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11|回复: 80

褒贬不一的《咏枇杷》优在哪里劣在何处?

[复制链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发表于 2021-8-11 15: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褒贬不一的《咏枇杷》优在哪里劣在何处?

     《比“文从字顺”要求更高的“不隔”》之后,《五七言绝句小处也不可随便》再次在某国字号诗词论坛引起轩然大波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首飘红共赏之作《咏枇杷》的优劣长短之争。
当时,《咏枇杷》本是那家国字号诗词论坛某核心栏目首页上仅有的两首飘红共赏作品之一,其飘红辞曰:转结想象新奇、形象。点赞。”初时,其他跟帖点评也几乎是清一色的赞誉之声。
谁曾料想,《咏枇杷》一经飘红,便招致某诗友一顿连珠炮似的反诘。在此,具体反诘内容恕不披露,反正措辞可谓相当激烈而严厉。对同一首作品冰火两重天式的点评,实在让人无所适从。
鉴于大中华诗词论坛诗词理论版的文学批评环境疑似渐入佳境,笔者冒昧地向列位方家请教:这首《咏枇杷》优劣究竟如何呢?是否也像《题驴磨图》一样有隔呢?诚请列位方家不吝赐教为盼!
别问作者是谁,也别问谁褒扬谁贬抑的,但求列位方家能对《咏枇杷》由衷褒扬、善意指拙,就诗言诗即可。这对营造学术的、健康的、宽松的文学批评环境,进而促进诗词发展和我辈进步,无疑都是大有裨益的。
争议之作原句如下:
七绝 咏枇杷
四月山村绿渐深,薰风日夜自沉吟。
赤乌入夏初生卵,孵得枇杷树树金。
哦,原作者同日贴发的另外一首七绝虽然未能享受飘红共赏待遇,却也不乏赞誉之词,惜乎同样遭到某诗友的强烈反诘,并与《咏枇杷》一起,受到五七言绝句小处也不可随便》的委婉批评。其原句曰:
七绝 端午前一日游青城后山戴家桥
竹树琅玕碧四围,花光云气惹人衣。
戴家桥下竹排乱,载与青山一道飞。
恭请列位方家出以公心,就以上二绝的优劣长短之处,给出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点评——包括隔与不隔,以飧我等。
谢谢大家!

59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吴越诗林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94
贡献
11879
金钱
146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8-11 19:26: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咏枇杷》优劣究竟如何呢?是否也像《题驴磨图》一样有隔呢?”

:~   :  ~   : ~  : ~  : ~  :

  这话说得难听!

点评

哦?山水有相逢老师居然作如是观? 那依您之见呢?该如何说才好听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2 0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8-11 19:29: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杨万里的诚斋体,灵动,不错!

点评

多谢北山钓者老师赐教点评! 不过,在《咏枇杷》原帖下,也有诗友曾经如是点评: “诗友则如是商榷道: “我也有不同看法。 咏物诗,应该句句紧扣主题。而此诗前两句和枇杷 无关: 四月山村绿渐深,薰风日夜自沉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2 00: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8142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52
贡献
8880
金钱
11601
发表于 2021-8-11 20: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花也别过于隔与不隔,文理通顺则不隔

七绝 咏枇杷
四月山村绿渐深,薰风日夜自沉吟。
赤乌入夏初生卵,孵得枇杷树树金。

首联铺垫初夏,转结切题,何隔之有?

