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72|回复: 28

如何分析一副想不明白的对联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7 20: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9-16 18:13 编辑

@#$^&%!$# ……*&%¥&@34%#!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20: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5-7 20:49 编辑

试析
突兀是形容词,高耸的样子:汪洋也是形容词,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一楼和千里都是数量词,头分句能对。

下临对文如,两个都应作转品看,下本方位词,也有动词用,这里的下本应是属方位的,但可作转品的动词看,临是动词,下临作连动看;而文本名词,但于纹通假,这里可作转品为动词之纹看,如者似也,常与动词对,可作动词看,文如也是连动词;无地对其人都是虚词加名词【实词】的结构,可对。

联意上,‘’突兀一楼,下临无地‘’语意是相关联的;‘’汪洋千里,文【纹】如其人‘’也是相关联的,文只有作纹看时才容易理解,这是波纹之纹,拘囿于文化、文章、文彩等义便会难会其义而误为语意无关联,但这个波纹之纹理解上仍应理解回文来,汪洋千里,文如其人,白话点是这个人的文彩象眼前的千里汪洋一样滔滔不绝。

以上仅属浅析,亲,你怎么看?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5-8 07:2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5-7 20:33
试析
突兀是形容词,高耸的样子:汪洋也是形容词,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一楼和千里都是数量词,头分句能对 ...

我感觉一个县长不会有这么缜密的思维,下临无地是不是指飞云阁高耸入云,文如其人指何人?

点评

分析上应该尽量缜密,譬如下临无地和文如其人我就没做到慎密分析、考证,下临无地之意见地板,文如其人猜测应是指在飞云阁上题诗题对的一群人【但猜测不能代替考证】; 创作上其实不见得就很缜密了,整联不过宽对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8 0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88
贡献
13489
金钱
1598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5-8 09: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是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句子,无地,临水也。

点评

又见到先生。问好先生。  发表于 2021-5-30 21:37
补充得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8 09:46
老叟这个典找的好,大概飞云阁也是临水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8 09: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5-8 09:3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21-5-8 09:09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是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句子,无地,临水也。

老叟这个典找的好,大概飞云阁也是临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09: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有乔松 于 2021-5-8 10:22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5-8 07:24
我感觉一个县长不会有这么缜密的思维,下临无地是不是指飞云阁高耸入云,文如其人指何人? ...

分析上应该尽量缜密,譬如下临无地和文如其人我就没做到慎密分析、考证,下临无地之意见地板,文如其人猜测应是指在飞云阁上题诗题对的一群人【但猜测不能代替考证】,或隐指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如千里汪洋一样滔滔不绝也未可知,这点需要对飞云阁有相当的了解,甚至还有牵涉知人论世的必要才能回答你的所问;另,下临无地有所典,文如其人也有所典,出自《答张文潜书》,这点也没去查考,浅析离缜密还有点远

创作上其实不见得就很缜密了,整联不过宽对罢了,故作神秘,实是投机取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09: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21-5-8 09:09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这是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句子,无地,临水也。

补充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5-8 11:5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是先有诗意,再敷衍成句。解诗也是要先解其意,再看其工不工。欧德绪既要让人分析,起码要交待一下飞云阁情况,真接问工不工,联不联岂不是舍本逐末。文解为波纹,感觉牵强。

点评

您说得对。没有介绍其地势环境,有故意给人出难题之嫌。  发表于 2021-5-30 21:36
如果不扯上通假,是不是很难会到语意关联这点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8 21:14
写诗是先有诗意,再敷衍成句。解诗也是要先解其意,再看其工不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8 20: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6
贡献
17872
金钱
48779
发表于 2021-5-8 20: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5-8 11:52
写诗是先有诗意,再敷衍成句。解诗也是要先解其意,再看其工不工。欧德绪既要让人分析,起码要交待一下飞云 ...

写诗是先有诗意,再敷衍成句。解诗也是要先解其意,再看其工不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21: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5-8 11:52
写诗是先有诗意,再敷衍成句。解诗也是要先解其意,再看其工不工。欧德绪既要让人分析,起码要交待一下飞云 ...

