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淬叶之声

[诗词理论] 淬叶之声:诗的妙动出巧----关于动词的运用

[复制链接]

830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402
贡献
67258
金钱
8342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0-31 11: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1-10-29 11:21
现代伟大诗人毛泽东诗词,其用语是很讲究的。以《沁园春.长沙》为例,是毛青年时期作品,其气势、境界、笔 ...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0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402
贡献
67258
金钱
8342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0-31 11: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1-10-29 18:13
古诗词里动词因景因情,合情会心的妙句:
云破月来花弄影----“弄”字奇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11: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12: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标题,探讨“动词”运用,不仅是咬文嚼字,是勾画诗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点评

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 19: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12: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写作感怀里,我写了关于“出新”的七片古风。其中《五说出新》,是与笔法有关的
.
【古风】《五说出新》

.
布局篇章岂拼凑,巧构文笔由火候。
内化于心外扬妙,正施成策奇在谋。
画景谐和趣相映,出字工稳水畅流。
创新兴文给勤奋,点亮辛苦收志酬。
放歌前无古人事,挥毫时代看大手

点评

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 19: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12: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动词之重,在语法里更能显现(介绍点语法知识)

.
关于动词的摆放:
在语句里,动词是对接、联结的关键纽带。
.
一般句式:主语(名词、代词等)—谓语(动词)—宾语(名词、代词等)。比如“我爱你—中国”两个主体(事物)经过动词联结。
.
特殊句式:“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是主—谓(动)--宾—补;
.
再是主谓(动)结构如“我爱”;
.
动宾结构如“爱你”;
.
独谓(主、宾省略)如“爱”(搭话里省去主语,再如“行!”)。
.
各类句式,“主”、“宾”对接里,都彰显出“动词”的重要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291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585
贡献
3162
金钱
4244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1-10-31 16: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所论及的是;“诗词金字塔'的建筑,对初学者帮助不大,但很有启发。对掌握诗词技巧者,受益匪浅。
建议置顶。

点评

谢谢首席关注、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0-31 18: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18: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程玉新 发表于 2021-10-31 16:49
先生所论及的是;“诗词金字塔'的建筑,对初学者帮助不大,但很有启发。对掌握诗词技巧者,受益匪浅。
建议 ...



谢谢首席关注、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19: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淬叶之声 于 2021-11-1 21:48 编辑

  “动词”在诗词创作中的运用,是我学习与写作的体会与领悟;也是对古人“推敲”语法修辞探讨的继承。所以没有引用古诗话的有关论述,缘于那些年代还没有全语法。沈约“四声”是声调语法的发现;陆法言“反切拼”,是声母韵母切拼音语法的发现,但还没有声母韵母的“符号”提出。

    现代语法比较全面了:有了声韵母符号;有了断句的标点符号;有了“词性”分类,有了句式结构的论定等等一系列语法创新及研究成果。可以使论述有古意也贴近现代。

点评

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 19: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19: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文全句式为“定语(形容词类)--主语(名词、代词类)--谓语(动词类)--定语—宾语(名词、代词类)—补语”。

.
    有了语法基础知识铺垫,下面关于动词运用的第三个问题就好论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7: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3. 错配偏搭,奇而彩华。

    探讨在主谓(动)宾对接上的偏离相配,或故意错(错落)配,即把适用于主语(甲事物)的宾语之惯常用语(乙事物或意向),挪换成了丙事物(或意念)。句式对接偏搭,而错落有致。这被现代修辞称为拈连、移就手法。其实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里,千多年前早就有了。错配偏搭的拈连移就,有物、物拈连,实、虚移就之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7: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

毛泽东七律《回韶山》结句:“遍地英雄下夕烟”。即不用惯常的 “工”、 “山”搭配为宾语,而把“夕烟”错配为宾语,达到了一个绝美效果:在夕阳落山时,下工的人们(英雄)走在烟霭缭绕里,多美的画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08: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淬叶之声 于 2021-11-1 21:50 编辑

再如,


刘庆霖:“三五牦牛啃夕阳”句,主语“牦牛”,惯用对接宾语是是“”,这里偏错配为“夕阳”:牦牛啃到草边的夕阳、或夕阳边的草。“牦牛啃夕阳”的错配,使诗句生奇,成了名句。

虽然是主宾对接的错位,可以明显感受动词“啃”(谓语)在句里的风采。

点评

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 1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3: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上草经典语:


