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苏轼与王朝云 苏轼与王朝云 陈玉喜 【一】 美女如云浙钱塘,清新洁雅朝云湘; 家境清寒沦歌妓,轻盈曼舞赛娘娘。 红颜知己苏宠妾,悲痛欲绝瘦马锵; 原本姓沈名晓红,琴棋书画聪惠养, 【二】 黛眉清扫苏轼盎,朱唇微点幽兰香; 水光潋滟蒙雨奇,西子相宜抹淡妆。 东坡旖旎朝云心,美人胚子侍妾漾; 艺术灵感激情展,天女维摩柳绵芳。 【三】 人生之感诵名扬,知音不复听词想; 浪漫气质不离弃,知我唯有朝云敞。 从一而终情谐爱,细腻情感投契享; 东坡难得美人归,熟知蝶恋赋文藏。 赏析; 王朝云(1063~1096),苏轼侍妾,字子霞,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妓,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宴饮时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备极宠爱,娶她为妾。 “苏桥的姑娘长得强, 出来一个赛娘娘”。一句俗语道出了历史小镇苏桥,不仅经济繁荣,人才辈出,而且美女如云,多产名媛。在开满奇葩的百花园中,摘取一朵,那就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红颜知己,苏桥才女王朝云。王朝云原本姓沈,乳名晓红;父亲沈国枝是苏桥街贩卖布匹的一个小商人,母亲杜莲荣为大字不识的家庭妇女。父母二人辛勤劳作,养家糊口。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晓红三岁那年,刚牙牙学语,被在苏桥经营绸缎的钱塘王姓商人拐走。人海茫茫,从此天各一方,家人无处寻找,悲痛欲绝。晓红到钱塘后,改姓王,名朝云,字子霞,六岁那年被狠心的养父母卖到扬州,充当“瘦马”,不久养父母先后病亡就,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到歌舞班中。但鸡窝出凤,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养瘦马,是中国明清时期的一种畸形行业。先出资把贫苦家庭中面貌姣好的女孩买回后调习,教她们歌舞、琴棋、书画,长成后卖与富人作妾或入红楼楚馆,以此从中牟利。因贫女多瘦弱,所以“瘦马”之名由此而来。】 苏轼四十多岁时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备极宠爱。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转到苏轼身边,这时她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妆,黛眉清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香,沁入苏轼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苏轼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西湖佳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而实际上苏东坡对身边的王朝云动心了。苏轼把写好的诗交给王朝云,王朝云很快就弹着琵琶把它唱了出来。唱完之后苏轼就问她,你过着这样的生活快乐吗?时年十二岁的王朝云,虽然年幼,却聪慧机敏。她没有回答,就在那里落泪。女人的眼泪,在男人面前,永远是最有效的武器,苏轼马上替她赎身,并且收在身边做侍女。 十二岁的“美女胚子”王朝云被送给苏轼做了丫鬟,以后娶她为妾。一个芸芸众生的弱女子,与一个顶尖级的“文化大师”联袂登场,王朝云用自己的美丽与智慧,擦亮了苏轼的生活激情与艺术灵感。王朝云“敏而好义”,琴棋歌舞俱有悟性,可谓苏轼身边一位即美丽又感动人的女性。在苏轼最困难的时刻,她一直陪伴其左右,直到流放岭南,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词最多,称其为“天女维摩”。我们大家最熟知的《蝶恋花》就是为王朝云写的;‘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寄托了苏轼人生之感,是传诵一时的名篇,朝云亦常为其吟唱。每每唱至“枝上柳绵吹又少”时,她便会感于句中所寓的悲情,而恸哭不能自己。正因为朝云是这样一个有着敏锐感受力,和洞察力的知音,所以,她死后苏轼竟“终生不复听此词”。这“从一而终”的爱情,在情感和道德上都是伟大的。 知心爱人红颜知己,如果说第一位妻子王弗,在苏轼的仕宦生活与处理人际关系工作中,给予苏轼深深地关注和帮助;第二位妻子王闰之,在苏轼经历大起大落的人生沉浮中,认同了苏轼的人生价值观,让他感到家庭的温暖与和谐;那么,王朝云则以其艺术气质,能歌善舞,对苏轼内心的了解与苏轼相投契,是凭着自幼学习的本领,和对艺术生活的了解与体验,对细腻感情的品味,与富有浪漫气质的苏轼相贴近。苏东坡被贬往南蛮之地的惠州(今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这时他巳经年近花甲了。运势转下,难得再有起复之望,身边众多的侍儿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王朝云逝世于惠州,可以说从十二岁西湖相遇,王朝云一直跟随苏轼,23年不离不弃直到逝世的一天。为了怀念王朝云,苏东坡在惠州西湖上刻意经营,建塔、筑堤、植梅,试图用这些熟悉的景物就,唤回那已远逝的时日。然而,佳人已杳,真是“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