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为再转,原帖全文如下:
【转引者按】 全国新声韵普及与推广指导委员会内部文件,2021版《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征求意见稿片段。
中诗学会对律诗与词的阐释居然只涉皮毛
此前,吟者主要通过考察所谓诗词之市、诗词之乡遍地开花之盛景以及屏间浏览,来领略本世纪以来这场划时代的诗词大革命和诗词大跃进,其实一直未能找到学会官方发动这场诗词大革命和诗词大跃进的纲领性文件和学术依据。第五届学会履新以来,尤其是中诗学会官网全面改版升级后,总算找到了中诗学会的纲领性文件和学会官方对诗词的权威解读。至于其学术依据,吟者迄今仍在苦苦搜寻中。 我们暂且略过其纲领性文件和学术依据,单说中诗学会新版官网“诗教在线”栏目所展示的诗词学术研究成果。前文曾经谈及,我泱泱大中华堂堂诗词学会官网,居然连个“学术研究”、“学术交流”、 “学术活动”之类核心栏目都不设置,那么其学术成果又该如何体现呢?历数官网上的各个分栏,很显然,“诗教在线”栏目相对最为贴近,那就权且视为中诗学会诗词学术研究成果的浓缩性集中发布平台吧。否则,其学术性可真就淡到无了。 这是2021年7月13日,学会官网“诗教在线”栏目发布的律诗研究成果或曰“律诗”终极解读: “何为律诗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之分。 五言律诗是指合乎格律的五言八句体,如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所谓合乎格律,就律诗而言,就是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符合规定,每篇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五言律诗定型于初唐沈宋之手,到初唐四杰那里已经成熟,是唐人近体诗的核心体裁之一。初盛唐的五律代表着五律的正宗风格,以兴象高华、自然神韵为最高境界。晚唐的贾岛、姚合,宋代的永嘉四灵,也都着力于五律的写作,注重苦吟锤炼、磨镌意象,也是五律作者可以取法的对象。
七言律诗是指合乎格律的七言八句体,如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七律体制定型约在唐中宗景龙年间,与五律成熟的时间大致相近。但七律在艺术上的发展,整体上晚于五律。盛唐诸名家如祖咏、李颀、高适等多有名作传世,至王维所作渐多,至杜甫蔚为大国。杜甫对七律作出巨大的发展,风格多样,题材广阔,奠定了后世七律写作的基本规范。杜甫以后的李商隐、黄庭坚、元好问等人,都是七律大家。七律难学而易工,其风格较五律更为多样,成就更易,今人写作近体,当以七律为必学之体。” 以上乃是全文照录,一字未易。鉴于中诗学会高调宣布全新改版的官网业已全面上线多时,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这篇《何为律诗》便是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界最高学术机构对“律诗”的最权威阐释了。我们不妨一起来大致揣摩一下何为律诗: 1、句式上应是八句。 2、分为五律和七律。 1)五律是指合乎格律的五言八句体,如杜子美的《春夜喜雨》; 2)七律是指合乎格律的七言八句体,如王摩诘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3、所谓合乎格律,无外乎三条: 1)押平声韵; 2)每句的平仄符合规定; 3)每篇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列位看官瞧瞧,只要合乎以上三条,便可堂而皇之地称之为律诗了。这便是中诗学会官网“诗教在线”栏目对律诗的核心认知,未知天下同仁和列位看官认同否,估计相当多的朋友都不会认同吧?为什么呢?因为均属诗之皮毛层面的东西,根本无涉诗之内在的核、质、素嘛!若是如法炮制,就能写出律诗吗?回答当然也是否定的。 当然,在以上权威阐释的基础上,还对史上五七律名家、五七律风格及五七律写作给出了相关建议。不过,有关建议只关乎诗之优劣,并不妨碍按前述阐释炮制出来的东西堂而皇之地称为律诗。 先说五律: 1、五律的最高境界:兴象高华、自然神韵。 2、五律取法对象:贾岛、姚合,永嘉四灵。 3、五律传统作法:注重苦吟锤炼、磨镌意象。 再说七律: 1)七律盛唐名家:祖咏、李颀、高适。至王维所作渐多,至杜甫蔚为大国(吟者注:原文如此,疑为观字之误)。 2)杜甫对七律作出巨大的发展(吟者注:作出→发展显然搭配失当),奠定了后世七律写作的基本规范,杜甫以后的七律大家,有李商隐、黄庭坚、元好问等人。 