我们努力在这里学习交流,凝聚睿智诗友,大浪淘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点评

刘禹锡: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 19:5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9: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淬叶之声 于 2021-11-1 19:21 编辑

以上是“物物”主宾拈连;下边是实虚主宾移就:
.
岑参:“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孤灯客梦主宾错配,寒杵乡愁主宾偏搭,动词“燃”与“捣”作为谓语,仍有不轻的份量;
.
辛弃疾:“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省却主语“我”,或者“纱窗外风摇翠竹”一组作主语后置,都是错配,而“敲碎”(谓语),动词仍起关键的致“奇”作用;
.
李  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梧桐深院与清秋主宾错配,“锁”(谓语),动词依然是出彩的中心;
.
还有“小雀叼醒一夜寒”等等;
.
*古诗词这些美句错配拈连,侧重于由物生情,属实虚移就,特别奇而生彩。令读者滋润心田、荡气回肠、美不胜收

点评

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 1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0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402
贡献
67258
金钱
8342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1 19: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1-10-31 12:08
如标题,探讨“动词”运用,不仅是咬文嚼字,是勾画诗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0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402
贡献
67258
金钱
8342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1 19: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1-10-31 12:18
在写作感怀里,我写了关于“出新”的七片古风。其中《五说出新》,是与笔法有关的:.【古风】《五说出新》
...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0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402
贡献
67258
金钱
8342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1 1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1-10-31 19:10
“动词”在诗词创作中的运用,是我学习与写作的体会与领悟;也是对古人“推敲”语法探讨的继承。所以没有 ...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0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402
贡献
67258
金钱
8342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1 19: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0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402
贡献
67258
金钱
8342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1 19: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淬叶之声 发表于 2021-11-1 19:14
以上是“物物”主宾拈连;下边是实虚主宾移就: .岑参:“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孤灯客梦主宾错配, ...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0

主题

6万

帖子

2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402
贡献
67258
金钱
83424

特别贡献奖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1-11-1 19: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禹锡: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点评

引用是激励、鞭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2 06:14
首席辛苦, 谢谢支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 21: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21: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席辛苦,

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21: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错配偏搭拈连移就的手法,巧妙地使诗句形象与内涵,显得更生动,练达而深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21: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错配偏搭拈连移就手法的主宾对接,两事物内在联系仍是维系于动词(谓语),动词使错配偏搭对接的主宾,贴切自然,拱出一个异常的“奇”来,奇现美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6: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是激励、鞭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6: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淬叶之声 于 2021-11-2 06:23 编辑

4.句无动词,平行列锦。

诗句里景物、词语并列平行,即列锦句式。句里省却了动词(谓语)。此类句式是动词的有意隐藏。但,“此处无动胜有动”,仍能体会其内在的律“动”,却收获了出神入化之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6:4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列锦句式如,



温庭筠:《商山早行》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柳  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之“杨柳岸,晓风残月”;
.
马  戴:《灞上秋居》之“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崔  涂:《巴山道中》之“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
虞  集:《风入松 寄柯敬仲》“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原句“铁马”后吴冠中改“骏马”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岳  飞:《满江红 写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陆  游:《书 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1: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句子里定语、主语、宾语、补语,各有其妙。

缺动词列锦这一款句式,是“定-主-(缺谓语)-宾-补”。

缺谓(动词)句,其实是动词(谓语)明隐暗在,句在动,篇在动。藏而出“妙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1: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述动词之用,其实就是“谓语”功能,在诗作品里的充分展现。
.
中华诗词文化的动词之用:选取在于义要配位,突出选择在于“”;非动化动的转化,琢磨在于“”;移就拈连偏接错配,推敲在于“”;巧构动词隐藏(缺谓句),则现于“”。
.
谓语”的摆布,是构思诗词的永恒的关节,不可小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881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诗词交流专版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52
贡献
9149
金钱
1357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1: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继承中华古典文化,要有“自己”消化。继承,是为了“活用”,为了“出新”。

【古风】《出新简版》

乾坤旋转总尚新节奏修订过时音。
江河不流昨夜水,山间只藏今朝云。
黄历无情压前页,狂涛呼唤冲浪人。

淬叶之声自己诗词作品,注意了“动词”之用。但,还稚嫩。没敢在上述“引例”时,与名作名句掺杂。

下面会找几句,以示学习所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2 2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