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0

联二十高级班第十周练习2

[复制链接]

183

主题

397

帖子

3117

积分

版主

古风学院诗校律诗一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93
贡献
525
金钱
1209
发表于 2022-7-22 16: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联二十高级第十周练习2
(7月14-17日晚8:00)
出题点评:蓝朵朵老师

以“夏夜”为题成联一副,字数不限
要求:布局合理,脉络通顺,注意情感的生发,立意的提升。
*每人限一副。

注:请后来师生跟帖接龙,写上序号、名字和内容

1、吟风10~水云间
蟋蟀调弦试弹曲;
蚕蛾展翅炫红装。

简评:
这个内容太单薄了。与其说是成联,不如说是出句对句。成联相较于出对句,内容更丰满,立意更鲜明。而且讲究布局与章法。这种写法不能算成联哈。

2设置未来
几个孩童追树影;
一窗明月躲清凉。

简评:这个存在的问题同上,内容比较简单,不能算是成联哈。另外,联题是夏夜,可是在联里夏夜特点不明显。树影并不只有夏天才有。

3.冷梅
月色荷香,暑气未消多画扇。
琴声蛩韵,旗袍相映舞蛮腰。

简评:
上联的月色荷香是夏夜的景物,但暑气未消,琴声两个词就敷衍了。另外,结句有点问题。先不说跳的是什么舞,但旗袍肯定不是夏天的代表服饰。为什么不选取夏日更有象征性的的物象呢?

4.烟雨濠梁
人翫中庭月
风薰左岸花

简评:这副联意境很美。画面简单,用词却很有味道。如果能再增加一些夏夜的元素,会是一副很不错的对联。其实说一副对联内容单薄,并不是单纯的指字数少。字数的多与少与内容的丰满度并不一定成正比。如果把握得当,很少的字数也可以呈现出很丰满的意境。

5.夏雨莲
好友未来,我厌蝉声侵静夜;
素蟾初上,风摇竹影画幽窗。

简评:
同上几联对比看,此联内容就比较丰满了。并不是单纯的写景。第一分句先做铺垫,然后导出自己的心情。朋友不来蝉声听起来愈觉烦躁。蝉鸣虽然是夏季,但多数情况下蝉鸣在白天,晚上叫得少。
下联就与夏夜关系不大了,如果一副对联中景物与人的心情都想写,那么上联写景,下联写心情或许更合适。

6.禾之韵
十里荷塘香月色
数声蝉噪伴风清

简评:
夏夜的景物很多呀,看到很多人都写荷塘与蝉鸣,为什么不能写写其他呢?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这是委韦庄的《夏夜》,相信属于我们的夏夜也不会只有荷塘与蝉鸣的。
除了自然界的景物,还有我们自己,一切都可以入联。
下联的风清,为什么不是清风呢?

7晨曦露珠
闪耀霓虹,升歌只见蛮腰扭;
清香柳岸,细浪又观钓线垂。

简评:
上联写跳舞的人,下联写钓鱼的人。其实这两种除了北方寒冷的冬季,其他季节应该都很常见。
从语言逻辑上来讲,句子读着不大通顺。清香柳岸,细浪又观,都需要再斟酌。汉语词汇这么丰富,我们完全可以挑挑拣拣,选出最合适的那个词。

8.蓝雨
池上蛙声烹皓月;
门前荷气染凉风。

简评:
这一联,最惹眼的就是动词的使用。蛙声与荷香代表着夏夜,物象选用上是完全可以的。但是这两个动词用的合适吗?上联用烹字,营造出来的是一种焦灼烦躁的心情;下联的染字,又给人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那么,作者到底想要表现什么样的心情呢?非此即彼,不能自相矛盾啊。建议动词再斟酌一下。

9.淘淘
有氤氲荷气,断续蝉声,争解我心头苦热;
恰月色三分,书香一案,又赠吾几许清凉。

简评:
这个联写得像词了。
诗有诗语,词有词语,联有联语。每一种文体都有自己的语境,不能张冠李戴哈。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把领字去掉。
这里领字的使用,对整体内容并无用处,反而显得拖沓。去掉了会利索许多,增加联味。

