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11|回复: 70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新解

[复制链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发表于 2021-5-1 13: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舆图万里 于 2021-5-2 09:55 编辑

   昨夜看到月亮,忆起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偶得一解,翻检古人点评,无人道及,遂将一孔之得,注为新解如下:
   月光如霜之夜,举头望月,低头思乡。天地人三者融在一派月光里,由天由地由人入心之静,再返回到月夜环境之境,境界之境,把自己融入广袤的宇宙中去,和宇宙中的存在紧紧地连在一起。宇宙中所有的一切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是彼此互存互连、息息相关的。人与环境,大小和谐,内外一致,安谧之夜,静心自己,思绪凝住在一点上------故乡。故乡可以是“形而下”自己的出生地、或者旅寓之处,也可以是"形而上"的“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之哲学之问,灵魂之思。


   李白儒释道兼修,儒释道三家理论之共点-------静虑。由静虑渐次进入禅定之境,禅定中会看到空明的月亮月光,彻身心,身心的光明和外界月亮的光辉融为一体,无分无别,这首诗从这点上理解,应为修道的禅诗,诗中的“床”应是坐禅的禅床,时间选择在月夜,正应在采日之精、月之华之旨,禅定中所体悟到禅理而形诸于文字,浅白易懂,蕴有儒释道修身至深之理,广为流传,朗朗上口,经久不衰。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1 14: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号太小不方便阅读,帮你放大了,原文照录

点评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 0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1 14:2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可以是形而下自己的出生地,或者旅寓之处,也可以是形而上的“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之哲学之问,灵魂之思。---请问,所依者何?

点评

低头思故乡,思绪延展应有之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何处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1 20: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5-1 14:26
故乡可以是形而下自己的出生地,或者旅寓之处,也可以是形而上的“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之哲学之问,灵魂之 ...

低头思故乡,思绪延展应有之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何处去。

点评

没问你思绪延展吧?问的是‘’也可以是形而上的“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之哲学之问,灵魂之思‘’有什么依据吗? 要是没什么依据的话别人说‘’故乡也可以是形而上的“来生之后的本来面目”之哲学之问,灵魂之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 21: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1 21: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舆图万里 发表于 2021-5-1 20:31
低头思故乡,思绪延展应有之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何处去。

没问你思绪延展吧?问的是‘’也可以是形而上的“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之哲学之问,灵魂之思‘’有什么依据吗?
要是没什么依据的话别人说‘’故乡也可以是形而上的“来生之后的本来面目”之哲学之问,灵魂之思‘’是不是也可以呢?

点评

这首诗的要点在静之一字,静夜静心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而是把自己融入广袤的宇宙中去,和宇宙中的存在紧紧地连在一起。宇宙中所有的一切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是彼此互存互连、息息相关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 21: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1 2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5-1 21:18
没问你思绪延展吧?问的是‘’也可以是形而上的“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之哲学之问,灵魂之思‘’有什么依 ...

这首诗的要点在静之一字,静夜静心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而是把自己融入广袤的宇宙中去,和宇宙中的存在紧紧地连在一起。宇宙中所有的一切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是彼此互存互连、息息相关的。

点评

可能你还没领会到我之所问,我之所问并不是这首诗的着重点在哪里而是理论要有所依据,没有依据而纯属靠各自理解的话主观性就会变成主导,诗兄的所谓新解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哪么,这样的新解还能成立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 21: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1 21: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舆图万里 发表于 2021-5-1 21:23
这首诗的要点在静之一字,静夜静心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而是把自己融入广袤的宇宙中去,和宇宙中的存在紧 ...

可能你还没领会到我之所问,我之所问并不是这首诗的着重点在哪里而是理论要有所依据,没有依据而纯属靠各自理解的话主观性就会变成主导,诗兄的所谓新解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哪么,这样的新解还能成立吗?

点评

这正是儒释道三家理论之共点-------静。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 21: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1 21: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5-1 21:33
可能你还没领会到我之所问,我之所问并不是这首诗的着重点在哪里而是理论要有所依据,没有依据而纯属靠各 ...

这正是儒释道三家理论之共点-------静。

点评

这首诗的重点是静还是故乡是静?请回看一下你的表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1 2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1 21: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5-1 21:51 编辑
舆图万里 发表于 2021-5-1 21:36
这正是儒释道三家理论之共点-------静。

这首诗的重点是静还是故乡是静?请回看一下你的表述。
多问一下,这首诗的着重点是思还是静?

