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精华1715
注册时间2022-6-29
威望9492
金钱168837
贡献141392
首席版主
九州雅集柳岸听风执行首版
 
威望- 9492 点
贡献- 141392 次
金钱- 168837 枚
  
|
发表于 2023-4-20 10: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新浪潮之后,欧洲电影界好就没再提什么新的有影响黎的“主义”了。印象中提过“作者电影”这个概念。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费里尼,苏联的塔尔科夫斯基,瑞典的英格玛伯格曼,但是也是昙花一现!
为什么?二战后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冲击!战后世界电影迅速进入到”大制片厂时代“ !之前,欧洲人是非常骄傲的,美国只是欧洲文化没有教育好的“私生子”!基本属于“没文化”那帮人,强盗,苦力,流亡者,犯人聚集的地方,那能有什么文化?艺术?所以,欧洲人一直按照自己的文化设定模式,来打造电影的发展之路,在欧洲大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是,关于电影是艺术?还是工业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欧洲在战后已经不能自主……这在俄乌战争中看得很清楚的。欧洲人不能自主选择发展路径。必要时,美国可以把欧洲变成一片火海,从而消灭欧洲的优势,包括经济优势和文化优势…… 话说回来!这就是为什么本诗到“浪潮湍”戛然而止!“新浪潮”也许就是欧洲电影理想的终结之处……剩下的是“野蛮的美国电影工业” !
“电影艺术死了” ,而“萧疏最是苏俄事”,在所有欧洲电影产业中,苏俄电影产业衰的最厉害!我的母校彼得堡影视学院、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衰落尤甚……这里用这个“俄罗斯电影的起点”也是“艺术电影的终点之一”,为欧洲电影艺术理想,做了一个最后的休止符!
既是“独怆然”,其实也是“众怆然”……百年欧洲,大家同被拆解,瓜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