句式, ...

曰拗句、曰次级都不是理由?哪么,老金认为它不拗的理由在哪里?它不是次级的理由又在哪里?

留意一下,认为其不拗就极可能成为正律句,平平仄平仄为仄韵格的正律句赵执信是有这说法的,难道老金又要把仄韵格扶正?说它不是次级就极可能成为主要,依据?成为主要二四六分明就有可能是错的了

被羊不停地叽叽歪歪而洗脑是非常危险的

点评

永明体在使用这种句式时,谁说它是拗用了?押仄韵它还有一种相反的形式:仄仄平仄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19: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2-1 19: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2-1 19:06
曰拗句、曰次级都不是理由?哪么,老金认为它不拗的理由在哪里?它不是次级的理由又在哪里?

留意一下, ...

永明体在使用这种句式时,谁说它是拗用了?押仄韵它还有一种相反的形式:仄仄平仄平。

点评

是这样。当时并无拗救之说。诗人选用全凭爱好。 这种句型决非“人造”,而是在实际语言中自然产生的。因为它具有语调均衡的特点而被历朝历代各种诗体选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19:31
永明体是近体吗?永明体有拗的概念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19: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19: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2-1 19:13
永明体在使用这种句式时,谁说它是拗用了?押仄韵它还有一种相反的形式:仄仄平仄平。 ...

永明体是近体吗?永明体有拗的概念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19: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2-1 18:13
不必怀疑,特拗句是二四六分明大方向下的次级问题

这种句型的使用可不是次级问题。使用它的占比在任何诗人任何年代都是不小的比例。所以是同格律一致的一级问题。

点评

首先,说它不是次级问题你就得在全唐诗里进行近体的统计而不是用选本去统计,其次,说它不是次级问题你也先得把近体的声律节奏特征论证 不好意思,近体的四个基本句型已经论述过了,不含平平仄平仄这个句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19: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1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仄仄平仄平也偶尔会用于近体的首句,如八月湖水平即是,首句无论押不押韵都是出句,不悖出宽对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19: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2-1 18:50
“唐诗三百首”只是个选本,选本是在选者主观下所选择出来的,其占比是不能代表唐宋近体的全貌的,甚至是不 ...

选本与考察这种句型无关。正因为是名诗选本,更有参考价值。

点评

什么选本与考察这种句型无关?请去百度一下选本是什么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1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19:3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1-2-1 19:13
永明体在使用这种句式时,谁说它是拗用了?押仄韵它还有一种相反的形式:仄仄平仄平。 ...

是这样。当时并无拗救之说。诗人选用全凭爱好。
这种句型决非“人造”,而是在实际语言中自然产生的。因为它具有语调均衡的特点而被历朝历代各种诗体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19: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2-1 19:26
这种句型的使用可不是次级问题。使用它的占比在任何诗人任何年代都是不小的比例。所以是同格律一致的一级 ...

首先,说它不是次级问题你就得在全唐诗里进行近体的统计而不是用选本去统计,其次,说它不是次级问题你也先得把近体的声律节奏特征论证

不好意思,近体的四个基本句型王力已经论述过了,不含平平仄平仄这个句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19: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无禁止即合理。沈约明白二字为节,为什么没说二四必须异声?因为他的诗中也多使用这一句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19: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2-1 19:28
选本与考察这种句型无关。正因为是名诗选本,更有参考价值。

什么选本与考察这种句型无关?请去百度一下选本是什么意思

点评

唐诗三百首是根据流传之广与诗人名气选的,而没有根据使用律句情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1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19: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所以将符合平仄交替的诗句叫作律句,只是为了讲解格律的方便,并非说律句才是律诗必须使用的句子。这是一种误解。
   律诗允许使用多种句型。
1,标准律句。双平双仄交替句型,也有人称之为所谓马蹄韵,或者平仄竿理论。
2,各种拗句,即由标准律句根据一三五不论变来的“小拗句”和违背“二四六分明”的大拗句----但有限制是在一联的出句。这包括特殊拗句。因为用的较多而加“特殊”二字。
3,个别使用古风句。但不提倡。

点评

还算知道它限制在出句上,否则就把齐梁格都包入近体中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19: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19: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2-1 19:34
什么选本与考察这种句型无关?请去百度一下选本是什么意思

唐诗三百首是根据流传之广与诗人名气选的,而没有根据使用律句情况。

点评

没有根据使用律句情况它也只是选本,选本就会含选者的主观在里面,唐诗三百首也选了一些仄韵格在律诗中,这也是选者的主观认知在选本中的体现 假若我认为齐梁格也是近体,哪么,我就可能选取一半的齐梁格,这样的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1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19: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2-1 20:11 编辑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2-1 19:44
我认为所以将符合平仄交替的诗句叫作律句,只是为了讲解格律的方便,并非说律句才是律诗必须使用的句子。这 ...

