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精华5
注册时间2018-10-5
威望3058
金钱7560
贡献2659
常务管理
沧浪诗社上海诗苑常务管理
  
威望- 3058 点
贡献- 2659 次
金钱- 7560 枚
 
|
格律诗的三大要素是平仄、押韵和对仗。所以说格律诗是必需要对仗的,否则就不是格律诗。
但是格律诗又分为绝句(律绝)、律诗、排律。其中律绝是五言或者七言的四句结构形式。要在四句中完成一整首诗的“起承转合”,对文字的使用就要求比较高。而对仗,实际上就是在平仄和意思上的一种限制。所以,绝句一般不要求对仗。那什么是对仗呢?
对仗又称队仗、排偶等。中国人讲究对称美。放眼中国的建筑,无论是宫殿、庙宇、亭台、楼阁、园林无不有着对称之美。
对仗也一样,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对仗有哪些要求呢?
一、首先,字数相等、平仄相反。
字数相等:读过律诗的都知道,在同一首诗中,每一句诗的字数都相等。(五律就是每一句都是五个字,七律就是每一句都是七个字)。
平仄相反:所谓平仄相反,亦仅指不失对而言,主要指偶数位上的字和尾字平仄对应相反。
例如,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字数相等;以每两句为一组看,每一组中两句诗的2、4、6位置的平仄是相反的;
如,首联“急”对“清”,“高”对“白”,“啸”对“飞”平仄相反;后面的每组也都是同样的规律。
那么为什么必须强调2、4、6这样的位置呢?依依在上节课中讲了,因为格律诗有“1、3、5不论,2、4、6分明”的规律。偶数位置是音节的关节点,所以也就成了衡量的标准。
二、其次,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
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
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
三、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同样以,唐.杜甫《登高》为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无边”对“不尽”均为形容词;“落木”对“长江”均为名词;“萧萧”对“滚滚”均为形容词;“下”对“来”均为动词。
“万里”对“百年”均为名词;“悲秋”对“多病”均为动词;“常”对“独”均为形容词;“作客”对“登台”均为动词。
这样是不是很清楚了,以后知道该怎么写对仗了吧?
四、对仗在诗中的位置
一首律诗来讲,它包括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就是第一、二句;颔联也叫次联是第三、四句;颈联又叫复联、中联是第五、六句;尾联又叫末联是最后两句。
通常只要求律诗中的颔联、颈联对仗
还是以,唐.杜甫《登高》为例: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面讲了,律诗要求颔联、颈联对仗,但并不是说其它诗联不可对仗。只要你有天分,完全可以使全诗四个诗联都对仗。例如杜甫的这首《登高》: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一首诗四联全都用了对仗,而句之中又有对仗。第一句“风急”对“天高”,第二句“渚清”(“清”谐音“青”)对“沙白”,第七句“艰难”对“苦恨”,第八句“潦倒”对“新停”,都是先在本句自对,再跟对句相对。
有趣的是,第一句因为押韵,跟第二句在平仄上就无法完全相对,而在字义上却对得天衣无缝。
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即使仅从形式上看,也当得起此美称。
下面再来聊聊绝句,通常绝句不要求对仗,但你有才华用对仗亦可。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联均用对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中仄平平中,平平平仄平。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中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首联:“迟日”对“春风”、“江山”对“花草”“丽”对“香”;
尾联:“泥融”对“沙暖”、“飞”对“睡”、“燕子”对“鸳鸯”;
全诗对仗工整,不但自然流畅,毫无雕饰之感;所描景物清丽雅致, 格调清新脱俗,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还有的人喜欢首联用对仗,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水光”对“山色”、“潋滟”对“空濛”、“晴”对“雨”、“方”对“亦”、“好”对“奇”;
还有的人喜欢尾联用对仗,如苏轼《春霄》: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歌管”对“秋千”、“楼台”对“院落”、“声”对“夜”、“细细”对“沉沉”。
除了律诗与绝句中的对仗,长律(排律)亦要求对仗,而且,除了首联和尾联以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