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21-7-27
威望103
金钱1264
贡献882
高级会员

威望- 103 点
贡献- 882 次
金钱- 1264 枚
|
发表于 2021-10-31 14: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孤山某某有段点评,未必全在理,却比你解得深:
首先,前言中第一句就与诗道(技)有违。写诗有大忌,忌写成说明文记叙文历史简介等。当然,这不包括真正大家如杜甫之类某些呕心泣血的作品。
诗为韵文,却自有风致。文贵醒,诗贵醉。作者自己得先沉浸于某事某物某景某情中,有了"醉"态,才有可能写出感染他人的诗来。这个醉,可以喜可以怒可以哀可以乐,越个人越失态效果就越惊人。因为此时的诗人,已卸下伪装没有心防,字字句句由心而发,出自肺腑。
读者呢,虽然多是从大流的平凡俗人,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净土,在那里有真正的真切的完全纯粹的对生命的感受力与领悟力。浮光掠影式的,过眼并不会留下半点痕迹。鉴别深浅浓淡(不说真伪)是人的天赋,这说法并无夸张。
具体到金老此首,确实如金老所愿颇显底蕴的介绍清楚了茶马古道的悠久历史,但读之泛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您末写此诗先有目的。这样的诗写出来与推销广告颇有相通之处。
您错过了写一首题为《马蹄凹》的好诗的机会。抓住你看见马蹄凹的那个刹那的感觉以及所思所想,哪怕前四句都写它的形状色泽深浅,加上现在的后四句,感染力也将强于此首十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