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精华2
注册时间2021-7-1
威望1332
金钱11134
贡献8488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威望- 1332 点
贡献- 8488 次
金钱- 11134 枚
|
发表于 2023-9-1 12: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9-1 12:59 编辑
2, 实际上唐代《文镜秘府论》只把粘律定义为诗律,并没有象现在一样规定二四分明的替律,也没有规定对律。二四分明的替律是后来才出现的,大概在清代格律研究盛行时才确定下来,学者把近体格律分为三个时期,即沈宋律,唐宋律,清现代律。以清现代的二四交替律去观唐诗,却发现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历来聚讼纷纭:--------二四分明的替律应是在碎用四声的基础上随着平侧的出现而顺势变为平侧的二四分明。
平侧的出现应是在初唐就出现了,寒山 《诗》之一:“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寒山虽生卒年不详,但从其相关的人事可推为初唐至盛唐人,沈宋只是有‘廻忌声病,约句准篇’之功。
根据《炙毂子诗格》中的【’李郢诗:“青蛇上竹一种色,黄蝶隔溪无限情。”此“种”字合用平而用侧,是讦调也。】进行反向推导,可以确认最迟在中唐便有了二四六分明的句律,结合日文作文大体中所记载的《天宝集》白居易的诗话而言也可旁证这点;其次,明代的真空也有了平仄谱,所以,说大概在清代格律研究盛行时才确定下来应该是不对的,清代总体而言对诗体分类研究、声律研究及音韵学研究的贡献较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