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泉野老 于 2021-12-24 15:49 编辑
七不箴 (七律) 常思七不保平和,不纵贪心福自多。 不慕虚名怀淡泊,不荒学业免蹉跎。 不耽酒色修三德,不废光阴习四科。 不齿营蝇轻富贵,不求闻达隐林坡。
[注] ①三德:三种品德。 随文而异。 《书‧洪范》: “三德, 一曰正直, 二曰刚克, 三曰柔克。” 孔颖达 疏: “此三德者, 人君之德, 张弛有三也。 一曰正直, 言能正人之曲使直;二曰刚克, 言刚强而能立事;三曰柔克, 言和柔而能治。” 《周礼‧地官‧师氏》: “以三德教国子, 一曰至德, 以为道本;二曰敏德, 以为行本;三曰孝德, 以知逆恶。”
《国语‧晋语四》: “ 晋 公子善人也, 而 卫 亲也, 君不礼焉, 弃三德矣。”
韦昭 注: “三德, 谓礼宾、亲亲、善善也。”
宋 秦观 《辩士》: “所谓辩士者, 必以其具三德, 明五机而利口者不与焉。 盖上知道德性命之原, 下达礼义形器之变, 旁通幽明时物之所宜者, 识也。 窘之而益出, 费之而益新, 掩之以卒而不乱, 压之以重而不慑者, 才也。 经、传、子、史、天星、地志、医方、卜筮、百家之书, 无所不涉而能谨守其宗者, 学也。 夫是之谓三德。”
②四科:孔 门四种科目。 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