点评

呵呵,温柔老师怎也喊我五花呢?在下一味难求兀自求是也。 《五七言绝句小处也不可随便》原作者刨根问底先生也认为: “诗题“咏枇杷”若是易为“咏赤乌”,或许相对更为恰切。实不相瞒,我也觉得起承两句与咏枇杷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2 2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8142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52
贡献
8880
金钱
11601
发表于 2021-8-11 20: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 端午前一日游青城后山戴家桥

竹树琅玕碧四围,花光云气惹人衣。
戴家桥下竹排乱,载与青山一道飞。

衣转品为动词,小气候条件下,端午前后还带有丝丝冷意应不为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吴越诗林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94
贡献
11879
金钱
146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8-11 20:32: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四月”、“薰风”、“入夏”有些繁复。另外,宋人不用太阳劳动,就能“摘尽枇杷一树金”。

   下一个:
  竹树,竹:竹部;树: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00: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1-8-11 19:26
“这首《咏枇杷》优劣究竟如何呢?是否也像《题驴磨图》一样有隔呢?”

:~   :  ~   : ~  : ~  : ...

哦?山水有相逢老师居然作如是观?
那依您之见呢?该如何说才好听呢?

点评

不是列了出来了吗?《驴》诗无此累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2 0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00: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味难求兀自求 于 2021-8-12 00:08 编辑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8-11 19:29
这是杨万里的诚斋体,灵动,不错!

多谢北山钓者老师赐教点评!
不过,在《咏枇杷》原帖下,也有诗友曾经如是点评:
“我也有不同看法。

咏物诗,应该句句紧扣主题。而此诗前两句和枇杷无关:
四月山村绿渐深,薰风日夜自沉吟。
第三句也看不出和题目太紧的联系:
赤乌入夏初生卵。

可以不出现枇杷二字,但要扣住它才宜。
建议题目改成 题枇杷树, 就显得扣题了。
......”

点评

太扣题反而不好,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2 1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吴越诗林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94
贡献
11879
金钱
146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8-12 01:28: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味难求兀自求 发表于 2021-8-12 00:01
哦?山水有相逢老师居然作如是观?
那依您之见呢?该如何说才好听呢?

不是列了出来了吗?《驴》诗无此累赘。

点评

山水老师尽可继续固执己见,本人无意与你作无谓争论。只想请你仔细揣摩以下日前曾经回复林金建老师的一帖: “以读者的角度观之,其实都是隔。 钱钟书先生解读说:“只要作者的描写能跟我们亲身的观察,经验,想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2 14: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14:3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1-8-12 01:28
不是列了出来了吗?《驴》诗无此累赘。

山水老师尽可继续固执己见,本人无意与你作无谓争论。只想请你仔细揣摩一下日前曾经回复林金建老师的一帖:

“以读者的角度观之,其实都是隔。
钱钟书先生解读说:“只要作者的描写能跟我们亲身的观察,经验,想象相吻合,相调合,有同样的清楚或生动(Hume所谓liveliness),像我们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这便是“不隔”。”
那反之呢?作者的描写不能跟我们亲身的观察,经验,想象相吻合,相调合,没有同样的清楚或生动(Hume所谓liveliness),不像我们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那还不就是“有隔”吗?”

点评

“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淚对宫娥。” 为你降几个格次:你有家庙么?(不是祠堂喔)你有戏班么?你有成群结队的使妈、婢女么?给褫夺了一切,被赶出来押走过?不然的话,读着该词,你哭个啥?那千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2 15:28
“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亦身历声?身历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2 15: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吴越诗林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94
贡献
11879
金钱
146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8-12 15:03: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味难求兀自求 发表于 2021-8-12 14:38
山水老师尽可继续固执己见,本人无意与你作无谓争论。只想请你仔细揣摩一下日前曾经回复林金建老师的一帖 ...

“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亦身历声?身历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吴越诗林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94
贡献
11879
金钱
146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8-12 15:28: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味难求兀自求 发表于 2021-8-12 14:38
山水老师尽可继续固执己见,本人无意与你作无谓争论。只想请你仔细揣摩一下日前曾经回复林金建老师的一帖 ...

“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淚对宫娥。”

  为你降几个格次:你有家庙么?(不是祠堂喔)你有戏班么?你有成群结队的使妈、婢女么?给褫夺了一切,被赶出来押走过?不然的话,读着该词,你哭个啥?那千年前之场景,你在哪儿见过?




