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吟者先生新作:
中诗学会“挂羊头卖狗肉”启示录(之十六) 当代古典诗词远逊于安徽人用香精勾兑的“泰国香米” 上期主题为“ 当代古典诗人简直已成“骗子”、“平仄玩家”的代名词”。当代古典诗人形象早已被私欲和野心双双极度膨胀的强权型外行老干及其“失控的权力”严重毁容,中诗学会中高端诸多跪舔型诗官初心早已不在,并据此建议党中央将整治啸聚于中诗学会的滥权高官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突破口之一。 中高端卑躬屈膝的诗官们的确够可怜的。其中不乏地师/厅局级乃至省部级高干甚或科班出身的超高职称学者,本来都是各自圈内叱咤风云的人物,并且全都有头有脸,却为了一己之私、既得利益和后续回报,而甘愿在一介十足的诗词学术和诗词创作双料外行面前装孙子,臭脚捧来闻复吻,不辞下作,不惜跪舔。实则是牺牲尊严保住权力,回到各自圈内再转而装爷、公然雅腐罢了。 鉴于背靠背式诗词大赛客观上的祸国殃民属性早已讲透多时,二十大乃至两会之后,中诗学会居然既不收敛,更不收手,竟将前述五大骗局的集合体、客观上全都祸国殃民的各级各类背靠背式诗词大赛,玩到了疯狂地步。当此2035进程已被严重拖后腿、诗词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生死存亡之际,不得不说,堂堂国家级诗词学术社团早已彻底变性改姓,既不姓中也不行华更不姓公了。 须知,前述“三论”挟持之下,居然不问是否“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公然作践“舌间耳畔音乐美”、实属难免瞎写、“注定瞎评”、变相倡导纸上空谈嘴上空喊、变相催生“写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以作践传统诗词文化为能事、集前述五大骗局于一身的各级各类背靠背式诗词大赛,已成境内外各路反动势力的桥头堡了。难怪风吹某某先生在征求意见稿下,跟了这样发人深省的一帖: “市井流传多好句,奖台难觅可吟诗。 当代诗词高手在民间,一些官方举办的活动,举办者和评委们的欣赏水平不高,即使写了好的作品,也被视而不见,不认识好的诗词作品。” 多位诗友都曾说过“高手在民间”之类真话,吟者也曾说过“高手在野”。诸如此类说法,无疑揭示了一个铁的事实,那就是:诗词水准严重倒挂。 中诗学会领衔指导的此等大赛也好,省市级学会领衔主办的此等大赛也好,境内外诗词皮包公司全权操弄的此等大赛也罢,全都是反诗词学术的。说穿了,任何强推诸如此类背靠背式诗词大赛者,都从根本上不懂诗。然则彼等鉴赏水准低下,根本不识货,进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便在情理之中了。 如此恶劣环境下批量炮制的所谓诗词之成色,也便不难想象了。22版白皮书第二、三、四章主题都是“丑陋的中国当代古典诗词”,其它章节也曾深度谈及。由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对中诗学会带头大哥诸多所谓诗词选实事求是的点评可知,带头大哥的得意之作,其实亦属垃圾、准垃圾、类垃圾货色。 在此,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专家及诗友对带头大哥作品的真实观感: 1、关于带头大哥的诗词素养 针对中诗学会带头大哥大雅之堂《诗词选》首页荟萃,颇具学者良知和学者风度、坚持就诗言诗、就艺术论艺术、并且力争实事求是的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研究员,曾经公开发表过这样两段专家看法: 其一: “……这等词句,终究还是浅白无意趣,乏味得很。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实际上没有什么古典诗词的内在涵养,也只能用一些平日口语来表达意思了。愚觉得,作者可能都没有真正认真品读过唐诗宋词,甚至文言文都没有认真看过,更不要说对古典诗歌的审美艺术有过研究。” 