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园首席版主
精华986
注册时间2016-6-28
威望14613
金钱74772
贡献50071
论坛元老
品诗园首席版主
 
威望- 14613 点
贡献- 50071 次
金钱- 74772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1-6-17 09:02: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康熙十三年, 20岁的纳兰依父母之命,迎娶了18岁的卢氏。卢氏,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五生于沈阳,亦出身名门,其父卢兴祖为汉军镶白旗人,官至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卢氏自小深受诗礼熏陶,精通诗文,除了美貌,还有出众的才华和德行。 一个是丰神俊逸的才子,一个是端庄娴雅的佳人,门当户对的二人可谓“珠联璧合”。喜结连理后,小夫妻情投意合,琴瑟和鸣。一次大雨,纳兰在书房看书,久不见卢氏,便四处寻找,后来在后院发现了卢氏,她撑着两把伞,一把遮自己,一把遮着刚开的荷花,其少女稚气,可爱可怜。平日夫妻俩还学李清照赵明诚,以赌书泼茶为乐。看谁的记性好,能记住某事载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的人,饮茶庆贺,有时举杯欢笑,茶水泼湿衣裳。  清 吴应贞《荷花图》局部。 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出关祭告祖陵,路上思念妻子,他便写词抒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连写词,他都站在妻子的角度。 卢氏既是贤妻又是知己,其文才颇能与纳兰应和。纳兰曾以李清照、谢道韫来作比妻子,卢氏是纳兰诗词的灵感,也是他学术研究的帮手。 卢氏曾问容若:最悲伤的字是哪个?纳兰答不上来。卢氏说:是“若”。 纳兰不解。卢氏慨然叹道:“每言‘若’字,都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世人常说若此事如何,便怎样,若能如何,该多好,皆是追思与追悔,皆是因其不可能矣,世间最悲伤的字,岂非‘若’字?” 爱妻早逝 念念难忘 恩爱三年后,卢氏为纳兰产下一子,不料却因产后受寒,不治而亡。后卢氏被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 卢氏的灵柩在双林寺停放,一年多未下葬,远远超过亲王贝勒的停放时间。纳兰时常住在禅院中陪伴亡妻。他记述过守灵期间他的一个真实梦境:淡妆素服的亡妻,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醒后,纳兰倍感惆怅。  示意图。清 顾云臣《雪景图》局部。 佳人倏离世,天人永隔离。从此,纳兰“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他想念卢氏的温婉体贴,想念她柔声细语,想念她轻悄悄的脚步。纳兰回忆过去:“小楼前后捉迷藏”、“春葱背痒不禁爬”、“夜深偷捣凤仙花”,那些夫妻恩爱的寻常日子,如今再不可得。纳兰叹曰:“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纳兰创作的三百余首词中,百余首描写爱情,其中近五十首竟是追悼卢氏的相思之作。每逢传统节日和卢氏的生辰祭日,他都肝肠寸断,凄苦难以排解。其至真至情,才使他的悼亡词成为纳兰词中的高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