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4
注册时间2021-2-25
威望562
金钱2903
贡献1819
金牌会员
 
威望- 562 点
贡献- 1819 次
金钱- 2903 枚
|
本帖最后由 老榆 于 2022-7-24 21:28 编辑
关于近体诗与永明体兼答门外谈诗
门外谈诗在诗词理论发帖说:
“老金是作了一定研究,并有所发现,前几年就此问题与针叶林展开辩论。永明体与近体不易割舍清界限的在于五律,至于七律,是明显近体之一种,不属于永明体,堡人之诘,实是不明争论之所在。”
“唐以前的梁朝,陈朝,隋朝,是出现过近体形式的诗的。”
——这是门外谈诗的观点。归纳一下这观点:一认为金筑子于此是有“一定研究”的,二以为“堡人不明争论之所在”,三对于金筑子的近体诗就是永明体之一种,门外谈诗并没表明观点。整体分析,门外谈诗应该是赞同金筑子的观点。
请看我八驳金筑子原话。
我说:“金筑子说,‘什么是近体诗?那就是唐人提倡的一种诗体,与历代的古风体有别的:句子讲四声搭配,句间讲粘对,首联与尾联之间讲对仗格律的诗体。这种诗体在沈约时代就已经完成,是永明体诸多形体中的一种,唐人只不过选取这一种加以提倡而已!’”
接着我又说: “金筑子此说,混淆了永明体与近体诗的界线,忽略了从初唐到盛唐诸多诗人为创立近体诗所做的努力
末了我说,“请金筑子给找找:七律是永明体里的哪一种?”
有必要重复一下两个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出现的产物,又称新体诗。其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永明体是在当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和沈约等人发现倡导下创立的。永明体的圆美流转,对于上一个时代晋宋的艰深滞重是一种革新,对下一个时代唐近体产生的影响,有里程碑意义。
近体诗,诞生于唐代,亦称今体诗、格律诗。初唐四杰依然半古半格律,到了沈佺期和宋之问,永明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又解决了粘式律问题,完成了从律句到律篇的转化。近体诗是发轫于南朝,雏形于初唐,成形于盛唐。
有关上述,是文学史诗词史的公认,也应该说是一个常识。
从以上我们不难判断,金筑子之谬。
1、两种诗体各自属于不同朝代,诗体名称不一;2,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区别,前者影响了后者,后者借鉴完善了前者;3、两者形式区别还很大,后者已经是一种完善全新的格律;4、后者其实是经过了南朝之后又经隋朝而到了初唐一段200年左右时间的酝酿、探索、研究才创立起来的。
金筑子所说“这种诗体在沈约时代就已经完成,是永明体诸多形体中的一种,唐人只不过选取这一种加以提倡而已!”这是一种随意、无稽。
一根本不是“沈约时代就已完成”。沈约时代完成,如此重大与先进,后人为何迟迟没有推广?为何在近体诗的创建上没有标注是南朝沈约的创造而定在唐朝说为沈佺期宋之问创立?
二即使永明体作品中有与近体诗的形式、格律极为相似者,也不能代表就是唐人轻而易举的实行拿来主义便悠哉悠哉的创建了唐近体。一种永明体的另类更多的是出于偶然,唐人是经过反复研究几代努力,才找到了近体诗的基本形式,不会不经意的在永明体中信手拈来那就是你便创建了一个新体。
三近体诗不但五言还有七言,所以“末了问金”:“你找出个七律来”,便是此意,很简单吧?完整的格律或近体,不止五言吧?这是永明体任何其中一种可以担任可以代表的吗?
在阅读中,会看到各种观点。有的新奇,有的惹目,有的深刻,有的远见,有的客观,有的玄虚······这里哪一种可信,要看论证,要看依据,也要看公认公理。把新奇但未经证实未被公认的观点拿出来可以活跃氛围,但你若是把他当做科学当做学术来推销,别人不信不行,有异还骂,这就不仅仅是大错特错,也是卑劣了。
末了与林金建交流一句:林金建在那帖子里说“八驳”“这一批评很不专业”,又在其他发言里发言与八驳观点相似,我惊诧这种自相矛盾。而专业或研究,我只能说,栏里十之八九,都是阅读,研究者或者没有。什么是研究?那可不是翻翻看看,也不是读到一个惊人奇闻就宣告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是在广博阅读又长时间专研的基础上,又站在一个时期某一学科的前沿,对于一些问题的分析、比较,找出真相和规律。
研究的反义词,是臆断。应该说,不少有关诗友,喜欢实践它。
臆断,是理论探讨和理论交流的大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