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68
注册时间2019-10-29
威望2098
金钱5551
贡献2093
金牌会员
 
威望- 2098 点
贡献- 2093 次
金钱- 5551 枚


|
本帖最后由 无想思 于 2021-5-11 09:19 编辑
努力用好今韵(三)
2,形容词
前文说了古典格律诗词少用形容词。而现代汉语出现了大量的形容词。尤其是两个字的形容词。用好形容词是努力用好新韵的大文章。上一节讲虚词,这一回说形容词。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雨水打湿了红花,沉甸甸的开在锦官城上。这是把“重”解释为重量加大。其实重可以组合为许多两个字的形容词:沉重,浓重,隆重,庄重,朴重,凝重,魁重,苛重,峻重,矜重,深重,华重,英重,丰重,端重,涩重,宂重等等。可见“重”有程度加大加深的意思。重和不同的字组合,可以细分不同的解释对象。
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这个复杂更多的表现在事物发展的过程当中。实现目标需要强有力的过程控制。从哲学的角度讲出现了现代的系统论,控制论等等。从逻辑学的角度讲,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注重因果关系,解释过程需要新的工具,这就是“广义逻辑”。从语言学的角度讲,需要细分不同的对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程度,单个字的形容词就难以应对了。
把“重”解释为重量加大,用在这里是不确切的。植物的花和叶子的表面有顺滑作用,润物细无声的雨水不会把红花弄得沉甸甸的。那么雨水使花朵颜色显得“浓重”是最合理的解释了。再从浓重“无意识”的联想到“浓艳”应该也是合理的。“语用”是广义逻辑和语言联系的纽带。从重字到两个字的形容词“浓艳”的过度,就是语用。这个“无意识”的语用过程不依赖形式逻辑的的有效性,而是建立在语用合理性的基础上。这就是广义逻辑,也称非形式逻辑。形式逻辑主要包括传统的亚里士多德演绎和现代演绎逻辑。最著名的就是所谓“三段论”的演绎。现代形式逻辑已经高度数理化了。
语用合理性是指合理的“效度”。“女王很富有,猪会飞”这是英国牛津大学教科书举的例子。高度数理化的形式逻辑推演不出这样的结论。而如果把这句话当做俏皮话,嘲讽,巫术,神话,魔幻等等就有它的合理性了。其实这句话换成中国话可以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加钱能使磨推鬼;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地上没神仙,鸡毛也能飞上天等等。效度:不完全合理,也不完全不合理。形式逻辑不合理,语用合理。
模糊性,精密性,精确性。形容词有模糊性。门泊东吴万里船,是近泊还是远泊?其远近不可丈量,没有精密性。而如果是作画,远近是有“感觉”的,是可以表达的。远近又有其精确性。一个很小的变化不会改变我们对远近的感觉。这叫连锁推理悖论。一个五岁的孩子,再过一秒钟他还是孩子。这样无穷推理,过了630,720,000秒后,他仍然是孩子。而此时他已经25岁了。孩子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半大小子”究竟是多大?十四岁?十五岁?形容词的概念多数是模糊的,如高兴,平静,好看,难看,糊涂,清醒等等。处理这一类问题在广义逻辑中称为模糊逻辑。其推理的效度用所谓的“真值表”显示,怎样才算足够的正确,根据语境这个变量而定。这样逻辑又回到了语言。“他离河边足有5米远,怎么会失足落水呢?”在案情分析中5米已经足够的远了。而门泊东吴万里船,5米那是非常的近了。
逻辑又回到了语言。按笔者的说法“模糊性,精密性,精确性”是一个“空朦的意域”。形容词开辟了想象的“无意识”空间。非形式逻辑链接产生无意识,无意识产生美。 晓看红湿处,浓艳锦官城。这样的句子就比杜甫的好吗?当然不是。从重到浓艳是我们对诗句的理解,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没有这个语用过程,直接说浓艳也就减少了诗意。笔者也留意过一些现代的格律诗词,虽然用上了两个字的形容词,似乎出彩的不多。甚至有文章提出少用或不用现在的双音节形容词,以保持格律诗词的古典韵律。看来寻找形容词语用的“无意识”过程,可以是用好双音节形容词的一个诗路。之所以要提出这个问题,一是双音节形容词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二是格律诗词在保留“高古”传统的同时,也应该具有新时代的特色。需要而且必须用好形容词。
