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篇; 西安钟、鼓楼 中国十大名楼之十 西安钟、鼓楼 陈玉喜 【一】 东西南北中心绾,保存完美结构闪; 昔日楼悬一口钟,报警报时作用显。 四角攒顶券形门,彩枋细窗雕花嵌; 色彩华丽古典雅,金碧辉煌独特展。 【二】 屹立完美鼓楼献,砖木结构顶重檐; 覆盖深绿琉璃瓦,贴金彩绘栋梁叹。 鎏金宝顶建标志,文武盛地声闻天; 蓝底金字木刻雕,长陵棱恩太和殿。 赏析; 西安钟楼位于古都西安的正中心,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中心建筑。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曰"景云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钟楼整体以砖木结构为主,从下至上依次有基座、楼体及宝顶三部分组成。楼体为木质结构,深、广各三间,系"重檐三滴水"、"四角攒顶"建筑形式。自地面至宝顶通高36米,面积1377.64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高8.6米,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均为6米的券形门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楼分两层,每层四角均有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及雕花门扇,尤其是各层均饰有斗拱、藻井、木刻、彩绘等古典优美的图案,是一座具有浓郁汉民族特色的宏伟建筑,也是中国现能看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屋檐四角飞翘,如鸟展翅,由各种中国古典动物走兽图案组层的兽吻在琉璃瓦屋面的衬托下,给人以形式古朴、艺术典雅、色彩华丽、层次分明之美感。高处的宝顶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使这座古建筑更散发出其金碧辉煌的独特魅力。 西安鼓楼也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米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在鼓楼第三檐下,南北各悬匾额一块,南面为"文武盛地",北匾为"声闻于天"。"文武盛地"最初是重修鼓楼竣工后,陕西巡抚都御史赵可怀于明万历十八年(1580年)所题。北匾"声闻于天"则相传是咸宁县"名儒"李允宽所书。两匾长8米,宽3.6米,为蓝底金字木匾。西安鼓楼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长陵棱恩殿的一座大体量的古代建筑,且在中国同类建筑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无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性方面都属于同类建筑之冠。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