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弧焰 于 2023-5-30 02:27 编辑
《七律·包容》
文/文弧焰
普天德礼包容首, 求此牺牲愿奉陪。 瞬现昙花威往尽, 恒存性爱欲之魁。 怨仇互斗愁排斥, 恩惠交流悦倚偎。 化解冤情怀抱展, 海涵宽宥恋歌催。 2022-6-22穗
注: 德礼[dé lǐ]〈无〉 1.道德与礼教。2.德泽与礼仪。出处:《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朱熹集注:“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性爱[xìng ài]〈动〉指高等智能动物(如:人类)的有情感、用心地和对方进行性亲密的行为,是怀着爱心和幸福感情的美好的性行为,它不同于单纯的肉体性交,更不同于父母之爱、朋友之爱。性爱是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一种伟大重要动力。性爱是男女欢娱之事,性与爱是完美的统一合体,不仅仅是性交行为,性爱是区别于那种流于庸俗和卑鄙式的泄欲式的肉体占有。性爱其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和追求内心之爱的幸福境界。性学专家通过研究,发现性爱是天然的镇静剂、镇痛剂,具有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延年益寿。(见:百度百科) 倚偎[ yǐ wēi ]〈无〉亲热地倚靠在一起。出处:1.郑振铎《埃娥》:“他们将紧紧的搂抱着,互以乐极而涕的泪脸互相倚偎着。” 2.柯岩《我对雷锋叔叔说》:“可是他倚偎在奶奶怀里,一句不漏地听呵听。” 化解:[huà jiě] [释义] (动)消除;解除:~矛盾。 冤情:[yuān qíng] 冤枉的情状,冤情复杂。出处:1.元 关汉卿 《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2.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芈)建与伍员,每见郑伯,必哭诉其冤情。” 3.清 李渔《比目鱼·骇聚》:“如何擅自加刑,其中必有冤情,待我进来,替他分理。” 4.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单说他的本意,自因恐怕案中容有冤情,所以定要亲自提讯。5.赵日升《夜校灯火》诗:“倒苦水,吐冤情,泪水伴着血水涌。” 海涵:[ hǎi hán ] (动)1、敬辞。谓大度宽容。如《艺文类聚》卷四六引南朝梁王僧孺《为临川王让太尉表》:“陛下海涵春育,日镜云伸,追大道之无私。” 如宋·苏轼《湖州谢上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羣生,海涵万族。”2、请人原谅之辞。如《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晚生才疎识浅,全仗太师海涵。”如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三四》:“尚希曲予海涵,免施贵骂。”3、包含。如宋·苏轼《小儿致语》:“大乐九成,固海涵於杂技。”近义词:包涵 宥恕 留情 饶恕 谅解 宽恕 见原 见谅 原宥 包容 原谅。 宽宥[kuān yòu]〈无〉宽恕,原谅。引证详解: 1、《后汉书·王梁传》:“(王梁)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讟,谈者讙譁。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为 济南太守。” 2、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礼不重伤,班白必存于宽宥。” 3、《剪灯新话·申阳洞记》:“因乏药材,入山採拾,贪多务得,进不知止,不觉失足,误坠於斯,触冒尊灵,乞垂宽宥。” 4、刘半农《读<海上花列传>》:“本书所有的不能宽宥的毛病,不在上半部而在下半部。” 恋歌[liàn gē]〈无〉词典解释: 1、原为欧洲中世纪描述骑士爱情的诗歌或宗教歌曲。后泛指情歌。 例如:“他为情人谱了一首缠绵的恋歌。” 2、引申为恋情。例如:“他们俩因为此番异地重逢而共谱了一曲旖旎的恋歌。” 催[cuī]〈动〉使赶快行动:催促;催办;催讨等。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催化;催生;催眠;催奶;催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