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96|回复: 27

“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之管见

[复制链接]

93

主题

533

帖子

5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59
贡献
1107
金钱
2358
发表于 2021-5-26 09: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武大 于 2021-5-26 19:43 编辑

  清人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有我”、“无我”之说,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有我”“无我”,在佛法修行中有此一说。所谓,“无我”,指的是修行到达近佛的境界,已经是无执无心,就是我们红尘俗语常说的完全“放下”吧。宋朝无门慧开禅师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不难看出,佛家中的“无我”应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而“有我”应该恰恰相反,甚至有人说这时候是魔。之于诗词,“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应该和佛家中概念意义有某种程度关联,但应该有所区别吧。王国维解释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又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那么,我们拿王国维举的例子做一点简单分析,似乎可以明白一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是欧阳修《蝶恋花》词里的句子,写的是深闺的女子因为自己的心上人“玉勒雕鞍”,在勾栏瓦肆,寻花问柳,去而无回,在这三月末春发出“无计留春住”悲叹,问春不语,乱红飘零,更显女主人翁的伤心与憔悴。主观情绪强烈而明显。即是以我观物,显然主观意识和情绪已经左右笔下的景物,所以鲜明如斯。“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词句的表面意思是,怎能够忍受这份孤寂:冷清客馆在春寒料峭中紧紧关闭, 杜鹃的哀啼,自斜阳暮色中传来…… 少游以羁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馆,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听到的是杜鹃啼血,所见到的是暮色残阳,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王国维评价这两句词说:“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为凄厉矣。”,评价确为恰当!这两首词的意境所反映出的主观情绪强烈而明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潜《饮酒》中的句子,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静超然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着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你看,篱菊的幽香,远远的南山,悠然的我,同在蓝天下;花儿自在地开,山儿静静地立,我自由地流连;山、花、我都是这宇宙中的一员,既独立存在又和谐相依,多么自然,多么宁静,多么美好,达到了物我同化,天人合一的境界(因为这里没有喧闹芜杂、智斗倾轧)如果我们联系全诗和他的诗词创作去看,这里“无我”的超然应该是是短暂的,其实,对于现实的不满与无奈,只有此时此景才可以放下那么“一会会”,这里很似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所感受到的“片刻逍遥”。
   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幽雅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以至于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这就是以物观物,这里似乎只有景的存在,而人的情愫似乎不见但实际深蕴其间,不易察觉。另外,王大师还引唐人元好问在《颖亭留别》里的句子:“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从全诗看,它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之情,以寒波白鸟来反村人事之仓促。当时恰是与朋友依依惜别之际,那种离愁别绪就不言而喻了。而这一刹那,作者观察到“淡淡的”寒波慢慢荡漾,飞鸟悠悠盘旋,自然界的闲静自在,而红尘中白云苍狗,沧桑难料,形成鲜明对比,这只是立于现实之地去追求“无我”之境,但我却分明看出了一种遗憾和不甘。
   如果我们硬要把“无我”理解成超然物外,无心无执,放下一切,对于一个红尘俗人,这似乎不很真实,更何况是多愁善感的诗词人:超脱可以有,那是一时的超脱,甚至是一时“强颜作欢”;更多的时候在超脱的表壳里涌动着感情的暗流。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风光太美,还是诗人太痴情?是物我同化,还是以物观物?这里是“无我”,还是“有我”?
   因此,我以为,诗词中所谓“无我”和“有我”境界都浸藴着“我”的主观情愫,其区别在于:主体的情感状态呈现的显隐而已。换句话说,主体感情很明显,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此即是“有我之境”。而主体的情感表达得较为深曲,状态较为平和,所以一般呈现为“优美”的境界。这似乎即是“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区别,可以看做一种形而上意义上的说词,体现出一分为二哲学辩证思维,属于古典哲学“阴”、“阳”学说范畴的一种外向衍化。因此,诗词中两种境界意义上并无高下之分。不过,王国维对“无我之境”评价较高而有所偏爱罢了。

21

主题

247

帖子

15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53
贡献
357
金钱
636
发表于 2021-5-26 09: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因此,我以为,诗词中所谓“无我”和“有我”境界都浸藴着“我”的主观情愫,其区别在于:主体的情感状态表达的显隐而已。——结论在理。
花儿自在的开,山儿静静的立,我自由的流连——“的”还是“地”?

点评

实际上两者很难分得十分清楚的.  发表于 2021-6-6 16:55
谢谢欧先生阅贴并指谬。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6 17:36
谢谢指点,疏忽了,改一下。  发表于 2021-5-26 1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744

帖子

4095

积分

栏目顾问

诗词理论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92
贡献
1038
金钱
1729
发表于 2021-5-26 11: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7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90
贡献
3156
金钱
6221
发表于 2021-5-26 11: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光潜先生对此有不同见解。详见先生【诗论】有关章节。

点评

谢谢先生提示,朱先生是行家、大家,他的观点自是有据,我不过是自己的一点理解,未必然,多批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6 17:39
三山侃侃堂主人   左海淡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26 16: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我之境,简言之,景物来就我之所感,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我先有泪眼而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是花来就我之泪眼;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我先有叹可堪而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是诸景来就我之所叹。

点评

你所说不无道理,但我觉得意在笔先,人的情志决定了作品意向的选择,所以“有我”必然。这种例子很多。谢谢临帖阅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6 17: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26 16: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我之境,简言之,我即是物,物即是我,物之悲喜即我之悲喜,反之亦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之悠然即我之悠然,我之悠然即南山之悠然,如“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寒波淡淡、白鸟悠悠即我之淡淡、我之悠悠

点评

总要从作品实际去看,分析才不致有隙,尽管我们不能百分百的准确,但可以基本把握。外物似少有悲喜哀伤,一般都是人赋予的。个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6 17: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7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790
贡献
3156
金钱
6221
发表于 2021-5-26 17: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诸位还是先参考朱光潜先生的意见,他可是从文艺心理学角度立论。
三山侃侃堂主人   左海淡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533

帖子

5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59
贡献
1107
金钱
235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17: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德绪 发表于 2021-5-26 09:46
学习。
因此,我以为,诗词中所谓“无我”和“有我”境界都浸藴着“我”的主观情愫,其区别在于:主体的情 ...

