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3|回复: 4

【转帖】填词常用领字

[复制链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发表于 2022-8-5 10: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2-8-7 07:48 编辑

填词常用领字
领字又名虚字、领句、领调、领格字、豆字;单字领字又名一字豆、二字领字又名二字豆、三字领字又名三字豆。豆,就是逗,表示这个字在句中稍有停顿的意思。
担当领字(虚字)的有副词、动词、连词、介词、形容词等。领字多为一字、二字、三字,三字以上的较少。其位置主要在句首,但也有的放在句中、句尾。领字所领句子有领一句的,领二句的,领三句的,最多领四句。
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中说:“领字,又称领字句,是词特有的一种句法。词的句法长短不一,如果都用实词,各句则无转折延宕之处,读起来就会觉得呆板生硬,也不便于歌唱。所以,有必要在长短参差的句子当中,夹杂一些承领上下句式的虚字,表示上下文语法关系,保证句意贯通,使不同的句式更为灵活,富有生气。”
可见,领字的产生是源于合乐歌唱的需要,在一段音乐的开头,起着发调定音、跌宕转折的作用;同时兼有语法上的功能:在慢词长调中,片与片之间需要衔接,或于一个或一组句子的开头,提起下文:或于句子中间词意转折处,转接过渡,联合前后语意。
从功能上看,领词(虚字)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1、合乐功能
领字起源于词乐声腔的需要,是依声填词的产物。  
一般认为,令、引、近、慢是乐曲体制的划分。小令一般是不用领字的,引、近也罕用领字,只有慢词长调才广泛使用。因为慢词所依据的慢曲节奏舒缓,旋律曲折多变,这种曲折变化需要有种迟留伸延的唱法,于是,以弱引强,重板轻起等调式便流行开来,领字也便由此而成为一种定式。
2、修饰功能
从文学语言方面而言,领字在唐宋词中有提挈下文或承上启下的功能。由于慢词篇幅较长,语言的表现力较小令有了很大的增强:可以不必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来展开叙述,而使用转折、跳跃、回想等方式打破时空的界限,将虚与实、今与昔、此与彼交织相问,使表情达意功能更集中、更强烈。因此,领字用来提挈一组分句,将一串互有联系的意念连缀起来,使情感的表达达到更大的密度和深度。同时,领字还可以关合上下两层意思,以显示时空的推移和转换。
3、传情功能
在上文已统计的虚词中,有大量表现情感的有实义的动词担当领字,如想、念、忆、恨、恐、望、思、怅、叹、记、惜、怨、愁、爱、怕、因念、追念、谁念,自念、又恐、最惜、可喜、追思、遥想、追想、犹记、犹恨、至今想、每追念、最可惜等。这些虚词极大方便了叙事因素在词体中的表达,但词体中的叙事是包裹在虚拟化、情绪化和意念化的氛围中的;除此以外,介词、代词、助词、系词、副词、连词、感叹词等构成的虚词则是词人情感的旋律演变。
。。。
    宋词句式中,常用领字。领字有一字、两字、三字三种,以下列出一些比较常用的领字,并各举一例,供大家填词时参考选用。
1.一字
    一字作领字的最多,且多为去声字或上声字。主要有:
  (1)任。任有“任凭”的意思,如“任流光过却”(周邦彦《瑞鹤仙》)。
  (2)看。“看洞天星月”(苏轼《好事近》)。
  (3)正。“正占闰晚秋”(王安石《桂枝香》)。
  (4)待。“待从头收拾旧山河”(岳飞《满江红》)。
  (5)乍。“乍湖光清浅”(仲殊《念奴娇》),“乍’’在这里有刚、才、开始的意思。
  (6)怕。“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姜夔<淡黄柳》)。
  (7)总。“总平生稀见”(周邦彦《拜星月慢》)。“总”有“总是”的意思,所以常常和“是’’连用,形成“总是’’这个两字领字。
  (8)问。“问东风消息几时来”(叶梦得《八声甘州》)。
  (9)爱。“爱平生炯炯岁寒心’’(吕胜己《满江红》)
  (10)奈。“奈愁里、匆匆换时节’’(姜夔《琵琶仙》)。“奈”在这里有奈何、怎奈的意思。
  (11)似。“似笑我闭门愁寂”(周邦彦《应天长》)。
  (12)但。“但斜阳暮霭满平芜”(柳永《木兰花慢》),“但”在这里相当于“只有”的意思。
  (13)料。“料明年、又老似今年”(王炎《满江红》),料就是料想。
  (14)想。“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想也是料想的意思。
  (15)更。“更一重烟水一重云”(秦观《木兰花慢》)。
  (16)算。“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姜夔《扬州慢》),算的意思也近似于“料想”、“设想”、“估量”、“估汁”。
17)况。“况灯火楼台近元宵”(晁补之《洞仙歌》),“况”即“何况”。
  (18)怅。怅是惆怅的意思,如“怅青春又过”(李纲《水龙吟》)。
  (19)快。“快万里云天为君扫”(王之道<青玉案》),用作领字的“快”常常有“痛快”、“畅快”的意思。
  (20)早。“早江上兵来”(柳永《西施》),早有“早已”的意思。“早”常和“是”字连用,成为两字领字“早是”。
  (21)尽。“尽红遮绿拥驻江都”(向子担<最高楼》)。
  (22)嗟。“嗟少年易分难聚”(柳永《鹊桥仙》)。
  (23)凭。“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史达祖《八归》),这里的“凭”是“凭仗”、“依靠’’之意。如果是“凭高’’、“凭栏”,是“倚靠高栏”的意思,那就不是领字了。“凭”字往往和“谁”连用,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