其二: “这些诗中少量的景语又不能与整首诗歌内容相谐相融,景语与情语是割裂开的。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情与景的结合方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更不要说写出什么意趣。“春暖绿芽鲜,村里花缭绕”、“花落花开鲜见瘦”、“旭日分外红”、“春风吹绿九州田,万里生机绮陌天。蝶舞蜂鸣花蕊悦”等景色“靓装”只是强加上去装点枯瘦“身体”的外包装,终究还是骨瘦如柴,不忍看!” 2、关于带头大哥的语感和灵性 以下是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研究员对中诗学会带头大哥大雅之堂《诗词选》次页荟萃的总体观感: “且不说内容,单就措辞来看,存在至少五个很明显的问题:一个是词句的组合是否合理,……二是词句的组合明显出现勉强拼凑痕迹,为什么会这样?长期创作者会有一种感觉,如果是心中饱满情感,下笔自然会很顺畅;若感受不深,自己又没有多少的艺术涵养,只是想写或者勉强写自己没有真正情感的内容,势必会绞尽脑汁在词句的组合上,这样读者很容易就可以感觉到写的是不是真实的情感,因为读起来有些别扭和不自然的感受。三是每一首都有一个主题词,而内容上往往与主题词相合。四是风格过于敦实,没有一个灵动的诗句。五是词体与诗体没有区别,好像词作和诗作都一个样,这说明创作者对诗和词的感觉是一样的。” 3、关于带头大哥的综合素养 以下是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研究员对中诗学会带头大哥大雅之堂《诗词选》第三页荟萃的逐首/逐阙点评: “前两首还有历史的厚重感,读来还能让人知道一点历史知识。 第三首悼念诗写得很固式化,毫无新意。 《邯郸》一首是胡拼而成。 《卜算子•访129师旧址》极端化的夸张,失真了! 《拜涉县娲皇宫随想》又“盛世喜由衷”,又“万物因人意蕴丰”,到底何者才是主要思想?主题是不明确的。 后四首就是纯粹的口号诗了。 “始皇出世在温庐”,嬴政出生在邯郸,少年时明明饱受歧视和欺凌,怎地又生活在“温庐”当中? “滴滴声中军令传,弹落倭兵顶。 顶炸鬼狼嚎,鼠蹿难留命”,这也叫诗?佩服佩服! “补天莫过抟男女”,补天和抟土造人是两件事,为什么要用“莫过”来比较哪件事重要呢?不知怎么想的。 “敢登绝顶向中枢”,“绝顶”意思是政治最高层,“中枢”是机要部门。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看不懂!” 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显然太过厚道。“前两首还有历史的厚重感,读来还能让人知道一点历史知识”,这句点评貌似褒奖,实则属于变相批评,另有诗友便曾在《某知名老干大雅之堂《诗词选》三页荟萃》下提出如是商榷: “其一,诗也好,词也罢,不应只是传达一点历史知识吧?那不成律体说明文了吗? 其二,这点历史知识,其实也不是诗词本身所传达,而是原作所附长注解说的吧?” 由是观之,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对中诗学会带头大哥大雅之堂《诗词选》第三页荟萃,实际上是全盘否定的,同时也是对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否定。 4、重申带头大哥诗词素养,厘定其所谓诗词体式 中诗学会带头大哥还有个貌似精选的网上微型《诗词选》,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照例予以实事求是的点评,重申了带头大哥低劣的诗词素养,并厘定了其所谓的诗词作品体式——有些是老干体,有些是口号体。请看点评摘要: 1)重申带头大哥诗词素养 “只是觉得作者似乎对真正的古典诗词没有深入感悟,也没有形成古典诗词审美艺术的直觉感悟。总体来说,是用现代语来写古典诗。整体上显得浅白平易,缺少含蓄隽永的意趣。” “可以看出,诗人的文艺素养不够,特别是对诗词艺术的美感特质没有形成自己的直觉体悟。