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34|回复: 10

钱钟书《谈艺录》|陶渊明诗非“上品”【转文】

[复制链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4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发表于 2023-2-14 08: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有笺《诗品》者二人,力为记室回护;一若记室品诗,悉本秤心,断成铁案,无毫发差,不须后人作诤友者。于是曲为之说,强为之讳,固必既深,是非遂淆。心劳日拙,亦可笑也。记室以渊明列中品,予人口实。一作笺者引《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六云:“钟嵘诗评:古诗、李陵、班婕妤、曹植、刘桢、王粲、阮籍、陆机、潘岳、左思、谢灵运、陶潜十二人,诗皆上品。”又一作笺者亦引《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六云:“锺嵘诗评:古诗、李陵、班婕妤、曹植、刘桢、王粲、阮籍、陆机、张协、潘岳、左思、谢灵运、陶潜十二人,诗皆上品。”据此一条,遽谓陶公本在上品,今居中品,乃经后人窜乱,非古本也。余所见景宋本《太平御览》,引此则并无陶潜,二人所据,不知何本。单文孤证,移的就矢,以成记室一家之言,翻征士千古之案。不烦傍引,即取记室原书,以破厥说。



记室《总论》中篇云:“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而今本时有错乱,如中品晋张华,乃置魏何晏、应璩之前。作笺者以《御览》所引为未经窜乱之原本,何以宋之谢客,在晋之陶公之先,与自序体例不符。岂品第未乱,而次序已乱乎。则安知其品第之未乱也。且今本上品之张协,作笺者所引《御览》独漏却,而作笺者默不置一词。何耶。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论皇甫曾有曰:“昔孟阳之与景阳,诗德罔惭厥弟,协居上品,载处下流”;当即指《诗品》等次而言。可见唐时《诗品》上品有张协,与北宋初《太平御览》之上品无张协而有陶公者,果孰为古本哉。一作笺者所引《御览》有张协,然合之《古诗》,数为十三,不得云十二。




记室论诗,每曰:“某源出于某”,附会牵合,叶石林、王渔洋皆早着非议。然自具义法,条贯不紊。有身居此品,而源出于同品之人者:如上品王粲之本李陵,潘、张之本王粲,陆、谢之本陈思;中品谢瞻等五人之本张华,谢朓之本谢混,江淹之本王微、谢朓,沈约之本鲍照,其例是也。有身列此品,而源出于上一品之人者:中品魏文本李陵,郭璞本潘岳,张、刘、卢三人本王粲,颜延本陆机;下品檀、谢七人本颜延,其例是也。有身列此品,而源出于一同品、一上品之人者:鲍照本张华、张载是也。若夫身居高品,而源出下等,《诗品》中絶无此例。古人好宪章祖述,每云后必逊前,如《论衡·超奇》、《抱朴·尚博》所嘲。菜甘蜜苦,山海日月分古今。古先一也,佳胜二也,引申之为爱悦三也。此最曲傅信而好古之心。亦犹吾国文之前字先字,不特 指时间之古,亦指品地之优也。论吾国人好古,惟于拉丁文释义举例,尚未审确。)齐世钧世之论,增冰出蓝之喻,持者盖寡。使如笺者所说,渊明原列上品,则渊明诗源出于应璩,璩在中品,璩诗源出于魏文,魏文亦祇中品。譬之子孙,俨据祖父之上。里名胜母,曾子不入;书称过父,大令被讥。恐记室未必肯自坏其例耳。



记室之评渊明曰:“文体省浄,殆无长 语。竺意贞古,词兴婉惬”;又标其“风华清靡”之句。此岂上品考语。固非一字之差,所可矫夺。记室评诗,眼力初不甚高,贵气盛词丽,所谓“骨气高奇”、“词彩华茂”。故最尊陈思、士衡、谢客三人。以魏武之古直苍浑,特以不屑翰藻,屈为下品。宜与渊明之和平淡远,不相水乳,所取反在其华靡之句,仍囿于时习而已。不知其人之世,不究其书之全,专恃斠勘异文,安足以论定古人。况并斠勘而未备乎。

【补订】

北宋人引《诗品》,皆谓其位置渊明于中品。聊拈一例。

晁景迂从苏黄游,其《嵩山集》卷十四《和陶引辩》云:“问:曹、刘、鲍、谢、李、杜诸诗人皆莫及陶渊明,如何。曰:未之前闻也。梁锺嵘作《诗品》,其中品陶彭泽出于应璩、左思。嗟夫,应璩之激、左思之放,本出于刘而祖于曹,未容后来者胜之也。”

即征宋人所见《诗品》次第与今本同,而“宋本”《御览》引 文之不可尽据矣。“未容后来者胜之”,即余所谓“宪章祖述”之成见也。

锺记室不赏渊明,诗识之闇适亦见文德之高,非如山谷所谓逐势利以权衡人物者(参观《管锥编》论《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二一九“善论诗而不善作诗”)。

余因略述渊明身后声名之显晦,于谭艺或不无少补云。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6

主题

488

帖子

211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3
贡献
550
金钱
929
发表于 2023-2-14 08: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卷有益,先来学习,周敦颐说: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34
贡献
13965
金钱
17029
发表于 2023-2-14 11:3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林金建 发表于 2023-2-14 11:13
我比较赞同梁启超的观点。梁任公在《陶渊明》一书里,概括陶渊明的诗有三大点:第一点:他说:后来诗家描写 ...