3)七律难学而易工,其风格较五律更为多样,成就更易,今人写作近体,当以七律为必学之体。 “诗教在线”栏目同日还发布了一篇《何为词》,全文如下: “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词是晚唐五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的产生,和音乐有特别紧密的关系。一般我们认为,早期的词都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曲指曲调,词指文辞。所谓曲子词,就是配合音乐演唱的歌辞。宋人又称词为歌词、乐章,也都是强调词的音乐性质。但后来曲子词、歌词这些名称都简化为词了,这种在称呼上的省略也说明了词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而逐渐脱离音乐的事实。 从形式上看,词的句子大多长短不齐,所以又叫做长短句。另外,词是后起的体载,且多写作于宴饮娱乐之际,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文化消费产品,在古人那里,它的地位是不如诗的,所以又叫“诗余”。现存宋人词集题名为“诗余”的有二十余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人诗尊词卑的文体观念。 宋人虽不甚推尊词体,但由于宋代士大夫修养很高,又多染指于词的创作,词体在宋代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词体写作方面的大家、名家辈出,词也就成为宋人在文学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之一。所以我们说诗,总是标榜唐诗;而谈到词,则推宋词,正是这个缘故。宋以后,词在历代的创作也一直不衰,到了晚清近代,还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很高成就的词人,这正说明了词体在艺术上的活力。” 词以宋人为宗。宋词又为北宋词、南宋词两种,清及今近词坛如常州词派多取法五代、北宋,浙西词派多取法南宋姜夔、张炎一派。又有婉约、豪放两流。婉约尚律而婉切,长于本色,唯取材、风格近于保守,尊之过甚,易流于千篇一色,陈陈相因。豪放多有突破乐章本色,取材、风格多变化开拓,崇之过度,亦易流于粗犷、槎枒。宋词之后,元明词体混淆,不足取法。清词成就突出,为宋词外另一可取法对象。” 限于篇幅,不再归纳。总之,这就是中诗学会新版官网相对最为接近诗词学术研究的“诗教在线”栏目对“律诗”和“词”给出的最权威解读。之所以称其为“最权威”,是因为那不是哪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诗词学会的解读,也不是哪个地区抑或地级市诗词学会的解读,更不是哪个县/镇/乡/村抑或社区诗词沙龙普通爱好者的集体认知甚或哪个个人的一孔之见, 而是中诗学会管理员堂而皇之地发布在中诗学会新版官网上的,并且没有提供任何互动研讨空间。由是观之,显然是不容置疑的。 此外,“诗教在线”栏目还有《何为古体诗》、《何为近体诗》、《何为古绝,何为律绝》、《无言和七言》、《何为四声平仄》、《绝句的格式》、《律诗的平仄》、《对仗常识》、《对仗的常规--中两联》、《对仗的讲究》、《首联对仗》、《尾联对仗》、《少于两联的对仗》、《长律的对仗》和《学诗写诗的意义和作用》等15篇短文。 有兴致的朋友尽可前往搜读,此处恕不一一转载归纳。 【点评】 1)唐宋诗词研究大家周汝昌先生在一次讲座中说:“什么样叫诗人?诗人的定义是什么?他会写诗,老诗人的诗是五言七言,平平仄仄,新的是白话诗,自由体等等这个,他会这样的,我不写散文,我那个话都不连着,我把它一句句排起来,我诗人,我是诗人吗?我这个诗人太好当了,那里边有多少诗?”照此推论,若按《何为律诗》与《何为词》去为诗填词,固然可以堂而皇之地称诗称词,可是,那里面又能有多少诗、多少词呢? 2)十年来,吟者见过不计其数的凑够了字数、套上了平仄、合了辙押了韵,并且中二联对仗的所谓律诗。实不相瞒,对其中绝大多数都没认真看过,因为它们只是具备了律诗的外在形式,只是套上了一副诗之外壳,而根本没有诗之内在的核、质、素。屏间交流中,吟者曾经无数次强调那不是诗,甚而至于还曾形象地比喻说:“酒瓶装水终非酒,诗皿盛文不是诗。”中诗学会官网上对“律诗”与“词”的所谓权威解读,还不都是停留在诗之皮毛层面的形式上的东西吗? 3)吟者知道,中国当代古典诗词沦落如斯,多年来一定是有人在强行误导。可是,此前一直未能搜集到中诗学会高端对诗词的权威解读,或者会长、副会长等高端诗官开班授徒的讲稿。这下总算开了眼了,中诗学会官网上对于律诗的阐释,对于词的阐释等等,居然均属皮毛,没有例外。