所以只能用纯现代人的思想、口语、直白的风格以及粗浅的审美直觉来创作。总的来说,创作者的古文艺素养不深甚至缺乏。” 2)关于带头大哥诗词体式 “很多首作品都是颂扬似的老干诗作。虽有一定的情感,但是终究还是口号似的,无意趣!” “若说像什么体?本没有什么可值得探讨的。非要界定的话,只能说:诗歌是押韵的齐言白话诗,词作嘛,则是押韵的合谱式的现代诗。有些是老干体,有些是口号体。” 5、关于带头大哥情感是否真实和胡乱敲大鼓 《有比较才能鉴别;没有比较,便没有伤害》并列列出大唐七岁女当着武后之面口占的《送兄》和中诗学会带头大哥的一组精雕细琢之作。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的犀利点评颇耐玩味,值得中诗学会中高端所有诗官认真反思: “七秩翁(实为中诗学会带头大哥,吟者注)的这些诗恐都是迎合时潮而写。是否真实情感,不好说。不过愚倒是觉得,喊得响的人未必真心如此,不喊口号的人未必不真诚。摇着小红旗唱大同的人比不上默默实干的人。” “七秩翁(中诗学会带头大哥)恐怕不明白,玩艺术不是胡乱敲大鼓。” “那《送兄》诗与七秩翁的诗比较,高下立判。不仅七秩翁,现在还在写古典诗词的人很多都要汗颜羞愧,向七岁小囡低下高傲的头!” 但求开卷有益先生的这两段跟评同样颇耐玩味: ““是否真实情感,不好说。” 一语中的。是啊,若不知人论世,谁又能说得清呢?心之灵层面的事情,毕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方可作数,单看纸面上的高大上或曰正能量,其实根本不足为凭,那么多落马官员诗人不就是明证吗?唉,背靠背式所谓诗词大赛偏偏热衷于局限纸上,那不分明变相鼓励空谈空喊吗?除了催生写一套做一套的两面人,还能怎么样呢?” ““玩艺术不是胡乱敲大鼓。” 慢说七秩翁,而今多少八秩翁、九旬妪也不谙此道啊!” 6、丢人丢到海外的《端午节——中华诗人节》 怎奈七秩翁亦即中诗学会带头大哥不仅未感汗颜羞愧,未向七岁小囡低下高傲的头,反在《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诗词价值观》中对历代真诗人指手画脚——实有欺师灭祖之嫌。畸形自信极度爆棚之下,甚至干脆把人丢到海外去了。 23版白皮书尾声第六节《给中华诗人留点颜面给泱泱大中华留点颜面行不》曾经披露过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中诗学会领衔发出的《第四届中华诗人节致海内外诗人书》中高调附录了一组诗词曲,排名最为靠前亦即排在第一名的居然是此等货色: 端午节——中华诗人节 骚人有节在端阳,吟诵声飘粽叶香。 一读离骚情志涌,诗心百万效忠良。 对此,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照例进行了点评。从其通篇点评来看,此等货色排在第一名到海外裸舞裸奔,其实无异于丢人现眼,简直有辱国格啊: “…… 只是诗意总体上很明白,用语也很浅显通俗,“骚人”、“情志满”、“诗心百万效忠良”等词句没有美感,暴露出作者在诗语的涵养上是不足的。虽然“有节”是双关语,略显得有些意味。其它诗句用语则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主要原因在于作者创作思维上的局限性,仍属于老干思想,以此思想来创作能写出什么有韵味的诗作呢?若说此诗“名扬四海”,恐怕不一定,稍有见识之人或许都不会认为这首诗歌写得好吧? 建议作者多读读老杜的诗歌,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儒家”公忠体国思想,既然作者自己的思想是老干模式,就看看人家老杜是怎么表达的,多学学老杜为好!” 关键之关键在于,习总《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早就明确指出: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 作为诗词学术和诗词创作双料代言人,此等货色强推到海外不嫌丢人吗? 