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赋献给“当代神农,天下稻父”袁隆平先生,愿英雄在天堂一路走好。 袁隆平赋 混沌初开,即诞生灵。饥馑天食,神农教耕。草蔬者,禽畜之饥食;菽粟乎,人类之羹烹。粮以饱其腹,志以壮其生。感上苍之施露,合勤民之耕春。田植不足,将饿殍横野;瓶储丰盈,则国盛民兴。此乃千古之铁律,万国之验应。 盖袁氏隆平,农耕奇才,专研水稻而博;蔬食天使,忧怜饥民之餐。生于河北京域,籍在江西德安。幼逢国难,颠沛于京津鄂冀;学遇抗战,辗转于湘赣渝川。耳濡哀号,目睹劫难。骨肉同胞,恶水旱而峋嶙;国色山河,遭寇矢而涂炭。是故,平少小怀救民之志,终身崇惠爱为天。励芸窗而自悦,习农经而怡颜。育桃李以寄傲,居辟壤而亦安。寻野稻以成趣,破杂育而攻关。为一诺,坚守靖县;殖三系【1】,鏖战海南。数载寒暑,晨曦乍现。克论稻种,视诺金丹。植其田丘而望其秋实,窥之桅林如待之春帆。寄望之下,丈夫田垅挥汗如炭翁,暗阴之角,小人拔苗掷井成谜案【2】。叹井蛙之自大,懦夫恨起于嫉妒;破坚冰以求是,壮士不耻于偏安。心生龌龊,必是暗睐之徒,志存高远,终成立顶之杆。 是以,坚守初心不改,矢志稻海探由。著论文,笔难收。求超越,自逼遒。破三系,丰田畴。丘林之论,未尝不能摒弃;森科之说,过时自当罢休【3】。尔乃愁民情而激越,充国食以消忧。看云稼之翻浪,喜稷粟而盈舟。亩过千斤已成追忆,季达吨余只在近途。弃嗟来之食,破华夏未破之题;供口腹之粮,解世界难解之求。爱及四海,福播五州。折桂于粮农,终成天下之稻父;献计于庙堂,若谋民情之鸿猷。享院士【4】之嵩,仰止于中外;冠行星【5】之名,遨游于宇宙。 至矣哉,富贵非君愿,名利从不期。怀拯饥之弘图,达人类之藩篱。播明睿之智慧,扬神州之缉熙。登大堂以敬世,自清流而唱诗。岁在耄耋,视粮农若之天意;老骥求索,继奋蹄未觉衰疲。中国之福,人类之祺。是谓当代教耕之神农而不疑也。
武陵呆人 明新保 辛丑春月作于毗玲盧
注: 【1】袁隆平解决了水稻三系法杂交研究中的大难题,提出用"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远缘杂交"的技术方案,终于找到了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有效途径,于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 【2】1968年4月30日,袁隆平将珍贵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秧苗,插在安江农校中古盘7号田里,面积133平方米。5月18日晚上,中古盘7号田的不育材料秧苗,被全部拔除毁坏,成为未破的谜案。袁隆平心痛欲绝。事发后第4天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 【3】1965年7月,袁隆平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并在此后两年播种中,共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由传统经典理论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并推论水稻亦有杂交优势。 【4】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5】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