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0
注册时间2017-9-22
威望898
金钱2491
贡献1466
金牌会员
 
威望- 898 点
贡献- 1466 次
金钱- 2491 枚
|
本帖最后由 未知的远方 于 2023-3-4 07:24 编辑
话说江湖女侠小子规在去秋与大佬迈五比较《残秋》诗案,虽然胜出,却受了杖刑。自此以后,消停了一段时间。但女人毕竟耐不住寂寞,好了伤疤忘了疼,这不,今春又屁颠屁颠地跑去诗无敌步迈五韵脚写了一首《黄鹤楼》诗,诗曰:
又值踏青季,来登黄鹤楼。
江流仍似古,春草不知秋。
诗在崔已去,情同我独收。
晴川汉阳树,千载岂生忧。
一众诗友读罢,皆不满意,指出了许多问题。小子规性急好强,又不善改诗,竟不知如何是好。我一吃瓜群众,频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不禁动容。自思虽非甲胄之士,然少读春秋,古侠义之风潜行于胸,对此岂能袖手旁观?往昔郭沫若在菩陀山改诗救少女,传下一段佳话,今我于理论版改诗救子规,能结一段善缘,不亦美哉! 说做就做,先分析一下这首诗。首联“又值踏青季,来登黄鹤楼”——先声夺人,简洁明快。但见疫后天地,春来兴致,小子规信步上登,英姿飒爽……次联写登楼望远之所见:“大江仍如古来一样浩荡奔腾,震撼人心,江边芳草萋萋,对客招摇生姿,不知秋气何物。”这联有点耳熟,一查,原来是顺手牵了戴叔伦的羊。戴叔伦的诗句“芳草不知秋”在原诗中平淡无奇,移入此诗后立马化腐朽为神奇,春草的得意之态唯妙唯肖。颈联写所感,登黄鹤楼,读崔灏诗,自然是文人风雅,人生快事。此时此刻,恍惚大唐——羁旅之苦、乡关之思……种种失意一如这江水流淌不绝,而斯人已去,剩我独自承受。尾联快意作结:此情怎生得了?望了望那些汉阳树那,它们千载接续,郁郁苍苍,使我消除了阴霾,不再忧愁。这联故作轻松,读来反有不通之嫌。
诗意既明,问题亦随之显露。此诗一联好,二联佳,三联平平,四联率尔。正是第四联的率尔,造成虎头蛇尾,以致全诗轻浮,难登大雅之堂。但怎么改也成了大难:一则限于步韵,无法天马行空;二则作者诗风不可变换;三则须增强诗意,青出于蓝。幸我畴昔览穰苴,一时慧至,改动五个字,竟不辱使命。改诗如下: 又值踏青季,来登黄鹤楼。
江流仍似古,春草不知秋。
诗在人已去,情同谁与收?
晴川汉阳树,千载寄幽忧。
诗意由轻快渐转沉重,一个“寄”字,忽动心魄,直令楚山丛丛,颓云不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