3,形容词的虚意实用
所谓虚意,指形容词是从实词抽象出来的。如婀娜古读“窝娜”。窝是弯曲的意思,娜是缓慢挪动的意思。弯曲的缓慢移动应该是宫廷乐舞中女性舞者的身姿。古代称宫中舞女为“绿幺”谐音露腰。可以露出腰部或凸显腰部曲线可见舞者的身姿美好,这就是婀娜。那么凡身姿美好的女子都可以用婀娜来形容,抽象出来的概念就带有普遍性。腰细到什么程度算婀娜,这是模糊的虚意的。而婀娜的普遍意义是实在的。实的东西就具有名词的性质。如“美丽”是指事物使人赏心悦目的特质。事物特质就是名词。把这一类特质归纳为“美丽”,形容词本身就带有名词的特质。形容词可以当名词用就是虚意实用。虚意实用使一个词汇同时具有了名词和形容词的特质,这是值得关注的语用方式。
举例:
湖山甲金陵
叠重潋滟各秋波,玄武紫金一带隔。
碧水涟漪情脉脉,层林尽染爱如灼。
叠重和滟瀲都是形容词,“叠重”指紫金山的山形林涛的“波浪态”,当名词用,“潋滟”指玄武湖的水波也当名词用。再联想到秋波。
双胞胎
算日求医望欲穿,不安坐立待姗姗。
一胎双喜生龙凤,儿马帅先别将偏。
姗姗是形容词,指婴儿,当名词用。因为双胞胎生产的时间长,孩子“姗姗来迟”
古风·南坡
美丽遍南坡,翩翩见婀娜。河边接款款,惴惴挽婆娑。
古风·燕霾
春燕哺嗷嗷,今秋早远遥。此别疑不返,只恐霾无消。
南乡子 游西湖 (三首之一)
与汝舞风狂,横剑昆仑噬莽苍。千韧侠锋妖艳坠,凄怆,还梦生回是姣娘。
翻淖做强梁,誓意心怜作慨慷。浪雨梵心空惘怅,天荒?上镜茶山会姐郎。
莽苍形容词,这里指名词昆仑山。蛇妖噬昆仑
这里面虚意实用依次是,叠重潋滟代指叠重的林涛和潋滟的水波。姗姗代指姗姗来迟的婴儿。翩翩,婀娜,款款,惴惴,婆娑代指漂亮的少男少女。嗷嗷代指嗷嗷待哺的雏燕。莽苍代指莽莽苍苍的昆仑山。这些形容词的位置上,你还找不到合适的名词取而代之。而且形容词代指名词,除了名词本身指出的事物以外,还包括对事物的形容描写。比如“不按坐立待姗姗”你写成“不安坐立待宝宝”,就没有了生双胞胎时间比较长的这一层意思了。诗味大减。所以虚意实用是信息的叠加,比“实意实用”内容更充实,表现的更有张力。这往往不是刻意的这样写。是没有办法“实意实用”的时候的必然的表达方式。比如“横剑昆仑噬莽苍”。不“噬莽苍”吃什么东西呢?形容词这么多,真正是一座宝库。适合“虚意实用”的很多。这极大的丰富了诗词创作的手段。
“虚意实用”就是形容词语用转化。抽象性和普遍性的“无意识”转化过程。当然用好形容词不会仅仅局限于“虚意实用”。然而这毕竟是一条用好双音节形容词的诗路。可以让格律诗词具有新时代的特色,值得探索。应该注意到,我举例子里没有律诗。律诗有对仗句。“虚意实用”如何对仗,是否别开生面,可以加深对形容词语用的理解。
,4,形容词当动词和名词用,在律诗对仗联中的“规则”。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里说到了形容词和名词当动词用的两个例子。如果加上形容词当名词用那就有三种词性替代的用法了。在格律诗词的对仗句里因为有词性相同对应的要求,情况会怎么样呢?下面分别来讨论一下。
1,形容词当动词用是可以直接用的。类似“实字对”。杜甫的“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里的“老”字指“变老”就是形容词当动词。动词“行”直接对形容词“老”。再如笔者想出来的“驭马得天下,佳容悦驾前”。形容词“佳”是“打扮”的更漂亮的意思,和动词“驭”对应,“悦”是“取悦”的意思和“得”对应。动词和形容词是补语的关系,所以形容词当动词是“联动”的关系。
2,毛泽东的“粪土当年万户侯”里的“粪土”意为“视如粪土”是名词当动词用。如果要为这一句诗对仗,和名词“粪土”对应的也要名词当动词用才算对的好。可以这么对“春风今日千家业,粪土当年万户侯”。春风当“沐浴”春风讲,当动词用。毛主席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面临的是“土地革命”的问题。那么“万户侯”指的就是“土豪劣绅”了。“粪土”不仅仅是鄙视还有“扫”进历史垃圾堆的意思。就是“扫除”了土豪劣绅,千家百业“沐浴”春风枝繁叶茂。我想在下或许对的还是不错的。名词当动词用上下联“要用都用”才算对的好。动词名词是谓语宾语的关系也属于“联动”的关系。如果你对“牛羊今日千家业,粪土当年万户侯”,虽然对的很工整,但不是谓语宾语关系,是主语宾语关系:牛羊即畜牧业是今日千家业,牛羊没有当动词用所以明显是对不上的。
