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嘉宾
精华1
注册时间2020-8-9
威望3095
金钱6229
贡献1117
金牌会员
青青子衿诗苑沈阳诗苑嘉宾
 
威望- 3095 点
贡献- 1117 次
金钱- 6229 枚
|
本帖最后由 丛延春 于 2023-1-28 08:34 编辑
沁园春·“带你逛北京”·大钟寺
文/丛延春 殿顶祥云,流阁飞檐,气势排空! 纵禅经铸字,浑然昭仰;梵言书法,古朴精工。 寥亮洪钟,悠扬天籁,起伏音波奏紫穹。 秉先哲,启觉生静寺,永乐洪钟。 - 泠泠清越千重, 五百载,飘摇烟雨中。 念千千棒击,更朝换代;场场梦醒,带泪和风。 凝史春秋,通心夷夏,廿万禅文撼鬼雄。 琅嬛地,荟佛僧景礼,香客尊崇。 注释:大钟寺原名觉生寺。位于海淀区北三环路联想桥北侧,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雍正帝下旨敕建,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冬天正式获赐名觉生寺,现时觉生寺山门的“敕建觉生寺”匾额乃由雍正帝御笔手书。根据雍正帝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所立的《敕建觉生寺碑文》记载,雍正帝选址西直门外曾家庄(今海淀区内)建寺,乃在于该处高朗干爽,林木佳茂,而且“右隔尘市之嚣,左绕山川之胜”,适宜用作“寂静清修之地”。该碑文又记载,雍正帝有云“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所谓觉生也”,是故雍正帝为寺庙取名觉生寺,希望借佛寺“振其大觉之道,达夫正觉之旨”。 觉生寺最初为皇家佛教寺庙,到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将位于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到觉生寺,故觉生寺又被俗称为“大钟寺”。乾隆帝在位期间,曾多次亲赴觉生寺祈雨,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更下令辟觉生寺为祈雨场所之一,此后祈雨活动一至持续至清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