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7

5月23日复习作业

[复制链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15-5-5 23: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寻找历史资料,简述汉景帝时代、康熙时代及建文帝时代三次削藩的背景及所带来的历史影响。
(这个题目比较大,历史系学生可以写篇论文的,目前讲义上也没有,自己找资料研究,回头有课时再专门讲削藩)

74

主题

411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08
贡献
4108
金钱
5177
发表于 2015-5-9 19: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

俺一直在主持进阶版的工作,原来你不知道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9 2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2: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则居士 发表于 2015-5-9 19:54
哦,原来你在这忙,没到前台来啊。对你没到前台来,有些误解,向你道歉哈。 ...

俺一直在主持进阶版的工作,原来你不知道啊?

点评

的确不知道,没上着子板块来啊。我以为子板块就是存资料的地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0 08: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411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08
贡献
4108
金钱
5177
发表于 2015-5-10 08: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5-5-9 22:08
俺一直在主持进阶版的工作,原来你不知道啊?

的确不知道,没上着子板块来啊。我以为子板块就是存资料的地方。

点评

我之前在大群里讲了一段时间词,然后弄了个小班,目前在讲历史和古典哲学,部分资料存在另一个子板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0 08: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08: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则居士 发表于 2015-5-10 08:44
的确不知道,没上着子板块来啊。我以为子板块就是存资料的地方。

我之前在大群里讲了一段时间词,然后弄了个小班,目前在讲历史和古典哲学,部分资料存在另一个子板里。

点评

哦,知道了。古典哲学?1982年我买了一本黑格尔的《小逻辑》看了一年才看完,太深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0 09:0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411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08
贡献
4108
金钱
5177
发表于 2015-5-10 09: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镜非台 发表于 2015-5-10 08:47
我之前在大群里讲了一段时间词,然后弄了个小班,目前在讲历史和古典哲学,部分资料存在另一个子板里。 ...

哦,知道了。古典哲学?1982年我买了一本黑格尔的《小逻辑》看了一年才看完,太深了。

点评

我说的古典哲学,是中国传统儒墨道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0 09: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6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大中华诗词论坛功勋诗友

Rank: 6Rank: 6

威望
2695
贡献
12454
金钱
19956

中坚诗友勋章功勋诗友奖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09: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则居士 发表于 2015-5-10 09:03
哦,知道了。古典哲学?1982年我买了一本黑格尔的《小逻辑》看了一年才看完,太深了。 ...

我说的古典哲学,是中国传统儒墨道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55

帖子

1788

积分

版主

诗渡国学馆高级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5
贡献
475
金钱
668
发表于 2015-5-10 22: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寻找历史资料,简述汉景帝时代、康熙时代及建文帝时代三次削藩的背景及所带来的历史影响。
(这个题目比较大,历史系学生可以写篇论文的,目前讲义上也没有,自己找资料研究,回头有课时再专门讲削藩)


汉景帝时代削藩的背景及所带来的历史影响:

    汉景帝也像文帝一样,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决心把国家治理好。景帝当太子的时候,有个管家的官员叫晁错,才能挺不错,大家把他叫做“智囊”,汉景帝即位以后,把他提升为御史大夫。

汉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但是同时又有二十二个诸侯国。这些诸侯都是汉高祖的子孙,也就是所谓同姓王。到了汉景帝那时候,诸侯的势力很大,土地又多,像齐国有七十多座城,吴国有五十多座城,楚国有四十多座城。有些诸侯不受朝廷的约束,特别是吴王刘濞,更是骄横。他的封国靠海,还有铜矿,自己煮盐采铜,跟汉皇帝一样富有。他自己从来不到长安朝见皇帝,简直使吴国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晁错眼看这样下去,对巩固中央集权不利,就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按理早该把他办罪。先帝(指文帝)在世时对他很宽大,他反倒越来越狂妄自大。他还私自开铜山铸钱,煮海水产盐,招兵买马,准备叛乱。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

汉景帝还有点犹豫,说:“好是好,只怕削地会激起他们造反。

晁错说:“诸侯存心造反的话,削地要反,不削地将来也要造反。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他们势力雄厚了,再反起来,祸患就更大了。”

汉景帝觉得晁错的话很有道理,决心削减诸侯的封地。诸侯大多不是荒淫无度,就是横行不法,要抓住他们的罪恶,作为削减封地的理由,还不容易!过了不久,有的被削去一个郡,有的被削掉几个县。


晁错正跟汉景帝商议要削吴王濞的封地,吴王濞先造起反来了。他打着“惩办奸臣晁错,救护刘氏天下”的幌子。煽动别的诸侯一同起兵叛乱。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甾川、济南等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历史上称为“七国之乱”。

叛军声势很大,汉景帝有点吓了。他想起汉文帝临终的嘱咐,拜善于治军的周亚夫为太尉,统率三十六名将军去讨伐叛军。

那时候,朝廷上有个妒忌晁错的人就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他劝汉景帝说:“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侯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回去。”

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说:“如果他们真能够撤兵,我又何必舍不得晁错一个人呢。” 。这个一心想维护汉家天下的晁错,竟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腰斩了。

汉景帝杀了晁错,派人下诏书要七国退兵。这时候吴王濞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得了不少地盘。他听说要他拜受汉景帝的诏书,冷笑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为什么要下拜?”