  (24)叹。“叹千古兴亡成败”(王质《八声甘州》)。
  (25)方。“方樱桃弄色”(王安礼《潇湘忆故人慢》),
这里的“方”有“正当”的意思,而不是方圆的方。
  (26)将。“将你从前与我心,付与他人可’’(谢直《卜算子》),这里的“将”有“拿’’、“给”的意思。
  (27)未。“未花残莺老”(晁端礼《-落索》)。
  (28)已。“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秦观《南歌子》)。
  (29)应。“应寄琮花一朵慰相思’’(晁补之《虞美人》)
  30)若。“若他时、鱼雁南来”(京镗<瑞鹤仙》)。
  (31)莫。“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叶清臣《贺圣朝》)。“莫’’字常组成“莫问”、“莫道’’等词作领字。
  (32)念。“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33)甚。“甚”是“为何”、“为什么”的含义,如“甚梦里春归不管”(辛弃疾《杏花天》)。 ;
  (34)怎。“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怎”字常组成“怎生”、“怎得”等词作领字。
  (35)恁。“恁”是宋元时的俗语,相当于“这么”、“如此”、“怎么”等意思,如“恁娇倚、西风无力”(仇远《花心动》)。
  (36)又。“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
  (37)这。“这春山万点,杜宇千声”(葛长庚《沁园春》)。
  (38)渐。“渐别离气味难禁也”(周邦彦《塞垣春》)。
  (39)也。“也曾寄江南信息”(仲殊《惜双双》)。
  (40)须。“须共花同瘦”(晁补之《洞仙歌》)。“须”常组成“须知”、“须信”、“须道”等词,如“须知此去应难遇”(张孝祥《眼儿媚》)。
  (41)对。“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42)仗。“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姜夔《翠楼吟》)。
  (43)当。“当暮天霁色如晴昼”(柳永<彩云归》)。
  (44)有。“有天然、蕙质兰心”(柳永《离别难》)。
2.二字
   二字作领字,常常是由一字领字搭配而成,以下这些是比较常用的:
  (1)莫是。“莫是前生负你来”(欧阳修《卜算子》),“莫是”就是“莫不是”的意思。
  (2)还又。“还又随风过了”(赵长卿《水龙吟》)。
  (3)那堪。“那堪片片飞花弄晚”(秦观《八六子》)。
  (4)可堪。“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5)休说。“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6)何况。“何况旧欢新恨、阻心期”(晏殊《凤衔杯》)。
  (7)正是。“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苏轼《南歌子》)。
  (8)恰似。“恰似江南第一春”(周邦彦《南乡子》)。
  (9)不妨。“不妨随处一开颜”(陆游《鹧鸪天》)。
  (10)又是。“又是陌头风细恼人时”(晏幾道《虞美人》)。
  (11)那知。“那知无雨又无风”(吴氏《定风波》)。
  (12)试问。“试问闲愁都几许”(贺铸《青玉案》)。
  (13)漫道。“漫道行人雁后归”(晏畿道《南乡子》)。
(14)争道。“争道工为使与媒”(朱元夫《沁园春》)。
  (15)料得。“料得明年秋色在”(欧阳修《渔家傲》)。
  (16)欲待。“欲待曲终寻问取”(苏轼《江神子》)。
  (17)还见。“还见梧桐几叶”  (王沂孙《绮罗香》)。
  (18)应是。“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3.三字
  三字做领字的,也往往是由一字或二字组而来。
  (1)更能消。“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摸鱼儿)。
  (2)最无端。“最无端、蕉影上窗纱”(文天祥《满江红》)。
  (3)又却是。“又却是、前回醒处”(辛弃疾《鹊桥仙》)。
  (4)更那堪。“更那堪、几阵夜来风”(刘克庄《满江红》)。
  (5)最好是。“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晁补之《摸鱼儿》)。
  (6)便似得。“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晁补之《摸鱼儿》)。
  (7)怎奈向。“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周邦彦《拜星月慢》)。
  (8)不如向。“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李清照《永遇乐》)。
9)终不似。“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周邦彦《六丑》)。
  (10)怎禁得。“怎禁得、东风红紫还飘坠”(柴望《摸鱼儿》)。
(来源:陶然《填词丛谈》)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潭州雨梦 于 2022-8-5 10:18 编辑