如此说来,只要是五七言齐言,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符合相间及粘对规定,并且每篇中间两联采用了对仗句,便无一例外地均可堂而皇之地称诗了。 4)吟者纳闷的是,2020版《中国当代古典诗词白皮书》花费那么多篇幅研讨诗之内核、质素,中诗学会怎就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只字不提、毫不涉及呢?难道一个诗皿,不管盛入了什么便都是诗吗?盛了文或者韵文便是诗、盛了律体韵文便是律诗了吗?历代先师告诉我们,当然不是这样的。但是,全新改版的中诗学会官网“诗教在线”栏目分明就是白纸黑字地那么写的呀!这就是我泱泱大中华最高级别的诗词学术性组织的官方说法吗? 5)历数全新改版的中诗学会官网上的各大栏目,首页、时政要闻、诗坛讯息、诗词速递、学会简介、经典博览、诗教在线、诗韵家风、会员档案、诗书画苑、赛事纵横、诗乡诗教、学会期刊、中华通韵、贴心服务、网站互联总共十六个栏目,居然没有哪怕是一栏实质性关乎“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学术活动”之类,这不是踢开诗词学术闹革命又是什么呢?《何为律诗》与《何为词》等等,还不就是中诗学会数十年来早已固化了的诗词学术研究成果的高度概括吗?既然用于诗教,那么除此之外,难道还有更为合理的解释吗? 6)唯一与诗词学术稍微沾点儿边的“诗教在线”栏目,理当哪怕是简要地反映最科学、最权威、最符合传统诗词创作实践的诗词学术研究成果,却偏偏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居然全是此等小儿科货色,除了皮毛就是皮毛,除了皮毛还是皮毛。作为堂堂中诗学会官网,这不是公然作贱诗词又算什么?不是赤裸裸地彻底颠覆传统认知的新一轮诗词大革命又算什么?以学术名义立会的中诗学会,其新老官网上居然了无诗词学术可言,夫复何言! 7)吟者相信,像中诗学会官网上对律诗与词那样的解读,绝大多数普通诗词爱好者均可为之,而且多数朋友都会解读得更为深入,更为全面,也更为恰切。纵观各大网络诗词园地的诸多诗论词论文章,还不就是这样吗?吟者不禁要问,难道堂堂中诗学会高端对诗词的官方认知,还不及省级诗词学会甚或普通诗词爱好者吗?这算怎么回事,又怎么可能呢? 8)严酷的现实表明,还真是没什么不可能,省级学会的诗词学术研究未必就不如中诗学会。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诗词研究”栏目下便有多篇论文,比如,《情真方能出好诗》、《略论词的创作》、《诗词创作的修辞与诗家语》、《浅谈现代诗中的非诗现象》、《积极促进新声韵步入正道主流》等等,都比中诗学会官网“诗教在线”上发布的权威阐释深入得多,恰切得多。 9)话再说回来,“诗教在线”栏目发布的内容充其量属于“科普”性质,然则换届后的中诗学会真就了无学术性可言了。前几届中诗学会还有个议而不决的空谈式中华诗词研讨会愣充门面,到去年应该是第34届了。老生常谈,空喊几嗓子,变着花样地借机到全国各地游历一番,然后出个论文集,著上有关人等大名,也便万事大吉了。新一届中诗学会换届后,索性连这个秀也不作了,彻底踢开了学会赖以生存的“学术性”。 10)“诗教在线”栏目中的全部17篇短文,除最后一篇《学诗写诗的意义和作用》有具体署名外,其它16篇全都署名为“管理员”。吟者实在不清楚,“管理员”究竟是哪位学会高官、部门领导抑或专业人士?究竟履行了怎样的遴选与任命程序?其所发布的文本脚本,是否履行了必要的校核、审查、核定抑或批准程序?诸如此类权威发布,那么多会长、副会长究竟有谁过问过?谁是最终把关者,谁对那般小儿科所谓诗教教材负责呢? 11)与各大诗词论坛不同,中诗学会官网不是互动式平台,其“诗教在线”发布的《何为律诗》、《何为词》等等,尽管均属皮毛层面的小儿科,却属广义官方文件,是无法质疑也是不容置疑的。诗友林某某说:中诗学会的问题“在于发展方向不对头,不是提高入会标准,把学会打造成精英团队,而是降低入会标准,把学会变成群众团体。”大有某某则干脆断言:中诗学会其实是在“媚俗”。吟者倒是认为,彼等若不如彼那般,又何以发动新一轮诗词大革命和诗词大跃进呢? 12)最为可怕之处恰恰在于,持续二十年之久的这场亘古荒唐的诗词大革命和诗词大跃进,在新一届中诗学会领导班子一通神操作下,居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又一轮诗词大革命和诗词大跃进正如火如荼地高调发动与进行中。更有甚者,理当十分科学严谨的诗词学术研究居然被带偏到“诗词工作”之歧途。有关领导讲话被转至一些著名诗词园地后,舆论一片哗然之际,中诗学会依然我行我素,变本加厉,直至推出了完全外行的全新改版后的所谓中诗学会官网。 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