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春眠》
文/文弧焰 梅雨春眠困懒床, 湿寒雾气昼无阳。 繁枝翠绿芽萌嫩, 破蕾缤纷花放香。 灌木狂欢疆域扩, 世人压抑梦乡忙。 甘霖水汽云天落, 滋润苍生解旱荒。 2023-04-02穗 序:灵感起题,立马作诗,尽速完成。 注: 梅雨[méi yǔ]〈名〉持续天阴有雨的天气现象。各地出现时间不一,以广东为例:1、广东每年最潮湿的梅雨季节,是在3、4、5三个月份。2、每年的3,4,5月份来自北方的冷峰和来自南方的暖峰,两者力量在广州附近形成准静止峰面,形成了人们所说的“梅雨”,因为长期下雨或阴天,造成非常潮湿环境。梅雨季节的气候特点表现为降水集中、雨量大、日照时数少、多云、风力较小等。 春眠[chūn mián]〈无〉 1.春睡。亦指春日困倦而生的睡意。 2.诗。A.唐·王维《扶南曲歌词》之一:“翠羽流苏帐,春眠曙不开。”B.唐·孟浩然《春晓》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明·文徵明《钱元柳南归口号》:“却有春眠浓似酒,不将朝市博江乡。” 繁枝[fán zhī]〈无〉 1.繁茂的树枝。晋·傅玄《秋胡》诗:“素手寻繁枝,落叶不盈筐。” 2.指繁杂的枝条。明·陈子龙《杂诗》之二:“劲翮有遐举,直木无繁枝。” 翠绿[cuì lǜ]〈形〉像翡翠那样的绿色;青绿色。 1.青绿色,或泛指绿色。出处:A.《文选·曹植<七启>》:“饰以文犀,雕以翠绿。”吕向注:“雕饰翠绿二色於上。”B.《文选·嵇康》:“错以犀象,籍以翠绿。” 2.像翡翠那样的绿色。出处:A.明·陶宗仪《辍耕录·古铜器》:“至有鉏击破处,并不见铜色,惟翠绿彻骨。”B.王统照《阴雨的夏日之晨》:“以及条形的尖形的,圆如小茶杯的翠绿的叶子,都欣然含有生意。” 破蕾[pò lěi]〈无〉花蕾绽开;开花。出处:宋·王安石《次韵春日即事》:“丹白自分齐破蕾,青黄相向欲交阴。” 缤纷[bīn fēn]〈形〉 1、繁盛的样子。《楚辞·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2、纷乱的样子。《桃花源记》:“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3、引申为时局或思想混乱。《楚辞·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4、众疾貌;多貌。《汉书·扬雄传上》:“……,缤纷往来,轠轳不绝。” 5、纷飞貌。《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唯羡肃肃翰,缤纷戾高冥。” 6、形容歌舞交杂并进。《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王先谦补注:“鄢郢缤纷,谓楚歌楚舞,交杂并进。” 7.颜色多而绚丽。 灌木(2-1)[guàn mù]〈名〉1.丛生之木。出处:A.《诗·周南·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B.毛传:“灌木,藂木也。”C.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修竹葳蕤以翳薈,灌木森沉以蒙茂。”D.唐·郑棨《开天传信记》:“灌木縈旗转,仙云拂马来。”E.清·龚自珍《臣里》:“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 灌木(2-2)2.灌木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比较矮小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属多年生,常见灌木有玫瑰、杜鹃、牡丹、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荆、茉莉、沙柳等。中国主要的灌木分布地区是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疆域[jiāng yù]〈名〉国土;国境,领土。国家领土(着重指面积大小)。也指领域。出处: 1、《荀子.君道》:「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 2、《魏书·地形志上》:“《夏书·禹贡》,周氏 《职方》,中画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盖王者之规模也。” 3、晋.左思《魏都赋》:「尔其疆域,则旁极齐秦,结凑冀道,开胸殷卫,跨蹑燕赵。」 世人[shì rén]〈名〉世间的人。出处: 1、《楚辞·渔父》:“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唐·李颀 《古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 3、宋·周敦颐《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梦乡[mèng xiāng]〈名〉 1.萦念故乡;梦见乡土。唐·白居易《山鹧鸪》诗:“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 2.指睡熟时候的境界。A.《三侠五义》第十四回:“包兴点头一笑,即回至自己屋内,又将游仙枕看了一番,不觉困倦,即将枕放倒。头刚着枕,便入梦乡。”B.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林道静用力打了几下门,可是打不开,老头一定早入梦乡了。” 甘霖[gān lín] (名)1、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传说是由盘古身上出的汗变成)。甘既修饰霖,又修饰雨和露,意思是甜美的雨水和露水。所以又作甘霖、甘露、甘雨。出处:元·乃贤《仙居县杜氏二真庙》诗:“衔香赤脚祷龙湫,秋日甘霖起枯朽。” 2、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古人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出处:A.元·方回《次韵金汉臣喜雨》:“甘霖三尺透,病体十分轻。”B. 元· 关汉卿《窦娥冤》:“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滋润(2-1)[zī rùn]〈动〉〈形〉 1.湿润;不干燥。出处:A.汉·王充《论衡·是应》:“彼露味不甘者,其下时,土地滋润,流湿万物,洽沾濡溥。”B.宋·沉作喆《寓简》卷十:“儻遇阴云,表里滋润,信宿然后乾,色正赤无疑矣。” 2.犹浸润;使湿润。出处:A.唐·司空图《泽州灵泉院记》:“泉之为灵,非惟利物,亦当滋润所及,不育毒螫也。”B.《论语·颜渊》“浸润之潜”宋·朱熹集注:“浸润,如水之浸灌滋润,渐渍而不骤也。”C.清·李渔《慎鸾交·久要》:“露瀼瀼滋润得花如綉,月溶溶滉漾出地如浮。” 滋润(2-2)3.犹柔润,不干涩。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你看他这喉音,就是一管簫,説那院里小娘儿,便怎的那套唱都听的热了,怎生如他那等滋润。” 4.方言。谓舒服。出处:梁斌《红旗谱》十八:“老哥儿俩,抽着烟,说着话儿,说不出心眼里有多么滋润。” 5.方言。饮,喝。如:A.他沏了一壶小叶儿茶,坐在炕沿上,慢慢滋润。B.他手里拿着一把沙酒壶,也不用酒盅子,嘴对嘴儿滋润上啦。 苍生[cāng shēng]〈名〉 1.草木丛生之处。《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 2.指百姓。一切生灵。A.《文选·史岑<出师颂>》:“苍生更始,朔风变律。”刘良注:“苍生,百姓也。”B.唐·杜甫《行次昭陵》诗:“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C.明·杨慎《李光弼中潬之战》:“儒者纸上之语,使之当国,岂不误苍生乎?” 3.骂落第秀才的话。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三五出:“状元真大才,衙门面向两扇开。你还不曾会读书,苍生还相见,休要来。” 旱荒[hàn huāng]〈无〉干旱灾荒。出处:1、鲁迅《花边文学·迎神和咬人》: “报载馀姚某乡,农民们因为旱荒,迎神求雨,看客有带帽的,便用刀棒乱打他一通。”2、洪深《五奎桥》第一幕:“如果今年真的旱荒了,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