10.寒香墨玉
忽来大雨漂泊,多情夏夜似孩脸;
伴有青蛙鸣叫,苍翠田间弄曲弦。

简评:
这一副对联用词上白话了。尤其是孩脸一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六月天,小孩的脸‘’。形容夏日的天气多变,想法是没错的,但这种口语化的词汇,并不适合对联。某些题材成联可以有现代味,但现代味与口语化是两回事。

11.欧阳雨
虫鸣蝉噪,登阁纳凉,十里风荷难解暑;
酒绿灯红,凭栏待月,一茎残盏更邀谁。

简评:
这个是三分句联,算不长不短吧。到底是长联难写还是短联难写?这个看怎么说。说长联难写,是因为长联的气脉,衔接,对仗等方面难度更大,所需要的词汇量也更多。说短联难写,是指短联由于字数少而更难以出彩。若是初学,还是不建议写长的,三四个分句以下为宜吧。
此联属于以景带情的类型。先用景来铺垫,然后引出作者自己的感情。选取景物得当,感情抒发比较自然,分句之间的衔接也可以。个人感觉若是把第一分句去掉,或许更简好。

12. 曦儿
窗外,云静风微,密叶丛中蝉语噪;
庭中,瓜甜果熟,空调国里笑声酣。

简评:
上联是可以的,由物象点明季节。画面比较和谐。分句之间的衔接也很紧密,没有断条感。但下联结句不理想。本来由景转情是写作成联常用的手法,但转到空调国里未免有点煞风景,笑声酣三个字是败笔。

13. 蝶舞天涯
夜迷苍幕,蛙鼓鸣蝉,新月丰姿灯缱绻;
茶煮清辉,金樽飨醴,娇荷琬琰水缠绵。

简评:
成联采用三分句,选取夏日常见的景物,一眼看出写的是夏夜,这点值得肯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遣词造句。比如,苍苍夜色不能简称为苍暮,我们不能自己造词哈。另外,新月和清辉都是指月,语意上的重复
导致了成联的脉络不清。上联下联都写景也可以,但应某方面(时间,空间,方位等)有所区别。以达到内容上相对独立的目的。写成联,不能只单纯的考虑词汇上的美丽哈。

14 虹
轩窗半放,几缕凉风卷竹帘,蛩声似曲耳边荡;
轻影频移,多年客旅念乡土,明月如亲梦里依。

简评:
477句式是可以的,但两个七字句节奏相同,就不妥了。这样的话读起来会觉得单调,可以一个四三,一个三四,有所变化更合适。
首句的半放,改为半启更合适。
下联的轻影,联系后分句判断所指应是月亮。可以改为月影。从而使对仗更工整。频移一词不妥。月影是一点点缓慢移动的。算不上频频异动。

15.金仙
月洒方池,蛙鼓无穷齐放歌,不忘一枕清凉梦;
风飞夜殿,荷香十里暗添趣,犹恋三分淡泊心。

简评:
说一说此联的用词。
方池~池塘
风飞~风吹,风回
比较一下,哪个词更合适?
蛙鼓,本就指很多青蛙一起叫。再说放歌就重复了。
不忘,是谁不忘呢?青蛙还是人呢?这个词建议去掉或者换词,用在句中不通顺。
下联的暗添趣,犹恋,也不甚通,荷塘月色的感觉就是惬意轻松,况且我们都是俗人,和淡泊联系在一起牵强了。

16  捍卫者
待夕阳西坠、夏夜初临,或同游野外、对奕亭中,为觅清凉消酷暑;
厌蛙鼓齐鸣、蝉声渐燥,便唤友呼朋、评今论古,共筛月色摆龙门。

简评:
先说一下句式。
54547,两个54,节奏完全一样,且都使用了领字,导致节奏完全一致,这样不合适。成联的分句如果字数相同,那么在节奏上就需要变化,这样读起来才会顺畅,从容不迫。
待,厌,这两个领字用的有些生硬,建议去掉。
从内容上讲,虽然上下联讲的是不同的事情,但仔细看去却无多大差别。都是讲晚上与朋友消夏。如果能够将上下联的内容整合一下,一比写景,一比写人,脉络会更分明。

17.  滴水莲
暑夜正当,有青蛙隐隐说田园,蟋蟀轻轻吟梦想;
南风已至,助蒲扇悠悠摇岁月,竹影淡淡摆东西。

简评:
成联的上联写了两种动物,下联写自然界的景物。脉络比较分明。
但是两个起句有些笨拙,交代时间可以有许多方法呀,不必这么老老实实地说。
月色送微凉,,,
南风吹往事,,,
这样改下是不是好一点?

