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序
木炎
岭南古地,仙都羊城(1)。俊秀佳木,缤纷丽英。真龙(2)盘踞,丹凤悦鸣。旬阳普照;重渔勤耕。自周夷仙来稻穗(3),百朝安圣;于改革揽进科技,政达和平。濒临南海,设优良之岸口;地接港澳,得国际之友盟。会八方之商贾,传富甲之流名。索求兮,有荔枝、龙眼之珍宝(4);寻觅兮,闻白云、越秀之佳音。钟灵秀美,生青松柏木之繁盛;民风淳厚,讲仁义礼智之德行。大中华之南门,珠三角之帝京!
夫花城(5)之中山大学者,承国父之遗训(6);起治学之先门。合《中庸》之首会(7);勉孔孟之圣尊。育中华之学子,播杏坛之厚恩。改宏图之大计,换日月之乾坤(8)。此地有葱茏古木、繁茵绿草(9),又有湖波荡漾、碧荷长存(10)。婆娑月夜,游鱼惊痕(11)。天宫之玄妙境处,桃园之锦绣仙村。君来兮,可以养韬晦、增学识、交益友、明良纯。丹青墨笔兮,挥写百年之宏图;书香流华兮,览阅千古之妙论。
教育者,神圣之事业;人才者,立国之根本。(12)君等求学于斯,定存远大之报复。理当勤笔耕耘,切勿度日混沌。荒废矣,劳苦而遗恨;求索兮,有益而无损。光阴俱在,青丝犹存;凭几学书,身静心稳。
嗟夫!试问中大之诸君,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3)我辈风华之少年,灿烂朝阳,定建功勋。行文兮,腾蛟起凤、琼楼玉宇;习武兮,尽散谋略、号令百军。叱言则石破天惊,挥袖则风卷残云。况中华复兴之伟业,尽在我学子之手中!伟哉,斯华夏名校;壮哉,我中大诸君!
九十华诞,始开盛宴;宾客所来,不亦乐乎?(14)留四海之文雅,唤资深之良厨。珍羞琅玕,星筹交错;芬芳浮动,琼浆玉壶。回首往事,艰苦之峥嵘岁月;规划未来,辉煌之远大前途!愿我威威之中大,广育鸿儒!
注释:
1、宋代编修的《太平寰宇记》说:“昔商因为楚相,有五仙人骑五色羊,各持谷穗一茎,以遗州人。”故广州很早就有了“五羊城”、“羊城”的称号。
2、广州白云山北面有一座叫天龙逝,当地群众至今还称此山名白庙山。传说,天龙窝的由下,有一个村庄名湖涟村。相传,这里曾是一个山青水秀、景色迷人的地方。一年夏天,这里太旱,草木干枯,湖底龟裂。原是一大乌蛇在此修炼成精,想独霸一方。恰逢从山东蓬莱修炼赶阐南海的自龙,经此地,降服了乌蛇精,随着又赶回乌蛇精的老巢,将堵塞泉水跟的巨石搬走,泉水又淙淙流淌,村民为了纪念小白龙,把山上装满泉水的山窝叫天龙窝。
3、公元前9世纪,周朝的楚国在如今的广州建造了一个城邑,名叫楚庭。一年,楚庭因连年灾害,田地荒芜,农业失收,百姓饥荒。有一天,南海的天空出现五朵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红橙黄绿紫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五只仙羊,仙羊口衔一棵一茎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这座城市。仙人把稻穗赠予百姓,把五只羊留下,祝愿这里永无饥荒,然后腾空而去。 从此,广州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
4、广州盛产热带荔枝龙眼,有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句为证明。加之洋城岗荔枝树 “半夜想”的故事,可见其美味。
5、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
6、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倡议在广东设立两所学校,一是黄埔军校,一是广东大学,以一文一武的学校模式,为造就“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
7、中山大学校训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在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提写的。校训词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8、借用毛主席《七律·到韶山》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一句,学子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的希望,他们是可以改变世界的。
9、康乐园 “中大四湖”东北湖旁有松园,又称松园湖。
10、康乐园本有十三处处湖泊池沼,如今还存在四个,这就是“中大四湖”。其中东湖种有荷花,十分美丽。
11、取自一位中南大学师兄描写中大东湖的五绝
《朝荷》
惊鱼织绿水,映叶漾金波。
花朝且流连,月夜任婆娑。
12、孙中山先生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之本”,认为“革命的基础在于高深的学问”。为此,中山先生于1924年在广州亲手创办了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黄埔军官学校一文一武两所著名学府,以国立广东大学培养革命和科学文化人才,以黄埔军官学校培养革命和军事人才。
13、取自毛主席《沁园春·长沙》之“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
14、语出《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