这些话,颜延之一句讲完:“文取指达”。
  这是陶诗第一推崇者的评价。
(换言之,后人也可看作陶诗没有“曲笔”)
第二推崇者是萧统,有系统地收集陶诗出集。集已失传,剩《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第三推崇者是苏轼,陶诗全套照和不误,连《归去来兮辞》都不放过,引领当时朝官掀起一阵“和陶”风气,连苏辙也来了几十和。


点评

更正一下:“第三推崇者是苏轼,‘陶诗全套照和不误,’”应为:“追和陶达一百零九篇”。(根据《陶渊明集》1979版“出版说明”第一页改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9 11:12
陶渊明:从不入主流到第一流 作者:李剑锋 陶渊明在世的时候,文名并不显赫。当时,他有一位忘年交的“小朋友”颜延之,是比陶渊明小十九岁的著名作家。陶渊明去世后,颜延之作了一篇《陶征士诔并序》,对陶渊明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7 17: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3-2-17 17: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3-2-14 11:30
这些话,颜延之一句讲完:“文取指达”。
  这是陶诗第一推崇者的评价。
(换言之,后人也可看作陶诗没有 ...

陶渊明:从不入主流到第一流   作者:李剑锋

陶渊明在世的时候,文名并不显赫。当时,他有一位忘年交的“小朋友”颜延之,是比陶渊明小十九岁的著名作家。陶渊明去世后,颜延之作了一篇《陶征士诔并序》,对陶渊明的文学评价只有八个字:“文取指达,赋诗归来。”陶渊明的诗文平淡质朴,而颜延之则追求藻丽典雅,代表了当时文坛的主流倾向。

陶渊明由不入主流的作家最终变为第一流的作家,经历了一个各种机缘相继成就的过程。

陶渊明在世时就是著名的“寻阳三隐”之一。连新上任的郡太守檀道济都不能忽视他,拿着粮食和肉亲自登门拜访。可见陶渊明在世时并非默默无闻,而是声名显赫的地方贤达。大隐士的声名大大帮助了陶渊明诗文的传播,为其获得被推崇的机遇奠定了良好的人缘基础。所以南朝宋梁间沈约所撰《宋书》有一篇专门的《陶潜传》,这是其《隐逸传》中最长的一篇隐士传记,奠定了后世读者把陶渊明看作高尚隐士的基本印象。之后唐修《晋书》《南史》中的陶渊明传记基本继承了《宋书》,陶渊明主要作为一个高士、隐士的形象而传播。这个印象在北朝隋唐时代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如贺襄、王绩效仿陶渊明,看重的是他的好酒与放达。唐人虽然同样喜欢渊明饮酒放达的魏晋风流,但因为积极进取的时代风气影响,并不理解陶渊明隐逸避世的选择,所以李白说“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杜甫说“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这个印象一直到宋代才完全改观。宋人因心性学说的浸润,评价古人略形迹而重本质,轻事功而重道德。所以,陶渊明成为闻道忠义之士,经由朱熹、真德秀等理学家拉入符合“大伦大法”的儒家来。又经韩子苍、汤汉等人的文本阐释,陶渊明“不事二姓”的忠义思想受到读者的普遍认同,历经辽金元明清而没有根本的改变。

陶渊明诗文得以逐渐被人接受和喜爱,与相对理解陶渊明作品的先行者密不可分。宋代以前,这些读者,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钟嵘、萧统和白居易。钟嵘《诗品》虽将陶诗列于中品,但对陶诗艺术成就的评价极高。这与刘勰等论者对陶渊明的忽视相比已经显示了超拔俗流的文学史评判眼光。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是使陶渊明进入一流作家的里程碑式的关键人物。萧统“望陶以圣贤”,不但在为人上给陶渊明以崇高的赞扬,而且在诗文上给他以前所未有的极高评价。他为陶编集、作序、作传,并于历代文人学子必读必究的《文选》中选录了陶潜诗文。因此,在陶尚被忽视的时代,萧统在陶前期的接受、传播史上写下了最有价值的一页,为陶的被接受开通了重要的渠道。尤其是他编订的《陶渊明集》奠定了后世陶渊明集的坚实基础,成为后世陶集最原始的学术祖本;萧统《文选》成为后人接受陶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途径,这在陶渊明诗名未盛而《文选》广为人知的唐代尤其如此。可以说,唐代文人士子接触陶渊明首先得益于《文选》的普及。白居易很喜爱陶诗,他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把陶诗标举为一种典范,开启了宋人尊陶的先河。

