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9|回复: 8

论今人写旧体诗的格律放宽选择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227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2-9-19 10: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22-9-19 11:10 编辑

论今人写旧体诗的格律放宽选择

     我这里说的旧体诗,专指近体诗而言。一般来讲,人们认为近体诗格律为唐人所定。近体诗的格律包括:句式声调搭配,句尾押韵规范,每句字数五言,每首中两联对仗。(七言除每句增两字,其余皆与五言相同。)
    那么,这些是谁规定的呢?不是唐人沈佺期、宋之问规定的;沈宋只是提倡推广这种格律,而不是发明这种格律。谁发明了这种格律呢?沈约也。沈约,南朝江东人,他于永明时代发现了汉语具有四声的特点,即每个发音有平上去入四声之不同。比如“东”这个发音,有“东”、“董”、“洞”、“竹”。(有的发音只有平上去三音。)沈约们于是将这汉语四声用于五言诗句,这句子中的声调搭配,规定以“前有浮声,后必切的”的铿锵原则,即成了每句节点处以“二、四平仄”原则进行组合,就成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格律。这就是律诗句子的基本原则。
    然而沈约对汉语四声的划分,是以他的江东口音为根据的,这划分并不适用于全国。随朝初年,南北朝的音韵学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当隋朝实现了“天下分久必合”全国大一统的时代,他们就议定编一部以适应全国统一的四声韵书,以取代沈约的四声音韵。这就是陆法言根据六朝八个音韵学家当时的发言记录、加上他自己的考证成书的《切韵》。
    人们写诗的依据是有贯性的。从六朝末年到唐朝初年,从皇帝、大臣,到一般文人,他们写五言八句诗格律诗时,只依从沈约的声韵习惯,谁也不去遵循陆法言的《切韵》划分。这贯性动力一直延续续到今天,这就就人们所说的“平水韵”。
    这贯性格律的优点是:不论诗人自己的口音如何,都必须从字面上去统一在一个人为的韵书里。也就是说只有贯性才有传承,历代人们写旧体近体诗,只能在这贯性上作微弱的变化,比如“拗救句”、“押邻韵”、“押方言”之类的存在。还有“轱辘体”、“飞燕出群”、“飞燕入群”之类,
都是后人在“平水韵”的基础上放宽一种借口。有道是“廉者闻盗泉而不饮,智者则改名而饮之”!



1933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4733
贡献
14701
金钱
21372
发表于 2022-9-19 12: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格律"的出现和使用导致中华传统古典诗词的艺术水平倒退。使诗词离开了真实自然的本性,产生了大量的假、空、丑的文字游戏的所谓诗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29

帖子

36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5
贡献
1173
金钱
1219
发表于 2022-9-19 21: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有据,内容丰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29

帖子

36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45
贡献
1173
金钱
1219
发表于 2022-9-19 21: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老师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51

帖子

21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83
贡献
531
金钱
887
发表于 2022-9-20 07: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言以蔽之,随心所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轮值首版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执行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88
贡献
13489
金钱
1598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2-9-20 07: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智者改名饮盗泉,十足掩耳盗铃。吴隐之诗云: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求正容变,正是根本,变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略作突破,不能当作失律出韵的借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2657
贡献
20946
金钱
26623

热心奉献奖章

发表于 2022-9-20 08: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三羊 于 2022-9-20 08:07 编辑

    沈约们于是将这汉语四声用于五言诗句,这句子中的声调搭配,规定以“前有浮声,后必切”的铿锵原则,即成了每句节点处以“二、四平仄”原则进行组合,就成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格律。这就是律诗句子的基本原则。=================

金筑子漏掉了八个字:真空是六朝声律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9 15: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