汉军营里有个官员名叫邓公,到长安向景帝报告军事情况。汉景帝问他说:“你从军营里来,知不知道晁错已经死了?

吴楚愿不愿意退兵?”

邓公说:“吴王为了造反已经准备了几十年了。这次借削地的因头发兵,哪里是为了晁错呢?陛下把晁错错杀了,恐怕以后谁也不敢替朝廷出主意了。”

汉景帝这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后悔已来不及。亏得周亚夫很能用兵。他先不跟吴、楚两国的叛军正面作战,却派一队轻骑兵抄了他们的后路,断绝了叛军的粮道。吴、楚两国军队没有粮食,自己先乱起来。周亚夫才发动精兵出击,把吴、楚两国的兵马打得一败涂地。

吴、楚两国是带头叛乱的,两国一败,其余五个国家也很快地垮了。不到三个月时间,汉军就把七国的叛乱平定了。

汉景帝平定了叛乱,虽然仍旧封了七国的后代继承王位,但是打那以后,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国里征收租税,不许干预地方的行政,权力大大削弱,汉朝的中央政权才巩固下来。


康熙时代削藩的背景及所带来的历史影响:

     清朝康熙认为“三藩”的割据势力严重威胁清王朝的集权统治,决计铲除“三藩”,强化中央政府统治。1673年3月,年事已高的尚可喜上疏要求告老还乡,返回辽东,请朝廷准许他的儿子尚之信袭爵留镇广东。康熙认为这是撤藩良机,立即批准尚可喜归老辽东,但不许其子袭爵,还“令其尽撤藩兵回籍”。吴氏、耿氏获悉后深感不安,于同年7月分别上疏请求撤藩以试探清廷态度。康熙将撤藩问题移交大臣讨论,诸王大臣都怕南方反叛,主张撤藩的人寥寥无几。但康熙主意已定,说:“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一一照准。

  结果,撤藩令一下,11月21日吴三桂便以“共举大明之物,悉还中华之乾坤”为旗号,在云南举兵反叛。但是天下人都知道吴三桂是引清军入关的民族罪人,也是他在云南虐杀明永历帝的,所以他的行动并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康熙又用一打一拉的手法,暂停闽、粤撤藩,诏谕尚可喜留镇广东,照旧理事。

  这个策略果然收到分化"三藩"的效果,尚氏到1676年2月见情形不对才举反旗;耿氏早一些,于1674年4月叛清。由于"三藩"在辖区一直充当清廷走狗,专横残暴,因而很不得人心,难成气候。叛军内部也内讧不断,彼此不能合作。康熙综观局势,采取“剿抚并用”的方针,先集中力量对付吴三桂。打了几年,形势变得对“三藩”越来越不利,福建耿氏首先降清;1677年6月,尚之信也投降了。当时平叛战争还在进行,故康熙仍令尚之信“袭封平南亲王”。平定藩乱的战争前后进行了8年,吴三桂终于被消灭。

  接下来康熙着手对付承袭了“平南王”爵位的尚之信。尚之信贪婪嗜杀好酗酒,不独广东百姓恨之入骨,连他的近侍左右也心怀不满,要找他的把柄是很容易的。康熙十九年春,尚之信的两个护卫向清廷告发其罪,接着别的下属也相继疏列尚之信的罪状。同年9月,康熙将尚之信赐死于广州。1682年,清廷下令撤除平南王府,将尚氏集团把持行市、占夺盐埠、私抽货物、勒索渡税、重敛渔课等悉行酌免,饱经沧桑的广东,终于步入恢复期。


建文帝时代三次削藩的背景及所带来的历史影响:

