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诗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家小院

汉语语法知识基础口诀(源于百度)

[复制链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句子中“小张”是句子的陈述对象,所以是主语;“踢”是谓语动词;“球”是宾语。定语是修饰限制名词的成分,如上句变成一中的小张踢很大的球 其中的“一中”和“很大的”是修饰“小张”和“球”的,就是定语如果变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张狠狠地踢球,“狠狠地”是修饰限制踢这个动作的,所以是状语了补语是,在动词后,起补充说明的作用的,如,小张踢得球破了,中“破了”就是补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8.如何学习中文语法
努力学生掌握语音学基础知识,在熟悉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基础上运用或借鉴试验语音学、任职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及方法,学会搜集、分析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语音习得材料,并撰写语音发面的论文,培养语音研究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书 《普通语音学纲要》 罗常培 《语音学教程》 林涛等 《北京语音实验录》 林涛等 《实验语音学概要》 吴宗济 《心理语言学》 桂诗春 《汉语音韵学》 王力 汉语语法学(文字汉语语法学),是一门研究汉语语法的科学。 本课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语音学基础知识; 二、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及其来源; 三、试验语音学与任职心理学关于语音研究的新成果; 四、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及其研究方向。
采取讲课、讨论、撰写论文等形式完成授课计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9.如何学习现代汉语语法
语法问题 语法意义是语法的内容,其实质是语义关系。
语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虚词、词类、结构都能用语义关系来解释。虚词只是语义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词类不过是对词按语法意义进行的一种分类。结构是词语组合去掉词汇意义后剩下的语义关系框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法实质是语义关系的观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法特点,建立符合汉语实际的汉语语法学。 研读古籍应该具备一些古汉语语法知识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如果能够多了解传统文化,继承其中优良的遗产,进而了解我国先民为世界文明所作的许多贡献,就必定能够建立国人的自信心与荣誉感,加强民族的凝聚力量。如何方能达致上述的目标?我认为通过古籍研读是一种必要而且是有效的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籍是用古代汉语书写成的,它不同于今语,语音、语义、词汇和现代汉语都有许多差异,在阅读上产生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古代汉语知识,如识其文字、晓其音韵、通其训诂、明其语法,了解当时的典章制度和民情风俗等等。本文拟就其中的语法部分,略加申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在阅读古籍时,有时会有这种现象,就是一篇文章摆在眼前,大部分的字也都认识,可是就是不懂它的意思。这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主要是两点:一是词汇,一是语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词汇可以检查各种工具书,大致上能够解决;倒是语法,需要在平时就具备一定基础,若是临时抱佛脚,那真有无从下手之感。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1) 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 寡人是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左传.僖公四年》) (2) 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同上》) 例 (1) 中的 "寡人是征"、"寡人是问" 和例 (2) 中的 "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四句中都有一个 "是" 字,句法结构也完全一致,如果把它们作同样的了解,那是大错特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例 (1) 中两个 "是" 字是指示代词,意思是 "这个",在结构上是 "征" 和 "问" 的前置宾语,"寡人是问" 是 "寡人责问这个" 的意思 ( "征" 与 "问" 同意 ) 。例 (2) 中的两个 "是" 字是结构助词,没有实际的意义,只是个宾语提前的标志, "岂不谷是为" 就是 "岂为不谷","先君之好是继" 就是 "继先君之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不在语法上把它们弄清楚,不是看不懂原文,就是可能会错了意思。如《论衡.问孔》: "末如也巳,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这两个句子没有一个字不认识,要解释的话也只有"末"是无指代词,作"没有地方"讲, "如" 作 "去" 讲,"巳" 是 "罢了" ,"公山氏" 是 "公山弗扰" ,鲁国大夫季氏的家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句子还是看不懂,问题出在两个 "之" 字上。这在语法上看,也是个宾语前置的句子,前一个 "之" 字是结助词,无义,后一个 "之" 字是动词,作 "往" 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就是 "何必之公山氏也" ,全文的意思是 "没有地方去就罢了,何必去公山氏那里呢?" 语法的问题一弄清楚,文意也就自然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3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如: 文帝复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翁主。说不欲行, 汉强使之。
说曰:"必我也,为汉患者。"《汉书.匈奴传》 颜师古对于最后一句的注解是:"言我必于汉生患。
" 意思还是不大清楚。其实这是一个主语和谓语前后次序颠倒的句子,中行说这个人本来不愿意到匈奴去,朝廷强迫他,所以气愤地说:"为汉患者,必我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 因为强调 "我",就把谓语提前了。 古代汉语语法是讲解古代汉语词语和句子的构造种种规则的,是了解古代汉语的利器,是学习古籍的津梁,在研读古籍时,掌握必要的古代汉语语法知识,那是一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提出三点来讨论,藉以显示具备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对于了解古籍的重要性。 一 词类与句子成分的非对应关系 古代汉语词类基本上可以分为名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叹词、应答词等十二类,句子成分则有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及其中心语、状语及其中心语、补语及其中心语等五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3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词类在句子里虽然基本上也有一定的功能,作某种句子成分;但词类和句子成分并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某种词类一定作某种句子成分而不能作其它的句子成分,它们是灵活的,一种词类除了基本上作某种句子成分,往往也有其它的功能,这在阅读古典文献时要细细体会分别。 名词在句子里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这是它的基本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特别的是还可以用做状语,例如: (1) 豕人立而啼。(《左传•庄公八年》) (2) 秦穆公以来,稍蚕食诸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始皇本纪》) 例(1)中的"人"和例(2)中的"蚕"都是名词作状语,用来形容动词"立"和"啼",这是一种比喻的表示,拿用做状语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人立"是说"像人站立似的站着","蚕食"是说"像蚕食桑叶似的慢慢侵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3) 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4) 今而后君之犬马畜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65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86
贡献
103113
金钱
116420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0 20: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子•万章下》) 例(3)中的"虏"和例(4)中的"犬马"也都是名词作状语,用来形容动词"使"和"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大中华诗词网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31 16: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