7、吹成“卓绝的诗才”的《诗咏运河》本质上居然不是诗歌 22版白皮书第十六章《丑陋的芸芸轿夫和吹鼓手(下)》还曾披露过诸多有头有脸的中高端诗官对强权型双料外行亦即中诗学会带头大哥各种诗词选的肉麻式吹捧甚或跪舔。限于篇幅,恕不一一转录。仅举一例,便可说明问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某胡姓大咖乃是科班出身的文学硕士,曾经担任过中诗学会副会长,并且贵为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现为封疆大吏,亦即某省诗词学会会长,同时兼任某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某省级诗词刊物主编,可谓头衔满身,端的来历不凡。谁曾料想,就是这样一位绝对重量级的资深诗词学者型大咖,在《烛照全局,独辟新境 ——试论某某某会长的运河诗》中,居然对本质上不是诗歌的《诗咏运河》如是神侃海吹到肉麻甚或跪舔的地步: “……我深为其缜密的组织、卓绝的诗才而赞叹不已。” 而对胡姓大咖重点选评的同一组作品,疑似社科院文研所某专家的总体观感则是(实不相瞒,吟者也是此等观感,并曾冠之以“律体说明文”之谓): “写地方性的诗歌很忌讳写成说明性的介绍文本,缺乏诗人个体的灵性。这组作品除了最后一首有些意思之外,其他的作品本质上不是诗歌,而是格律形式化的说明文本。内容上求全,因而显得大而空,特别是固式化的思想套路,缺少来自个体生命意义上的深切体悟。” 天下同仁并列位看官不妨仔细瞧瞧,学者型大咖对于本质上不是诗歌的货色尚且如此神侃海吹,那么,外行型学会要员和封疆大吏对于本质上不是诗词学术甚至公然“去学书化”、“去中国化”、纯属胡扯八扯、大放厥词、强行误导的《会长的使命》、《理事要在诗词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中华诗词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诗词价值观》及其翻版《端正诗词价值观——在中华诗词学术论坛上的讲话》等等不惜跪舔,公然在2022年第十期《中华诗词》杂志上专辟“诗潮评议”栏目,以《牢记会长使命 奋力担当责任——某某某《会长的使命》读后感》和《确立中华诗词繁荣发展的时代坐标——读某某某新书《会长的使命》有感》联袂强势力挺,也便不足为奇了。 尽管如此,某封疆大吏《端正诗词价值观 牢牢掌握诗词文化主导权》这等狂妄叫嚣,还是让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须知,那根本就不是诗词文化啊! 22版白皮书第二~四章《丑陋的中国当代古典诗词(上、中、下)》乃至整个白皮书系列还曾谈及胡拼乱凑、明显有隔、违背史实、疑似带歪的匠人体,了无艺术性可言的老老干体,肆意假嚎的新老干体,刻意干嚎的口号体,形形色色的劣质精华,多项全国性诗词大赛劣质一等奖/特等奖/金奖等等,真是触目惊心啊!限于篇幅,此处不赘。总之,没有彼等做不到,唯有你想不到啊! 其中,《诗坛堕落前所未有——兼评某某某会长贺叶嘉莹先生荣获“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就中诗学会带头大哥所发的这段感慨最为揪心:“一个学历如此之高,地位如此之高的中华诗词“翘楚”,遣词水平尚且如此,更遑论一般的普通人呢?可见当今格律诗坛之堕落前所未有!”这就是当代古典诗词吗? 此等货色显然远逊于安徽人用香精勾兑的“泰国香米”,实属诗词垃圾。 【研讨】 没错,那就是一堆堆纸间平仄垃圾、准垃圾、类垃圾!至于真诗词,万里实难挑一啊!中诗学会忝列掌门人居然带头蛮干,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奈何? 质量严重倒挂之下,相对稍好的中基层“诗集白送都没人要”,中高端诗词市场反倒火爆异常,却与诗词学术和诗词成色毫无关系。何也?雅腐使然也! 鉴于诸多倒行逆施的中高端外行诗官均具前党政高官身份,再度斗胆强烈建议党中央和文化国防委员会立即取缔中诗学会,并对雅腐嫌疑人立案彻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