18. 素石
街角晚风,轻吹翁妪乘凉客;
宅中电扇,爽拂儿孙对弈人。

简评:
47句式很得当,但是后分句有点罗嗦了。
另外,上联是晚风送凉,下联写电扇吹凉,内容上单调了。夏天的物象,很多动物,植物,自然景物,各种现象,各种人,,,仔细观察一下,总会找到自己想要的。

19.清洛布衣
掬一捧荷塘月色,染了银霜,沁了馨香,暑天最喜清凉事;
寻几声芷岸虫吟,发些幽思,收些雅意,静夜全无躁动心。

简评:采用7447句式,两个七字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读起来很顺畅。
主要的问题就是句子不够简洁。比如下联的二三分句,意思基本是一样的。
另外,整体感觉上有些像词,联味不足。
另外,结句语言平淡了,缺乏力度和余味。

20.  小憩片刻
清凉树下,垂钓家翁,静赏荷香蛙鼓;
消暑山中,稚儿戏水,和声蝉唱泉鸣。

简评:
上联写垂钓老翁,下联写戏水儿童,虽然是不同的人物,但都是写夏夜中的人。其实完全可以把二者整合一下做为成上联或下联,然后另外宕开一笔,写写其他的。这样内容上会更加丰满,整体感觉上也更有层次。

21.薇薇儿
看荧火微明,满院花香知了唱;
听竹风暗动,一池月色笛声幽。

简评:
成联中经常会用到领字。它的作用是引起下文和调节节奏。如果用了领字,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还是不要用。
这一联的看,听二字,其实完全可以去掉。
荧火微明,满院花香知了唱;
竹风送爽,一池月色笛声幽。

22、百里湖山
当夜暮初临,尤宜小径徐行,任蛙鼓声声,时来耳底;
待喧嚣尽落,最适高台漫坐,伴星辰点点,直到更深。

简评:
上联写池塘蛙鼓,下联写天上星星,从人的角度来展开画面。联意还是很好的。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领字的使用。四个分句用了三个领字,数量太多了。领字本身虽然意义不大,但对于成联整体的气脉却很重要。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不可随意哦。
夜暮初临,小径徐行,蛙鼓声声听耳畔;
喧散散尽,高台独坐,星光点点到更深。

23.松月吟
蛙唱蝉鸣隐隐,疑似故人,一在池塘一在柳;
荷香泉韵悠悠,独怜明月,又移竹影又移更。

简评:
起句说了两种声音,蛙唱和蝉鸣。接下来的第二分句转写疑似故人,然后第三分句丢下故人,掉头又说蛙唱和蝉鸣的位置,,,分句之间是不是有点逻辑混乱?
下联起句先说何香泉韵,二分句却又将之抛开转写月色,,,那么,荷香泉韵起到什么作用呢?
如果把每个分句都看成一颗珍珠,那么它们之间的逻辑就应当是穿起珠子的那根线。线如果断了,珠子就散了。
从内容上看,第二分句可有可无,可以考虑去掉。第三分句意境很美,重字好看,建议保留。
蛙唱蝉鸣,一在池塘一在柳;
清风月色,又移竹影又移更。

24. 剑影
品一杯清茗,消暑消尘,漫领略拂簟荷风,筛窗竹月;
与数卷新诗,相知相契,且忘了浮生碌碌,俗世营营。

简评:
这个成联的句式架构有似曾相识感,或许是我以前看过类似的作品,但是具体我记不清了。
总体来看,此联脉络清晰,语句通畅,分句之间的连接也很好。且情景交融,联意比较丰满。
有待商榷的是重字处。消暑消尘,可否改为消暑消闲呢?

25 懒虫
凉亭小坐,享受这十里荷风,一轮明月;
此际忘机,不去想寸功未立,诸事多磨。

简评:
这一联比较有情致,从容,懒散,是我偏爱的那种风格。
上脸由人到景致,下联由人到心情,脉络很清晰。
稍有不妥的是下联的第二分句。寸功未立一词或可斟酌。
凉亭小坐,尽享这十里荷风,一轮明月;
此际忘机,不去想半生已过,诸事多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6-11 06: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