随着宋诗追求平淡风尚逐渐形成,陶渊明进入一流作家的契机也终于到来了。这要首先归功于宋诗的先行者梅尧臣和宋诗的里程碑式作家苏轼。在宋代,首先打开陶渊明接受史新局面的是“变晚唐卑陋之习,启盛宋和平之音”的梅尧臣。他是第一个大力倡导并深入学习陶诗的宋代诗人,第一次对陶诗的平淡美学价值有清醒的理性认识,并奉之为诗美的极致,从而开启了陶渊明接受史的新局面,为苏轼全面而深入地接受、解读陶渊明奠定了直接基础。陶渊明接受史在一代文坛宗师苏轼手里被推向高潮,陶渊明也最终成为一流作家,且逐渐成为时代的共识。苏轼在晚年几乎遍和陶诗一百多首,倾其精力学陶、崇陶,并以陶自许,不仅为世人描绘出一位代表宋人理想人格、任真飘逸的陶渊明形象,而且对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美学价值首次作了明确而深入的理性揭示,把陶诗推到了诗美理想的典范地位和无人能及的诗史巅峰,从而牢固地奠定了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独特地位,开辟了陶渊明接受史的辉煌时代。他甚至说陶诗“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把陶诗推为平淡美的最高典范。作为一代文坛宗师、精神领袖,苏轼对陶诗的挚爱和阐释,直接、深深感召和影响了同时代及稍后的文人士子。

钱钟书《谈艺录》指出,“渊明在六代三唐,正以知希为贵”,“渊明文名,至宋而极”。纵观接受史,我们不难看出,随着陶诗价值的凸显,明清时期几乎每一个诗歌流派都把陶诗作为创作学习和诗论阐发的典范之一。陶渊明是一位影响力巨大、再生力强盛的优秀作家,一千多年来,已经广泛渗透到中国文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成为融汇到中华民族血液中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李剑锋,系山东大学文史学院教授。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现代陶渊明接受史”相关成果)

点评

好文章。陶诗地位变迁来来龙去脉清楚明瞭,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9 11:06
陈老师这个资料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2-17 21: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05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786
贡献
5759
金钱
6700
发表于 2023-2-17 17: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程溪钓叟 于 2023-2-17 18:07 编辑

文艺之观,存乎于时代之观,也存乎于个人之观,恐怕历来都是无法统一的,譬如陶潜在崇尚藻丽典雅的颜延之看来就只是“文取指达,赋诗归来。”,而在盛唐积极进取的时代风气下李白说陶潜是“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杜甫说陶潜是“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到了中唐,白居易却又极力推崇陶潜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宋代苏轼又把陶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谓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甚至说陶诗“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钱钟书《谈艺录》所指出的“渊明在六代三唐,正以知希为贵”,“渊明文名,至宋而极”应是大体上符合历史概况的。

故,读书尤其涉文学观点上未可泥于一家之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73

主题

3万

帖子

13万

积分

管理员

大中华诗词论坛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7329
贡献
33011
金钱
53044

终身成就奖特别贡献奖元老功臣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2-17 21: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3-2-17 17:19
陶渊明:从不入主流到第一流   作者:李剑锋

陶渊明在世的时候,文名并不显赫。当时,他有一位忘年交的“ ...

陈老师这个资料好
有死法,不可無活詩。但有活潑潑的詩,法于我何有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34
贡献
13965
金钱
17029
发表于 2023-2-19 11:06: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溪钓叟 发表于 2023-2-17 17:19
陶渊明:从不入主流到第一流   作者:李剑锋

陶渊明在世的时候,文名并不显赫。当时,他有一位忘年交的“ ...

好文章。陶诗地位变迁来来龙去脉清楚明瞭,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834
贡献
13965
金钱
17029
发表于 2023-2-19 11:12: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3-2-14 11:30
这些话,颜延之一句讲完:“文取指达”。
  这是陶诗第一推崇者的评价。
(换言之,后人也可看作陶诗没有 ...

更正一下:“第三推崇者是苏轼,‘陶诗全套照和不误,’”应为:“追和陶达一百零九篇”。(根据《陶渊明集》1979版“出版说明”第一页改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204
贡献
24413
金钱
26911
发表于 2023-6-29 09:1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态度即风格,不存在好不好,各花入名眼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14 03: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