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也。这段话出自哪里,什么意思。(课堂没讲过,扩展作业,请自己查询) 2、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这段是谁和孔子辩论时说的话,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 1、“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段话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其意为: 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2、“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这段是孔子的学生宰予和孔子辩论时说的话,。孔子最大的主张,是回复礼乐,当时他认为礼坏乐崩是社会的毛病。宰予,就去问孔子,说老师,父母死了,为啥要守孝三年呢?一年不行么?孔子说,那是礼法。如果三年穿孝,不能行礼,也不能为乐,那么礼必坏,乐必崩,这不就礼坏乐崩了么?咱们不是主张恢复礼乐的么?于是这问题,孔子也答不上来,只能说一句,汝自为之。宰予走后,孔子说他不仁。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也就是说,一个人,出生三年,到三岁,父母才能不抱他,为父母守孝三年,相当于还了父母的怀抱之恩,但这么个解释,还是没有回答宰予的关于礼坏乐崩的问题,因此,孔子的学说,实际是不严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