点评

重新整理排序了一下,请看主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 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1 22: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5-1 22:41 编辑

故乡的释义   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故乡可以是形而下自己的出生地,或者旅寓之处,也可以是形而上的“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之哲学之问,灵魂之思。
----这里有个基本的逻辑问题,可以是什么。。。也可以是什么,,,的表述明显具有并列关系,哪么,请楼主思考一下,故乡可以是自己的出生地,或者旅寓之处还能基本符合故乡的释义,而也可以是什么哲学之问、灵魂之思所依据的或是所联系的到底是什么而把自己的出生地、或者旅寓之处跟哲学之问、灵魂之思相并列?这点还请明示。

点评

参看主贴。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 10: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1 22: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5-1 23:35 编辑

另一个问题是《静夜思》这诗的着重点究竟是静还是思?按语法角度而言,静夜是这个思的前题界定,这首诗的重点应是在思而不是在静,《静夜思》中所表达的也是低头思故乡这样的情感,相类似的举例如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来说重点也是在思而不是在秋,秋不过是这个思的前题界定,据此可见《静夜思》这首诗的着重点是在思而不是在静或静夜,其所思的也是有具体所指的故乡而不是无具体所指的、抽象的哲学之问、灵魂之思了,要把这个有具体所指的故乡跟无具体所指的、抽象的哲学之问、灵魂之思相并列的话楼主是否就应该补充这中间的逻辑或联系关系?

点评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叙白如话,但缺乏内蕴,读完之后不会有过多的联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4 08: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1 23: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具象与抽象的关系并不是不可转化的,化抽象为形象其实在古诗词的运用并不罕见,但要在理论上形成、完善这个过程却是个复杂的过程,譬如万献初先生说“诗是心头一棵青青的草”就是化抽象为形象的一个例证,但是,这个过程的复杂性万献初先生却是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论证和阐述而不是只凭主观臆断,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请参考

“诗”与“寺、志、之、止”的音义关系_万献初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34f2be0102e4a3.html

点评

论证翔实。赞!但读不下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 10: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2
贡献
13985
金钱
17057
发表于 2021-5-2 00:34: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理解:

  1、静夜——条件,包括静月夜;
  2、思——手段,包括思想活动;
  3、故乡——(达到的)目的、结果。

点评

好分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4 08:24
这个理解简洁,静夜有所见,有所见而有所思,所思者故乡也。 静夜是具体的情景或者说情境,月是所见的具体的物象,霜是由所见引起所思的物象,这些情境和物象通过诗人的思维而成为意象,诗人心之所系者故乡也。 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 02: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2 02: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1-5-2 00:34
个人理解:

  1、静夜——条件,包括静月夜;

这个理解简洁,静夜有所见,有所见而有所思,所思者故乡也。

静夜是具体的情景或者说情境,月是所见的具体的物象,霜是由所见引起所思的物象,这些情境和物象通过诗人的思维而成为意象,诗人心之所系者故乡也。

基本笔法上,李白的《静夜思》首句起兴,次句比喻,三四句联想,由此及彼,其是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有所见而有所思的笔法运用比较常见,张籍的《秋思》如此,《思公子》也是如此;
绮罗日减带,桃李无颜色。 思君君未归,归来岂相识。

联想的运用还有其它,如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譬如‘看见这帖让我想起了某人的诗词不需要逻辑思维之理论’;或由于某概念而而想起其它相关的人或事物,譬如‘诗是心头一棵青青的草’;

说多了,勿怪

点评

谢谢,多谢点评,参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 10: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09: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5-1 14:18
字号太小不方便阅读,帮你放大了,原文照录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10: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5-1 21:42
这首诗的重点是静还是故乡是静?请回看一下你的表述。
多问一下,这首诗的着重点是思还是静?
...

重新整理排序了一下,请看主贴。

点评

无论论证、叙述、观点的对错等如何,勇于开拓新视野这点上还是要点个赞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 11: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10: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5-1 22:36
故乡的释义   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

故乡可以是形而下自己的出生地,或者旅寓之处,也可 ...

参看主贴。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10: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5-1 23:29
具象与抽象的关系并不是不可转化的,化抽象为形象其实在古诗词的运用并不罕见,但要在理论上形成、完善这个 ...