  

点评

山水有相逢老师如此说法,可就有点儿抬杠了吧? 窃以为,这里,也包括你前帖,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生活经验问题。而经验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尽管二者程度上确有差别,但在感受方面则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事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2 17: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17: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1-8-12 15:28
“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淚对宫娥。”

  为你降几个格次:你有家庙么?(不是祠堂喔)你有 ...

山水有相逢老师如此说法,可就有点儿抬杠了吧?
窃以为,这里,也包括你前帖,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生活经验问题。而经验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尽管二者程度上确有差别,但在感受方面则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事确实不必亲历亲为,正所谓留心处处皆学问嘛!
君不闻“没吃过老母猪肉,还没见过老母猪跑吗?”

点评

“只等闲”的描写若是跟你有“亲身的观察,经验,想象相吻合,相调合,有同样的清楚或生动”,那便是“隔”了,也不会是世界军史的唯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3 01:16
红军怎样长征,你真未曾见过,李煜怎样垂泪对宫娥你更未曾见过,就连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地主怎样游街,你也未曾见过。据你前帖说,见过母猪跑,那,你得读写母猪诗,对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2 18: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吴越诗林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94
贡献
11879
金钱
146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8-12 18:33: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味难求兀自求 发表于 2021-8-12 17:48
山水有相逢老师如此说法,可就有点儿抬杠了吧?
窃以为,这里,也包括你前帖,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生活经验 ...

红军怎样长征,你真未曾见过,李煜怎样垂泪对宫娥你更未曾见过,就连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的地主怎样游街,你也未曾见过。据你前帖说,见过母猪跑,那,你得读写母猪诗,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吴越诗林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94
贡献
11879
金钱
146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8-12 18:35: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没有摘录你引用名人的章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8-12 19:09: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味难求兀自求 发表于 2021-8-12 00:07
多谢北山钓者老师赐教点评!
不过,在《咏枇杷》原帖下,也有诗友曾经如是点评:
“我也有不同看法。

太扣题反而不好,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点评

呵呵,苏东坡此话应该是说的形神关系吧?南宋王若虚便曾在《滹南诗话》说过: “东坡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夫所贵于画者,为其似耳;画而不似,则如勿画。命题赋诗,不必此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2 2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21: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8-12 19:09
太扣题反而不好,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呵呵,苏东坡此话应该是说的形神关系吧?南宋王若虚便曾在《滹南诗话》说过:

“东坡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夫所贵于画者,为其似耳;画而不似,则如勿画。命题赋诗,不必此诗,果为何语?然则东坡之论非欤?曰:论妙于形似之外,而非遗其形似,不窘于题,而要不失其题,如是而已耳。”

若按王若虚的理解,苏东坡有意弱化形似可谓用心良苦,但并非否定形似,而是希望既要”不窘于题“,又要”不失其题“。作诗追求灵动也是有限度的,即应不即不离。由此可见,像《咏枇杷》前两句那样干脆失题,显然也不是苏氏所乐见的吧?

点评

苏东坡意思是不能泥执,诗讲究无理而妙,写枇杷诗者初写是基于自然,旁人之改是就诗改诗,身不临其境,怎么能改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3 06: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21: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8-11 20:15
五花也别过于隔与不隔,文理通顺则不隔

七绝 咏枇杷

呵呵,温柔老师怎也喊我五花呢?在下一味难求兀自求是也。
《五七言绝句小处也不可随便》原作者刨根问底先生也认为:
“诗题“咏枇杷”若是易为“咏赤乌”,或许相对更为恰切。实不相瞒,我也觉得起承两句与咏枇杷缺乏必然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副首版

律诗绝句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13
贡献
11717
金钱
14661
发表于 2021-8-12 22: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嗨嗨,五花也好,救心也罢,探讨真理,何必计较?在哥眼里,你就是五妹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8142

帖子

3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352
贡献
8880
金钱
11601
发表于 2021-8-12 22: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味难求兀自求 发表于 2021-8-12 21:28
呵呵,温柔老师怎也喊我五花呢?在下一味难求兀自求是也。
《五七言绝句小处也不可随便》原作者刨根问底 ...

