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醉读书美 时人爱喝酒,时人爱读书。喝酒常常可以使人醉,读书也可以使人如醉。 喝酒之醉大约有三种境界。那就是:微醉、大醉、半醉。读书之醉也大约有这三种境界,也同样是:微醉、大醉、半醉。 微醉者就像爱喝酒而又喝不多的人,喝个一二杯就显出一脸通红,醉眼朦胧的姿态。所以他在不敢多喝。即便如此,他还是要红着脸,没遮没掩地说大话,说“我才喝完半斤,不,八两……”。读书到微醉的人也话多,总是对人家表白:我读了好多好多的书,某某书最深刻最生动最有社会意义。倘若你再随便问他几句书的内容,那他就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东拉西扯起来,显得很是读进去了。可是你若是再接着追问几句其它的方面,那他就有点答非所问了。微醉的人读书读到兴头上,还会铺开纸、亮出笔墨来写读后感,写诗词来抒发一阵子,以为日后还有大用,但是未写出几句就丢下笔,合上书,得意洋洋的哼着小曲,倒在床上很快进入他的美梦之乡了。 而那些读书大醉的人,则就是一副酒鬼姿态。一见酒坛子就扑上去,尽情地毫无节制的大喝起来,一杯接一杯的灌下肚子,一直喝得云天雾罩,昏昏沉沉,喝得直呕吐,喝得指手画脚,喝得胡言乱语,喝得大喊大叫:“拿酒来!好酒好酒,我还要喝三百杯……”读书到大醉者,常常“雪夜书千卷,花时酒一瓢,”一曝十寒,醉态百出。正如明代学者李贽所描写的那样:“读书伊何?会者我多,一与心会,自笑自歌,歌吟不止,继以呼呵,哀哭呼呵,涕泗滂沱。”如此很会让人怀疑此人是否犯了神经病。大醉的人读《基督山恩仇记》,就会要独闯大海中的孤岛寻宝。看武侠小说,就会去投奔少林寺或者峨眉山,读言情小说,就要去拥抱青楼秦淮女。他们见人就大讲特讲书里的“新闻”,也不管你爱听不爱听,更不管你知道不知道……面对读书大醉的人,你最好不要与他有异议,不然他会对你没完没了,非要脸红脖子粗的与你争个高低输赢。 半醉的读书人,颇像高品位的饮酒者,虽然极富酒量,但从不乱喝狂饮。他饮酒很有讲究,酒要好酒,时要良辰,甚至对环境心境也很在意的。他们或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或者与好友知音青梅煮酒,把酒临风。浅品细酌,韵味渐浓,终成微醉,似醉非醉,似醒非醒,妙曼如歌,好不快哉!读书之人在那夜阑人静之时,翻开带着墨香的书页,在柔和的台灯光下,聚精会神地阅读,读到半醉,身不由己,心就在书中游荡,浮想联翩,美景迭出,像在与哲人交谈,得到书中之真谛。读后若与人交谈,书中精神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语言,举一反三。你能够理会,他不显出自满,你表示不屑,他不气恼,真是大度风范。读书读到半醉,往往容光焕发,心旷神怡,书中的深情美景哲理情思,如梦似幻,美不可言…… 读书进入半醉的境界,那才是美不可言,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