论证翔实。赞!但读不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10: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5-2 02:37
这个理解简洁,静夜有所见,有所见而有所思,所思者故乡也。

静夜是具体的情景或者说情境,月是所见的具 ...

谢谢,多谢点评,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2 11: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舆图万里 发表于 2021-5-2 10:02
重新整理排序了一下,请看主贴。

无论论证、叙述、观点的对错等如何,勇于开拓新视野这点上还是要点个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6
贡献
17872
金钱
48779
发表于 2021-5-3 00: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5-2 23:54
分辨李白诗歌中的佛道痕迹自然是重要的,而作为一位诗人,我们更要看佛教文化因素赋予他诗作怎样的滋养。李 ...

静夜思,首先是李白的.其次是非李白的.
李白的静夜思只有一个,非李白的静夜思却有若干.
若干个非李白的静夜思,或有相同者,但不同者居多.
非李白的静夜思,可以是一首诗,可以是只言片语,可以是一篇清楚的论文,可以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非李白的静夜思,无非是后来人对李白静夜思的不同理解.
理解可以是对的,也可以是错的.对的未必对,错的未必错.
不管对错,说出来就好.只要与众不同,就有可能成为溅起火花的一枚石子.
不是石子又如何?谁都不敢说自己是李白静夜思唯一正确的理解者.
李白甚至不需要一个正确的理解者.

点评

超好的思辩。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4 08:33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2
贡献
13985
金钱
17057
发表于 2021-5-3 00:4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5-2 23:54
分辨李白诗歌中的佛道痕迹自然是重要的,而作为一位诗人,我们更要看佛教文化因素赋予他诗作怎样的滋养。李 ...

“月夜的清静”是外因,各家子弟可以得到,凡夫俗子也可以得到,李白也得到了,不是靠他的冥想,入定的修为(内因)得来的。在静或夜或静夜的外因诱发下,李白的思绪(内因)有波动,波动的结局是对故乡的惦念,没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宗教道行所得,这不明摆着写出来了吗?
  不应该每事都往“儒、释、道”三家上扯。饿了,要吃饭。是哪一家的教律?饿了,忍一忍,先把手头上的活干完再吃饭,又是哪一家的教义?人有三急,选择地方放轻,随地放轻,又是哪一家的清规?

    过尤不及!


点评

”饿了,要吃饭“。这里面含有禅的三境界。参见”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案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4 08: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2
贡献
13985
金钱
17057
发表于 2021-5-3 01:19: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5-3 01:17
问题在于此首写得是不是对佛禅的体悟?李白似有点不好界定,因为他经常是把佛跟道搅合在一起。 ...

写的难道是入定后感悟的东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2
贡献
13985
金钱
17057
发表于 2021-5-3 01:2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5-3 01:08
在唐代那样佛教盛行的文化氛围中,诗人都有与僧人交往的经历,进而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佛教的印迹,是非常 ...

“思故乡”的都是道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42
贡献
13985
金钱
17057
发表于 2021-5-3 01:2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夜征人尽望乡。军士变了执军械的道士?

点评

我思故我在,你想是道士就是道士,你想是勇士就是勇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4 0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90
贡献
13494
金钱
1599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3 09: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明是诗人在月光下思乡,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弄的异常复杂,那是专家们的特长。

点评

李白这首,一个床字就睡床、胡床、井栏云云经年累月地吵,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即便是专家恐怕也会变成砖家,有时仅从字义就够了的。 床 《说文》牀,安身之坐也。从木,片声。字亦作床。古闲居坐于牀,隐于几,不垂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4 15:55
当下即是。随顺即是。谢谢先生临岾。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4 08: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08: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5-1 22:56
另一个问题是《静夜思》这诗的着重点究竟是静还是思?按语法角度而言,静夜是这个思的前题界定,这首诗的重 ...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个叙白如话,但缺乏内蕴,读完之后不会有过多的联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08: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21-5-3 09:51
明明是诗人在月光下思乡,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弄的异常复杂,那是专家们的特长。 ...

当下即是。随顺即是。谢谢先生临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08: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1-5-3 01:23
一夜征人尽望乡。军士变了执军械的道士?

我思故我在,你想是道士就是道士,你想是勇士就是勇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主题

218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147
贡献
2879
金钱
5533
 楼主| 发表于 2021-5-4 08: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1-5-2 00:34
个人理解:

  1、静夜——条件,包括静月夜;

好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18: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