显题与隐题都只是诗之技法之一,前隐后显也是技法之一,过于纠结隔与不隔却是你的不是了,何况还是安全东的作品,予人攻讦有点名气的人之口实就更不值了【虽然我并不把其当什么名家】

点评

老师是说“咏枇杷”是显题、“咏金乌”是隐题吗?容我进一步消化理解哈~ 嗯,后边的问题的确值得重视,别处有个梓某已经对刨根问底瞎说八道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3 12: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吴越诗林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94
贡献
11879
金钱
146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8-13 01:16: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味难求兀自求 发表于 2021-8-12 17:48
山水有相逢老师如此说法,可就有点儿抬杠了吧?
窃以为,这里,也包括你前帖,实际上涉及到一个生活经验 ...

“只等闲”的描写若是跟你有“亲身的观察,经验,想象相吻合,相调合,有同样的清楚或生动”,那便是“隔”了,也不会是世界军史的唯一!

点评

须知,经验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有些经验其实大可不必亲历亲为的。 实不相瞒,我很小的时候就曾读过《红旗飘飘》和《星火燎原》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5 18: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6

主题

4107

帖子

2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486
贡献
6411
金钱
9920

特别贡献奖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1-8-13 06:4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味难求兀自求 发表于 2021-8-12 21:17
呵呵,苏东坡此话应该是说的形神关系吧?南宋王若虚便曾在《滹南诗话》说过:

“东坡云:“论画以形似, ...

苏东坡意思是不能泥执,诗讲究无理而妙,写枇杷诗者初写是基于自然,旁人之改是就诗改诗,身不临其境,怎么能改好?

点评

北领导你好。 本人“山水有相逢”名下“个人资料”,理应空白,现今却似与管理员“清风明月居士”的个人资料连接上了,还辖有“吴越诗林”版面,好友、分享等都有了,而我个人的“空间访问量”由1200(呵,递茶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3 13:01
其实未见有人改写,点评倒是不少。既有褒扬,又有贬抑,褒扬至飘红共赏,贬抑至一塌糊涂。 褒扬者与贬抑者都是资深诗友,对同一首作品的点评反差如此之大,的确让旁观者无所适从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3 12: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532

帖子

55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640
金钱
1997
发表于 2021-8-13 09: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作者是谁,只有自己看法,先就题主问题说点——

七绝 咏枇杷
四月山村绿渐深,薰风日夜自沉吟。
赤乌入夏初生卵,孵得枇杷树树金。

——有瑜不掩瑕之感,转句总觉得不敞亮,干么一个“初”字,为了照顾“入夏”二字,但首句已“四月山村”,还未入夏否?所以,“入夏”觉得有赘余之感,及至“初”字别扭。

七绝 端午前一日游青城后山戴家桥
竹树琅玕碧四围,花光云气惹人衣。
戴家桥下竹排乱,载与青山一道飞。

——也觉得第三句,让人不爽。首句给人竹树严谨,于是觉得第二句尤好。第三句一插入,前二句建造的优美环境,一下子觉得破坏变的凌乱了。试想,何须一个“乱”字?

观作者诗法,若施蛰存介绍唐诗五律之得。
既是有唐诗的病处,此二作,有画虎之嫌。

点评

初字没有问题,只是四月与入夏略嫌重也. 四月山村绿渐深,薰风日夜自沉吟。 赤乌衔静孵初卵,散寄枇杷树树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9-1 21:47
别问作者是谁,也别问出于何处。由衷褒扬,善意指拙,就诗言诗可也。 不久前在别处看到,《咏枇杷》被飘红共赏后,某诗友便这样一顿反诘(对不起,请允许我用“某某某”隐去原作者名): 反诘一: “应该是笑绝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3 12:58
来这里,感觉 不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532

帖子

55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640
金钱
1997
发表于 2021-8-13 09: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锦绣云溪 于 2021-8-13 09:43 编辑

七绝 端午前一日游青城后山戴家桥
竹树琅玕碧四围,花光云气惹人衣。
戴家桥下竹排乱,载与青山一道飞。

——第三句,“乱”字,本言竹排多,何须如此?若四句统摄,改为“上”字,可否?