常用领字大全【转帖】

所谓“领字”,就是位于句子的最前头,用来带领句子的。这个领字与“之乎者也”的虚字不同,他包括多种词类,而且多为仄声,尤以去声为多,在字数上,他可以是单字、双字、三字;在效果上,除了可以提掇全词,使全词在铺扬上更具耸动的效果,而且它还可以在同列式词句之中反覆增强,使词情达到高潮,更重要的,它可以冒起直叙,使词采音韵上均有生动的表现。周济宋四家词选云:“柳词总以平叙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韵,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这“一二语勾勒提掇”一语,说的便是“领字”的作用。

现笔者归纳整理出领字如下,共诗词爱好者查阅。

【一字】:

看、望、听、想、读、览、喜、溯、怅、怕、任、待、问、凭、叹、嗟、念、试、应、将、须 、对、莫、正、乍、总、奈、但、料、似、算、更、真、并、怎、方、尽、况、渐、倘、虽、彼、甚、只、漫、纵、便、又、况、恰、早、念、记、

【二字】:

迹将、却将、莫非、何须、只须、须知、须念、还须、即此、如此、居然、自然、但看、但闻、但得、但愿、记得、不忘、恍如、不妨、何不、也算、看来、不觉、切莫、岂料、总合、更兼、只要、只将、只是、只期、只余、若是、已是、不是、便是、又是、云呈、况是、哪怕、那堪、此日、当年、尚待、依旧、自思、自愧、且把、莫把、未省、 休说、无怪、休辞、岂惟、没道、未必、何必、何况、安得、纵使、试问、试看、敢向、不堪、犹觉、却忆、未闻、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拚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

【三字】:

最难忘、最可怜、最无端、最堪怜、最妙处、最好是、只赢得、只落得、只留得、只刑得、写不尽、望不断、流不尽、看不尽、禁不住、赏不尽、全不念、君不见、只不过、倒不如、哪管他、休沦他、谁管它、且任我 、才领得、好领取、莫辜负、都付与、且探寻、且看那、请看那、放眼看、扰想见、犹剩得、犹记得、再休提、再休说、再休管、无怪乎、又还是、又何妨、无非是、又谁料、又准知、又添得、又何必、又奚必、更能消、消受得、更何须、何须问、况更有、更有些、应有些、正有待、待他年、看今日、回溯那、更忆及、忆几番、听几番、怎脱去、怎抛却、怎识得、便怎地、岂徒览、切莫要、说什么、皆因是、可直作、看破那、还须要、未曾闻、唯此地、都幻作、尽收归、焉能免、要争个、安排着、才觉出、有多少、休忘却、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不堪、更那堪、那更知、 谁知道、君知否、君不见、君莫问、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 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嗟多少,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拚负却、空负了、庙算了、妙算了、要安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84
贡献
13479
金钱
15972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8-5 11: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字领的例句,好似从完整连贯的句子上,硬砍下两字作领字。

点评

五六七字句有此感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8-5 14: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910
贡献
18609
金钱
25361
 楼主| 发表于 2022-8-5 14: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植杖叟 发表于 2022-8-5 11:08
二字领的例句,好似从完整连贯的句子上,硬砍下两字作领字。

五六七字句有此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6 04: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