谢谢欧先生阅贴并指谬。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533

帖子

5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59
贡献
1107
金钱
235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17: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晓青 发表于 2021-5-26 11:45
无我之境,相对超然。

一种“瞬间便是永恒”的“万念俱寂”与“物我两忘”。能入兹境,即便片刻,亦是一份 ...

谢谢晓青的阅批,这都是多年前写的,略作修饰,未必然。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533

帖子

5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59
贡献
1107
金钱
235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17: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侃石 发表于 2021-5-26 11:57
朱光潜先生对此有不同见解。详见先生【诗论】有关章节。

谢谢先生提示,朱先生是行家、大家,他的观点自是有据,我不过是自己的一点理解,未必然,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533

帖子

5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59
贡献
1107
金钱
235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17: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5-26 16:24
有我之境,简言之,景物来就我之所感,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我先有泪眼而问花花不语,乱 ...

你所说不无道理,但我觉得意在笔先,人的情志决定了作品意向的选择,所以“有我”必然。这种例子很多。谢谢临帖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533

帖子

5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59
贡献
1107
金钱
235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6 17: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有乔松 发表于 2021-5-26 16:30
无我之境,简言之,我即是物,物即是我,物之悲喜即我之悲喜,反之亦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 ...

总要从作品实际去看,分析才不致有隙,尽管我们不能百分百的准确,但可以基本把握。外物似少有悲喜哀伤,一般都是人赋予的。个见。

点评

嗯,外物之情志即我之情志,有我与无我,正如兄所所,显与隐而已。 另,请兄回下站短,可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6 18: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主题

2837

帖子

1万

积分

功勋诗友

Rank: 3Rank: 3

威望
508
贡献
2891
金钱
3726
发表于 2021-5-26 18: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大 发表于 2021-5-26 17:47
总要从作品实际去看,分析才不致有隙,尽管我们不能百分百的准确,但可以基本把握。外物似少有悲喜哀伤, ...

嗯,外物之情志即我之情志,有我与无我,正如兄所所,显与隐而已。

另,请兄回下站短,可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主题

5478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62
贡献
5814
金钱
7545
发表于 2021-5-26 20:55: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我在于有意,无我在于无意。无我不只是技巧问题,更多的是修为问题。有我可强为之,无我若强为则不能得。

点评

这个角度去说,不无道理。谢谢先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7 06:42
有我是物化为我,无我是我化为物. 化中自有我在,如欧言,隐显不同罢了. 有我无我,皆强不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7 0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11

主题

233

帖子

10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55
金钱
410
发表于 2021-5-26 22:3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6
贡献
17872
金钱
48779
发表于 2021-5-27 00: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中两种境界意义上并无高下之分。不过,王国维对“无我之境”评价较高而有所偏爱罢了。----然也.

点评

谢谢临帖参与讨论,问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7 06: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6
贡献
17872
金钱
48779
发表于 2021-5-27 0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毅忠 发表于 2021-5-26 20:55
有我在于有意,无我在于无意。无我不只是技巧问题,更多的是修为问题。有我可强为之,无我若强为则不能得。 ...

有我是物化为我,无我是我化为物.
化中自有我在,如欧言,隐显不同罢了.
有我无我,皆强不得.

点评

在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7 10:04
再次致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5-27 06: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11

主题

233

帖子

108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4
贡献
155
金钱
410
发表于 2021-5-27 06:2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533

帖子

5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59
贡献
1107
金钱
235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06: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毅忠 发表于 2021-5-26 20:55
有我在于有意,无我在于无意。无我不只是技巧问题,更多的是修为问题。有我可强为之,无我若强为则不能得。 ...

这个角度去说,不无道理。谢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533

帖子

5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59
贡献
1107
金钱
235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06: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竹花 发表于 2021-5-26 22:32
大深奥了,那来的有我无我,搞的西天取经似的,那里看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 ...

谢谢临帖讨论,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533

帖子

5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59
贡献
1107
金钱
235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06: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1-5-27 00:05
诗词中两种境界意义上并无高下之分。不过,王国维对“无我之境”评价较高而有所偏爱罢了。----然也. ...

谢谢临帖参与讨论,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533

帖子

5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59
贡献
1107
金钱
235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06: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1-5-27 00:13
有我是物化为我,无我是我化为物.
化中自有我在,如欧言,隐显不同罢了.
有我无我,皆强不得. ...

再次致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533

帖子

55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59
贡献
1107
金钱
2358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06: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竹花 发表于 2021-5-27 06:26
无我应指佛道修为,以瑧化境,实属上乘,很少达到,诗者是做不到的,从古至今有那首诗可以看出无我? ...

再次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3

主题

5478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1262
贡献
5814
金钱
7545
发表于 2021-5-27 10:0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江还是汇江 发表于 2021-5-27 00:13
有我是物化为我,无我是我化为物.
化中自有我在,如欧言,隐显不同罢了.
有我无我,皆强不得. ...

在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版主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5486
贡献
17872
金钱
48779
发表于 2021-5-29 15: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1-5-29 13:43
顺便听下老外(英国文艺批评家罗斯金)是怎么说的:“我们有三种人:一种人见识真确,因为他不生情感,对于 ...

第一种人是哲学家,第二种人是诗人,第三种人是科学家.
老外,未必老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1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