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2-7-26 18:20 编辑
诗曰: 八十吾翁人谓老,南京九八更仙翁。 仙翁每日公交去,古籍馆中耕笔穷。 我早退休常上网,常遭棍子向头攻。 仙翁事迹吾翁敬,笑对人间夕照红!
沈燮元98岁还坐公交到南京图书馆古籍部上班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他习惯早点出门,车好走,空位多。每周一至五,他风雨无阻坚持上班,每天八九个小时,坐在靠窗的工位里,埋首满桌的书本资料。 中午11时40分,他慢慢溜达到食堂,拿着餐盘打饭,有荤有素有汤,坐下慢慢吃。吃完饭,他不午休,还有满桌的校稿等着看。 这是一位98岁老人的日常,打扫卫生的阿姨都感叹:“这老头儿,有时来得比我都早。” 他是研究古籍工作的,在中国传统学术中,版本目录是治学的门径;在现代人眼中,却难免艰深。“所以(研究)古籍做出成绩太难了,比较苦,弄个高级职称很不容易。”这样的冷板凳上,沈燮元一坐就是60多年。他参与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编纂,从初审到定稿,他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共“出差”了10年,真正的十年磨一剑。他工作了60多年,台下有60多年功夫,深耕古籍60余年的著述汇总起来,只是不厚的一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