如果不扯上通假,是不是很难会到语意关联这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56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趣长青首席版主兼奇文神韵执行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374
贡献
22218
金钱
29144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5-9 10: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诗读联都可从两个角度切入,一文体,二诗意联意。不论从哪个角度切入都可,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从文体上说,此联大概可归于联语。平仄不对非对仗,词性不对结构不对非对偶,哪怕从古代特殊一种对偶方法“字对”也对不上。从联语上看,意境不错。

点评

好联。就是难解一些。  发表于 2021-5-30 2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主题

5478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62
贡献
5814
金钱
7545
发表于 2021-5-30 17: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毅忠 于 2021-5-30 17:39 编辑

绝妙对联!上联言地形地势,下联言文采风流。先释词意。突兀,高耸貌。无地,深不见底貌。汪洋语义双关,既指水面开阔,又指文章挥洒自如。第一义不用说,第二义如鲁迅《汉文学史刚要》评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次说词性。上联:突兀,形容词;一,数词;楼,名词;下,名词;临,动词;无地,名词性组合。下联:汪洋,形容词;千,数词;里,名词;文,名词;如,动词;其人,名词性组合。从词性上说,对仗十分工整。再次说平仄。上联平仄为: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下联平仄为:平平平仄,平平平平。只有一个“如”字不能对“临”字。但又何必在乎?不以平仄害意之又一例也。

点评

的是好联。  发表于 2021-5-30 21: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247

帖子

1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3
贡献
357
金钱
636
发表于 2021-5-30 19:2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乔松先生转发拙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247

帖子

1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3
贡献
357
金钱
636
发表于 2021-5-30 19:2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实为活跃论坛氛围而发。在下无锡人,早先就关注此联。曾撰过一短文。

点评

哦,先生可否发来同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30 19: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247

帖子

1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3
贡献
357
金钱
636
发表于 2021-5-30 19:3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鼋头渚飞云阁对联赏析 进鼋头渚,沿湖边石径往山上走,半道有一座临湖而筑的楼阁。门头悬一匾额,大书“飞云阁”三字,门两边挂对联一副: 突兀一楼,下临无地; 汪洋千里,文如其人。 十六个字并不难认,但上下联是怎样既对又联,很是耐得品味一番。 撰联者杨天骥(1882-1958),号千里。清末民初吴江文化名人,善作诗词文章,亦擅书法篆刻。辛亥革命前曾任孙中山秘书,1925年10月至1926年2月任无锡县县长。 上联“突兀一楼”,描写飞云阁突出于山路之外,高踞于湖面之上的方位特点。“下临无地”,突出飞云阁凭空而起的气势,也是对阁名“飞云”的照应。四字也有出典,见于王勃名篇《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显然,这是将飞云阁暗比于滕王阁。 下联“汪洋千里”,描写此阁所面对的太湖,浩瀚无际,气势非凡。下接“文如其人”四字,有些出人意料。其实,汪洋千里有双关之意,既是写湖,也暗喻汪洋恣肆的文风文采,“文如其人”正是承此而来。四字同样有出典,见于苏轼名文《答张文潜书》:“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苏轼文中的“文如其人”是赞美其弟苏辙文章写得好。对联中“文如其人”则是暗喻登临飞云阁的风雅之士,登高而咏,必有气势不凡的佳什。 归结起来,上联写阁,下联由阁及人;不仅写出飞云阁背山面湖、凭空而起、居高望远、碧波千里的位置与景观特点,更巧妙地将登临者写入,实际上也是赞美飞云阁是文人雅士登高而咏的好地方。 此联从结构与声律上看,对仗工稳,琅琅上口,让人过目难忘。下联的“如”字,按现代语音读,是平声,出律了,在古代可以读作仄声,合于联律。 这样一副好对联,如果不知其出处,不明其含意,不懂其声韵,很可能会觉得难懂,甚至觉得不怎样。那恐怕就是把撰联的王者,错看成青铜了。  

点评

此解甚好,为活跃论坛氛围引人思辨之举亦甚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30 19: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5-30 19: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德绪 发表于 2021-5-30 19:27
此帖实为活跃论坛氛围而发。在下无锡人,早先就关注此联。曾撰过一短文。 ...

哦,先生可否发来同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楼主| 发表于 2021-5-30 19: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德绪 发表于 2021-5-30 19:30
鼋头渚飞云阁对联赏析 进鼋头渚,沿湖边石径往山上走,半道有一座临湖而筑的楼阁。门头悬一匾额,大书“飞 ...

此解甚好,为活跃论坛氛围引人思辨之举亦甚好

点评

谢谢乔松先生鼓励。  发表于 2021-5-30 21: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14: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