3,那形容词和名词对,而且名词还当动词用。这样行不行呢?笔者认为是可以的。还是以“春风今日千家业,粪土当年万户侯”为例。蓬勃的春风是可以说的通的。蓬勃代表春风试试看。“蓬勃今日千家业,粪土当年万户侯”。还不错。但是还是有一点生硬。为什么呢?因为蓬勃代表春风,春风代表沐浴不是“联动”的关系,是“联想”的关系。“关系远了”自然就显得“生疏”。好在律诗有两个对仗联。两联都这么写,就好比“亲戚朋友”多几个人“经常聚聚”就显得亲密了。
七绝 红军树
蓬勃今日千家业,粪土当年万户侯。
烂漫山前新树冠,红星马上后生鍪。
注:游红军村见红军树。青少年游客戴红星八角帽骑马扮红军。鍪:头盔。mou
新树上花“开”的烂漫,红星“戴”在参加红军的后生的头上。比较和谐了吧。综上所述:
一,形容词当动词用可以直接对。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驭马得天下,佳容悦驾前。
二,名词当动词上下联“要用都用”。春风今日千家业,粪土当年万户侯。
三,形容词当名词再当动词要“两联互动”。
蓬勃今日千家业,粪土当年万户侯。
烂漫山前新树冠,红星马上后生鍪。
这是平行对应。蓬勃烂漫都在句首。也可以交叉对应。
七律 排队鼓浪屿
鼓浪边舟落静悄,抑扬顿续示琴遥。
高山流水乡云曲,绿树成荫异域娆。
知己难得聆净澈,芳心欲取润丝韶。
如今鼎沸须排号,腼腆南音喏绚宵。
注:《绿树成荫Ombra mai fu》是德国作曲家亨德尔Handel的成名曲。
曲对娆和净澈对丝韶,形容词一个在上句一个在下句。交叉应对的可以单字应对双字。形容词对名词要“两联互动”。这是为了避免生硬生涩。而现代汉语诗词歌词中形容词当名词用的现象很多。如:恰似你的温柔。你的温柔我不懂。我把美丽献给祖国。你是我梦中的婀娜。你是祖国的骄傲。眼中满是妖娆。等等。所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些当名词用的形容词,大可以直接拿来对仗名词,而不必“两联互动”。如笔者的拙诗:
立春牛首山
山首生天阙,凡间数你牛。
春鞭飞绿野,雪貏化温柔。
香火连正腊,金陵每兴忧。
躬田移圣驾,童牧过涓流。
绿野对温柔。
螺髻山
丝发宜妝在绕盘,天倾地慕大凉山。
簪插冰峭娇螺髻,镜映云池倩黛蓝。
阿鲁箭弓降日月,崖仙茶雪近缠绵。
从来重器英雄佩,平竖之间铸久安。
注释: 螺髻山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不远。雪山和高山梯级胡泊以及彝族神话故事是螺髻山景区的特色。
日月对缠绵。形容词直接对名词的“规则”是不生硬生涩。动词对形容词很常见,动词还可以对介词等虚词。举两个例子。
广西侗乡风雨桥
程阳风雨显名桥,惊谷时分至润悄。
两岸枝花争烂漫,五亭榫卯胜镌雕。
听闻侗艺都天色,踏舞歌节尽艳娆。
奇筑方知工亦善,浆笙角塔醉今宵。
形容词烂漫对动词镌雕。名词天色对形容词艳娆。
柴庐
云生绿润沥蔷柴,砂径石阶上玉台。
院阔庭高称小筑,文吟贾贺谓清宅。
寒窗功就依时道,硕士名成赖内怀。
洒扫拂开明照耀,锦衣绣绢汝濯埃。
形容词阔高对动词吟贺。
既然粪土一词当动词用。那干脆动词和名词直接对行不行呢?“开发今日千家业,粪土当年万户侯”。不行。因为名词和动词是“实词”。实词是基础性的词汇。形容词是从实词抽象出来的。抽象的可以“包容”“具体”的。而名词和动词之间只有关联性没有包容性。所以名词当动词可以在一句里用于关联。而两句对仗是要包容的。所以实词对仗一定要词性一致。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否则就失去对仗的意义了。形容词对名词。还是很有用的。这开阔了“诗路”。甚至能让一些"死对“”对活“。再举笔者的拙诗为例:
青瓷白露雨花茶
青瓷白露雨花茶,秋落江南水岸家。
清淡只缘离酷溽,暖香也取未霜花。
大江北转飘灵秀,紫气东来逸发华。
子现纤毫荒不老,采菊篱下沫烟霞。
酷溽对霜花。灵秀对发华。形容词对名词。而且两联互动。霜花代表的是之后的霜降节气,哪个名词能代表夏季的酷溽,而且还和霜花对仗呢?清淡只缘离热汗,离手扇?笔者实在想不出雅一点的名词。所以说,形容词对名词,即便是迫不得已也还是很有用的。开阔了“诗路”。毛泽东诗: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今昔对慨慷。名词对形容词。这也是前有文范的。
说明:楹联不在本节讨论之例。
努力用好今韵目录
一,声律第三
1,今韵和现代汉语
参见《努力用好今韵(一)》
2,参见 《入声的要点是声调(续)》
3,参见 《诗词“诵讲写”集训班受训记》
二,词采第二
1,虚词和名词
参见《努力用好新韵(二)》
2,形容词
3,形容词的虚意实用
4,形容词当动词和名词用,在律诗对仗联中的“规则”
三,结构第一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