七绝 端午前一日游青城后山戴家桥
竹树琅玕碧四围,花光云气惹人衣。
戴家桥下竹排上,载与青山一道飞。

点评

花光云气也有问题,有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8-16 19:35
来这里,感觉 不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1532

帖子

55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10
贡献
1640
金钱
1997
发表于 2021-8-13 09: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锦绣云溪 于 2021-8-13 09:43 编辑

七绝 咏枇杷
四月山村绿渐深,薰风日夜自沉吟。
赤乌入夏初生卵,孵得枇杷树树金。

——再说。可否改为:

七绝 咏枇杷
四月山村绿渐深,薰风日夜自沉吟。
赤乌轻抚枇杷卵,孵得人前树树金。

则转句接承句,滑入无痕。参考!——

来这里,感觉 不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1-8-13 10: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枇杷》诗,3、4句,【有隔】。去其繁琐,3句乃【赤乌生卵】,4句承【卵】已降作【(卵)孵金】。两句重点,在于【赤乌】,据《漢語大詞典》释义,有三:(1).古代传说中的瑞鸟。(2).金乌。亦代指太阳。(3).古氏族名。读者,不能具切【赤乌】所是何者。故:有隔。

《端午前一日游青城后山戴家桥》诗,因为俺不曾去过【青城山】,不太了解情况,为了解诗,特的从百度图片,百度一下,确实是有绿水和青山的。山有前后,这个不难理解。至于【青城山】景区在旅游界的等级,不必说的;以及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不比说的。综合……,俺觉得:3句的【竹排乱】一语,着实是大煞风景的。因为【大煞风景】,所以【有隔】。

牵一发,而动全身。句中【有隔】,则全诗自然就是【隔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6

主题

1918

帖子

7815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14
贡献
2025
金钱
2819
发表于 2021-8-13 10: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脏乱差】对于景区来讲,好比是【牛皮癣】。

这一【竹排乱】的【乱】,已经【乱了】,后句的【载与青山一道飞】。试想一下:怎么飞?f飞出什么效果呢?……

作为读者之一,俺是难以想象出来什么:【真、善、美】的结果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9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吴越诗林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694
贡献
11879
金钱
14609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8-13 11:0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要搬王老夫子的“隔”与“不隔”论诗,起码得如王老夫子一样,引用诗例说诗,例如引用“五月榴花耀眼明,枝间时见籽初成”等。诗例不上,却去说:这首是不是和那首一样隔呢?     直接就是动机不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3 12: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1-8-12 22:37
显题与隐题都只是诗之技法之一,前隐后显也是技法之一,过于纠结隔与不隔却是你的不是了,何况还是安全东 ...

老师是说“咏枇杷”是显题、“咏金乌”是隐题吗?容我进一步消化理解哈~
嗯,后边的问题的确值得重视,别处有个梓某已经对刨根问底瞎说八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824

帖子

31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3
贡献
882
金钱
1264
 楼主| 发表于 2021-8-13 12:4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山钓者 发表于 2021-8-13 06:45
苏东坡意思是不能泥执,诗讲究无理而妙,写枇杷诗者初写是基于自然,旁人之改是就诗改诗,身不临其境,怎 ...

其实未见有人改写,点评倒是不少。既有褒扬,又有贬抑,褒扬至飘红共赏,贬抑至一塌糊涂。
褒扬者与贬抑者都是资深诗友,对同一首作品的点评反差如此之大,的确让旁观者无所适从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