还算知道它限制在出句上,否则就把齐梁格甚至汉魏古风都包入近体中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19: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叶林 发表于 2021-2-1 19:48
唐诗三百首是根据流传之广与诗人名气选的,而没有根据使用律句情况。

没有根据使用律句情况它也只是选本,选本就会含选者的主观在里面,唐诗三百首也选了一些仄韵格在律诗中,这也是选者的主观认知在选本中的体现

假若我认为齐梁格也是近体,哪么,我就可能选取一半的齐梁格,这样的统计还有什么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20: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平仄平仄句型在律诗中的合法地位已经得到了自古至今的公认。可见说“二四六分明(必须平仄交替)是铁律“的说法是错误的。
-----------------
想要否定“二四六分明(必须平仄交替)是铁律“的说法是错误的就得在近体的对句中去找依据和统计,出宽对严的情况很普遍,在出句中找平仄不相替的诗例算嘛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20: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论也是要讲科学的,平平仄平仄这个句式被限定在了出句上,出句又岂止包容这个特拗,连古风句【大拗】都是允许的,如向晚意不适、南朝四百八十寺、一身报国有万死、假令住世十小劫等等等,又有如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这些句式都是可以在近体中找到一些的,难道针叶林也想去证明古风句是合律的?加上这些古风句不更能证明“二四六分明(必须平仄交替)是铁律“的说法是错误的了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21: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针叶林 于 2021-2-1 21:51 编辑

沈约诗中的“平平仄平仄”句型(部分):
(59首诗中有37首(63%)诗共有特拗句71句)
瑶装映层绮
延躯似纤约----临高台 南北朝·沈约
胡风犯肌骨,----昭君辞 南北朝·沈约
凌涛富惊沫----从军行 南北朝·沈约
卧闻夕钟急----豫章行 南北朝·沈约
劳哉纳辰和--豫章行 南北朝·沈约

相逢洛阳道----相逢狭路间 南北朝·沈约
良人且安卧---三妇艳 南北朝·沈约
朝承紫台露
泽兰被荒径----江蓠生幽渚 南北朝·沈约

清氛掩行梦----却东西门行 南北朝·沈约
哀歌步梁甫
露清一唯促
怀仁每多意
时云霭空远
高窗仄馀火----梁甫吟 南北朝·沈约
寂寥茂陵宅----君子有所思行 南北朝·沈约

雪宫信疏敞。---齐讴行 南北朝·沈约
神行烛玄漠
玉銮乃排月
九疑轥烟雨
箫歌美嬴女
羽人广宵宴----前缓声歌 南北朝·沈约
徐光旦垂彩----悲哉行 南北朝·沈约

斜簪映秋水
鵁冠且容裔----携手曲 南北朝·沈约

桂舟既容与----钓竿 南北朝·沈约
酬恩岂终毕----临碣石 南北朝·沈约

扬蛾一含睇---湘夫人 南北朝·沈约

轻生本非惜
传芳托嘉树----贞女引 南北朝·沈约

一朝遇神武----襄阳蹋铜蹄歌三首 其二 南北朝·沈约

联翩贵游子---永明乐 南北朝·沈约
动摇玉郎手----团扇歌二首 其一 南北朝·沈约
饰徒映寒隰,
中天起遐眷
九功播祧墠-----从齐武帝琅琊城讲武应诏诗 南北朝·沈约

修风动芝盖。
天行耸云旆。
帷宫绕芳荟。
分墀引回濑。---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 南北朝·沈约

超乘尽三属
将陪告成礼---侍宴乐游苑饯吕僧珍应诏诗 南北朝·沈约

胜之不窥户。
周流玉觞傅----正阳堂宴劳凯旋诗 南北朝·沈约

终南表秦观----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其一 南北朝·沈约
四禅隐岩曲。
参差互相望。
于焉仰镳驾
崚嶒起青嶂。----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
我来岁云暮
高驰入阊阖---游金华山诗 南北朝·沈约
登高眺京洛
齐童蹑朱履----登高望春诗 南北朝·沈约
待余两岐秀
连峰竟无已----留(《诗纪》作刘。)真人东山还诗
落晖映长浦
水流本三派----登玄畅楼诗 南北朝·沈约

揆予发皇鉴----酬谢宣城朓诗
沧浪有时浊
纷吾隔嚣滓
眷言访舟客,----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游诗 南北朝·沈约
浮云一南北,
何由展言宴
连翻出檐燕。
参差不相见
衔悲涕如霰-----送别友人诗

饰骖去关辅----去东阳与吏民别诗
忘归属兰杜,
眷言采三秀
标峰彩虹外----早发定山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21: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证明特拗句句式不仅魏晋之前的古风中,在开始律化的永明体诗中、唐近体诗中、直至清末的律诗中,都是广泛使用的。为什么这种二四同声的拗句得到如此欢迎?原因值得探讨。同时也说明了“二四六分明铁门坎”的错误。从而对律诗格律有更深刻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22: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殊拗句“平平仄平仄”句式(含“仄平仄平仄”),在魏晋之前就是广泛存在的。其后仍然保留在永明体诗和唐近体诗中,直到严律的大清仍然大量用在律诗中。那些说“二四六分明”是律诗的“铁律”“铁门坎”的人,不知道怎么来解释?像桂召普一样把它们简单地开除出律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2-1 22: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更莫名其妙了,把二四六分明都给否定了近体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点评

王力说的没错,二四六不一定分明-----这是客观的论述。 二四六分明是铁门坎-、铁律-----这是桂召普和三羊的。 不知你的理论是什么样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22:3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5

主题

1万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255
贡献
19862
金钱
22857

中坚诗友勋章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2-1 22: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2-1 22:34
这更莫名其妙了,把二四六分明都给否定了近体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王力说的没错,二四六不一定分明-----这是客观的论述。
二四六分明是铁门坎-、铁律-----这是桂召普和三羊的。
不知你的理论是什么样的。

点评

二四六不一定分明指的是在哪?王力说过近体的对句也可以二四六不一定分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2-1 23: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1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