明朝建文帝出了个昏招,去削藩。大家知道,削藩,通常是要削出大问题来的。比如,汉景帝时候削藩,削出个十王叛乱。康熙也削藩削出个三藩造反,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藩联合造反,那仗打了很多年,当然,最终还是康熙胜了,稳定了局势。但建文帝这手段和能力,怎么能和景帝和康熙想比?于是,削藩,把自己的皇位削没了。但其实在此之前说朱棣不害怕是假的,其实他并不想造反。他造反,也是被建文帝逼的,再加上身边有人撺掇。这人是谁呢?一个和尚,叫道衍,后世叫他辎衣卿相。这家伙到60岁了,也没啥作为,就一愤世嫉俗的和尚。但对时事,政治很敏感。知道朝廷要削藩,朱棣很苦恼。于是,某天朱棣到他庙里,他跪拜,然后在朱棣走过他面前的时候,说我要给大王送一样东西,朱棣就奇怪了,我都是王了,你一穷和尚,你能送我啥?这道衍就说,我想给您送一顶白帽子。大家看,王上面加个白帽子是啥?不就是皇么。然后,在未来的若干年里,道衍和尚不断地撺掇朱棣,反吧,反吧!朱棣心想,你这破人,你倒是决然一身,大不了一死,我可是拖家带口的,我还有那么大一片领地。我要是反了,成了也就算了,失败了,那就万劫不复啊!于是也就一直没动。但这个时候,建文帝坐不住了,从朝廷传出来,要削藩的消息。朱棣干了一件事情,装病。病得起不来了。为啥要装呢?
因为到了某一年,藩王必须要去中央朝贺的时间了。他担心一去马上被扣留。所以只能说,我病了。然后让自己的三个儿子,一个朱高炽,一个朱高煦,还有个谁,我忘了,跑去朝廷朝贺。按道理说,他的三个儿子,跑中央去了,正是扣留做人质的时候啊!这时候出来了个儒家的高尚情操代表:黄子澄,建文帝手下的大臣。这人可高风亮节啊,说扣留藩王的儿子不妥。作为天子,不能这么做,要考虑朝野的影响。为啥呢,因为作为儒家思想的一贯奉行者,他认为,趁人之危,卑鄙手段,是不可取,要光明正大嘛!然后呢,他居然撺掇建文帝,把朱棣的三个儿子放回去了。还放出假消息,说朝廷并没有削藩的意思,这叫此地无银三百两啊!削藩两个字,就差写在建文帝脑袋上了,居然出了这个昏招。朱棣三个儿子失而复得,高兴得不得了。但他呢,还是继续装病,不但病,而且疯,跑大街上疯,故意让消息传去朝廷,说我疯了,这样,麻痹建文帝。但他暗地里干了个啥事呢?造反,不是要打造兵器么?他去自家王府下面挖了个大地窖,很大,等同于一个兵工厂。然后让工匠,就跑下面去造兵器铠甲,不让人看到啊。但打铁,是有很大声音的是不?总要传出来,这咋办呢?又想了更绝的一招,在王府周围办养鸡场。大家知道,那公鸡母鸡都要叫啊,数量一多了,就把打铁的声音掩盖了。聪明吧。这时候,建文帝就派使者去,想看看朱棣到底是不是真的疯了,使者到王府,看到朱棣在三伏天,抱个大棉被,在炉子边上烤火,一边还说了句经典台词,说冻死我了。
但朱棣手下也有叛臣啊,叛臣就把他筹备造反的事情报告中央了。建文帝终于下了决心,下令削藩。而且让一个叫张信的人去办这事,并且如果朱棣不服从,还要抓他。恰好这个张信,有个老妈,是典型的封建迷信者,
这老太太,跑去找算卦先生算了一卦,先生就和她说,朱棣要当皇帝。老太太回来,就和张信说,燕王是当皇帝的人,九五之尊啊,真龙天子啊,你碰不得啊,碰了要倒霉的啊!于是张信在老妈的鼓动下,决定帮朱棣。但这时候王府把门的也不能让他轻易见上朱棣啊,怎么办呢?他跑去扮作王府的厨子下人,从边门混进去了,然后悄悄地摸到朱棣床前,朱棣还在那装呢,张信终于开口说话了,说,殿下你别这样了,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你说。朱棣居然还不理他,继续装。张信忍无可忍,大声吼他说,您就别装了吧,我身上有逮捕您的敕令。如果您有意的话,就不要再瞒我了!这时候,长期的疯子病人朱棣一轱辘从床上爬起来了,倒头便拜。说您救了我的家人啊!
这就是朱棣造反前,装的全过程道家思想被贴切地用于政治斗争自保啊但这里还值得提一点就是建文帝这家伙,也不知道是被儒家思想把自己忽悠了还是咋的在知道朱棣造反之后他派了老将,耿炳文朱元璋时代唯一硕果仅存的大将去平叛耿炳文临走的时候,他居然拉着老头的袖子说您千万别让我背上弑杀叔父的罪名啊这一句话,导致了一个后果就是朱棣可以拿着马刀上战场砍人而明朝的军队,没有一个赶把弓箭刀枪往他身上招呼的因为皇帝下令了嘛不能杀今天你们俩叔侄打架谁知道哪天你们又和好了我一个给你们打工的万一砍了你一刀你们俩要和好了要整治一下我,那还不是小菜一碟我才没那么傻呢这也是后面朱棣屡打不死的重要原因
  燕王眼看自己即将被削,便在谋士姚广孝(道衍和尚)的策划下,“练兵后苑中”“日夜铸军器”准备起兵反抗。 朱棣虽然打着拒绝削藩、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但即位后深知藩王权势过大对于君权的威胁,同样决心继续推行建文帝的削藩政策。将宁王、代王、齐王、岷王、辽王、谷王、周王等再削夺护卫,使其无力同君权相抗衡。后来,明宣宗在平定高煦之叛后,又削除了楚、蜀、肃、赵诸王的护卫。从此,王府不再设护卫兵,藩王势力大削,在政治上已不起多大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2 02: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