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孔子思想中,爱是双向要约,体现在哪里。 2、天下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是谁说的,请说明背景原因。 答: 1、在孔子的逻辑中,虽然他经常提到仁爱,但是他的爱,不是无私的而是必须回报的。大家经常听到说,父慈子孝,君仁臣忠,直到现在的你仁我义。反过来就是你不仁休怪我不义,怎么说呢?
他的逻辑,是对双方提出要约。在他的思想中,人和人的身份可以是不对等的,可以是有等级的,但要约是平等的,父亲慈了,儿子才孝了,所以,父亲不能不慈爱,儿子也不能不孝顺。 2、“天下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这句话是孟子说的。其背景是:有一次,孟子准备去上朝,衣服都穿好了,车辆也备好了,齐宣王突然派了个使者来传话,说,寡人很想见先生,但是寡人今天感冒了,不能到先生府上来拜访,要不咱们朝堂上见如何?孟子一听,不乐意了,回那使者说,我也很想见您,但是我也感冒了,要不咱们还是暂时不见了吧?然后就溜出去玩去了。玩到一半,他的学生跑来找到他,说齐宣王派医生到咱们家去了,说给先生看病,咱们和医生说您去上朝去了,要不先生您还是去上朝吧?孟子说,不。但是回家肯定不行啊,医生还在家守着呢,一检查,没病,这可怎么说啊。那么孟子就跑去一个朋友家住着,这个朋友叫景丑,朋友就纳闷了啊,问孟子说,您不是经常说,君臣之间是要讲礼的么?你这么个做法,是不是不合君臣之礼呢?
孟子和他说,不是。说,天下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意思是说天下,尊贵的人有三种:一种是有爵位的,即是贵族,有官位的;二是年长的,齿,就是年龄;三是有德行的。孟子说,齐宣王不能因为他的地位高,就藐视我们这些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啊,所以我不去上朝。他说了一句话,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也就是说,见到君主,要藐视他,不要被他那种巍巍然的高大尚说震慑住。而且,孟子是个勇于说实话的人,而且不怕得罪人,君主也拿他没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