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精华1715
注册时间2022-6-29
威望9492
金钱168828
贡献141383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威望- 9492 点
贡献- 141383 次
金钱- 168828 枚
  
|
发表于 2023-5-8 16: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结构对应规则:
上下联每个词组的结构和整个联句的句式结构应相同,简称为“结构相称”。这是词性相当要素扩展到词组、语句结构上的规则。 具体说,就是上下联在句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也即是说,句型要一致: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
如果上联是主、谓、宾结构,下联是主、谓、补结构,就没有对好。这也叫做句式失对。在要求大的句法结构对称的同时,小的词组也要做到句法一致。 举例:大家看看这联:
春艳百花开满地==
时祥万事喜盈门
此联结构有问题,问题主要出在后三个字上。“开”、“喜”两个字,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
喜,在这里是形容词名物化了,---喜气的意思;词性不类。在整个结构上,开满地:“开得满地”,是动补结构。而“喜盈门”:喜气充溢门庭,属于主谓宾式 短语,结构不一致。再看:
春回大地诗行绿==
日耀长天九万里
很明显,问题也是后三字上,诗行绿 是主谓结构,九万里是数量词构成的偏正结构。又是结构不类。 再看:
春回大地诗行绿==
彩笔喜描画卷红
这回问题却出在前四字上了:春回大地 主谓宾结构,彩笔喜描,主谓结构。再看下面一副对联:
春到草先绿==
风来花已知
乍一看,联中有形容词对动词情况,绿与知这是不是“词性不对仗”呢?
非也!因为汉语中有很多词在使用中发生了“变性”。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红、绿、黄、蓝、白等,后面加上一个“了”字,就成动词了,即形容词作动词用,使其具有了动词性。如:“草原绿了”、“花红了”、“麦子黄了”等中的形容词都变成了动词。
还有表示形状的形容词宽、长、短、高、肥、窄等,后面加“了”字也可变成动词。准确点说就是具有了动词性。
另外,一些动词也具有变性的功能. 一些动词后面加了“的”字或者“着、的”,也可以变成形容词。
如:断、 碎、破、裂、开、熟、生等,
这些词加上的字,变成断的、 碎的、破的、裂的、开的、熟的、生的 ,都成了形容词性的词了。
由于对联用语是很精炼的,往往省去了“了”、“的”、“着的”,然而,还是变了性的词。如 :
新壶蒸绿片==
破笔绘枯枝
联中的“破、枯”就是这样。此外,还有些词同形同声而入多类词性的叫兼类词,如空字,兼名动形的词性,也应注意运用恰当,读联时,须要读者认真地辨别,这里不作叙述。由上所述,在评价对联的词性对仗问题时,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