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1-5-24
威望153
金钱636
贡献357
高级会员

威望- 153 点
贡献- 357 次
金钱- 636 枚
|
发表于 2021-5-30 19:3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鼋头渚飞云阁对联赏析 进鼋头渚,沿湖边石径往山上走,半道有一座临湖而筑的楼阁。门头悬一匾额,大书“飞云阁”三字,门两边挂对联一副: 突兀一楼,下临无地; 汪洋千里,文如其人。 十六个字并不难认,但上下联是怎样既对又联,很是耐得品味一番。 撰联者杨天骥(1882-1958),号千里。清末民初吴江文化名人,善作诗词文章,亦擅书法篆刻。辛亥革命前曾任孙中山秘书,1925年10月至1926年2月任无锡县县长。 上联“突兀一楼”,描写飞云阁突出于山路之外,高踞于湖面之上的方位特点。“下临无地”,突出飞云阁凭空而起的气势,也是对阁名“飞云”的照应。四字也有出典,见于王勃名篇《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显然,这是将飞云阁暗比于滕王阁。 下联“汪洋千里”,描写此阁所面对的太湖,浩瀚无际,气势非凡。下接“文如其人”四字,有些出人意料。其实,汪洋千里有双关之意,既是写湖,也暗喻汪洋恣肆的文风文采,“文如其人”正是承此而来。四字同样有出典,见于苏轼名文《答张文潜书》:“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苏轼文中的“文如其人”是赞美其弟苏辙文章写得好。对联中“文如其人”则是暗喻登临飞云阁的风雅之士,登高而咏,必有气势不凡的佳什。 归结起来,上联写阁,下联由阁及人;不仅写出飞云阁背山面湖、凭空而起、居高望远、碧波千里的位置与景观特点,更巧妙地将登临者写入,实际上也是赞美飞云阁是文人雅士登高而咏的好地方。 此联从结构与声律上看,对仗工稳,琅琅上口,让人过目难忘。下联的“如”字,按现代语音读,是平声,出律了,在古代可以读作仄声,合于联律。 这样一副好对联,如果不知其出处,不明其含意,不懂其声韵,很可能会觉得难懂,甚至觉得不怎样。那恐怕就是把撰联的王者,错看成青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