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精华15
注册时间2020-9-16
威望998
金钱9011
贡献6377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威望- 998 点
贡献- 6377 次
金钱- 9011 枚

|

楼主 |
发表于 2023-6-4 0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宋人的杂体诗
杂体诗虽不始于宋,但杂体诗至有宋方发育成熟,创作也至宋人方成气候。其标志有二:
一是作者及作品数量大增,二是有了较成体系的创作理论。不过,并非魏晋六朝所有的“杂 体诗”都由此转励,如数诗、卦名、人名、州县名诗之类,由于取径太窄,不可能翻出多少 花样,皮日休已“鄙”之而不为,实际上是将它淘汰,故宋人仅偶而有作(注:如黄庭坚即作有建除诗、八音诗、列宿诗,俱见《山谷外集》卷10。),而真正发展成规模的,则是药名、回文,特别是集句。
(一)回文。南宋人桑世昌纂辑《回文类聚》三卷,自序道:《诗苑》云:“回文始於窦滔妻,反复皆可成章。旧为二体,今合为一,止两韵者谓之回文,而举一字皆成读者谓之反覆。”又上官仪曰:“凡诗对有八,其七曰回文对,‘情亲因得意,得意遂情亲’是也。”自尔或四言,或六言,或唐律,或短语,既极其工,且流而为 乐章。盖情词交通,妙均造化,此文之所以为无穷也。考世昌字泽卿,号莫庵,居天台,陆游外甥。著有《兰亭考》、《莫庵诗集》等。《直斋 书录解题》卷15著录其《回文类聚》三卷道:“以《璇玑图》为本初,而并及近世诗词,且 以至道御制冠於篇首。”《回文类聚》中采辑南朝至宋代的回文诗词,虽尚有遗漏,但宋人 的回文诗词创作,可由此略睹其概。
(二)药名诗。前述药名诗产生于梁代,虽《野客丛书》谓唐代已“盛行”,其实作者、作品并不多,如张、权、皮、陆之流,也只是偶尔为之,真正写药名诗的专家则在宋代。宋人最早写药名诗、并有专集传世的是陈亚。陈亚字亚之,扬州人。早年父母双亡,其舅氏为医生,人称“李衙推”,供他读书应举。真宗咸平五年(1002)登进士第,知祥符县,又做过於潜县令。历知湖州、越州、润州等,官至司封郎中。卒,享年70岁(注:陈亚事迹,散见《青箱杂记》卷1、《渑水燕谈录》卷9、《宋朝事实类苑》卷67引《倦游杂录》、《梅@(11)诗话》卷上、《宋诗纪事》卷7等。)。释文莹《湘山 野录》卷上载:“陈郎中亚有滑稽雄声。……陈尤工药名诗,有‘棋为腊寒呵子下,衫因春瘦缩纱裁’、‘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之句,皆不失风雅。”吴处厚《青箱杂记》卷1 也说,无论什么话,一经陈亚的嘴巴说出,就特别有情趣,士大夫们口耳相传,吃吃笑个不 停,因此他得出结论:“陈亚……盖近世滑稽之雄也。”陈亚著有两部诗集:一是《澄源集 》,凡收诗百馀首(注:《青箱杂记》卷1。《郡斋读书志》卷19著录的“《陈亚之集》一卷”,盖即此种。),另一部收药名诗百多首,即《宋史》卷208《艺文志七》所著录的“《药名诗》一卷”。两集皆散佚已久,只有少数篇章及零句流传到今。药名诗虽早已有之,但篇什繁富并裒之成集者,当首推陈亚,盖因舅氏为医、自幼娴熟药名故也。《青箱杂记》卷1、《湘山野录》卷上、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刘@②《中山诗话》等皆曾摘评陈亚的药名诗佳句。《皇朝文鉴》卷29收其《登湖州消暑楼》:重楼肆登赏,岂羡石为廊。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罾青识渔浦,紫芝认仙乡。却恐当 归阙,灵台为别伤。诗中嵌有前胡(前湖)、半夏、葫芦、乌头、紫芝、当归等药名。《皇朝文鉴》遴选甚严,而此诗入编,可见宋人并不鄙视杂体。陈亚不仅作药名诗,而且首创药名词,《青箱杂记》 卷1录有四首,兹录《生查子·闺情》三首之一,以见一斑: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 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词中有薏苡(意已)、白芷(白纸)、苦参、槟榔(槟郎)、远至、樱桃、菊花、回香(回乡)等 药 名。陈亚之后,药名诗作者转多。前引《野客丛书》在述唐代药名诗之后,谓“本朝如钱穆父 、黄山谷桩辈,亦多此作”。钱穆父即钱勰,所作药名诗现仅吴曾《辨误录》卷上引有两句 :“一来亦甘草,无使君子疑。”江西派首领黄庭坚(山谷),作有《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6 ]、《药名诗奉送杨十三子问省亲清江》[7]。此前的药名诗大多皆短小,至《奉送》而 有长篇。与黄庭坚年代大致相当的孔平仲,乃陈亚之后的又一药名诗专家。本文开首即提到平仲,其字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治平进士,官至户部郎中,坐元@③党籍。平仲与其二兄文仲、武仲号称“清江三孔”,有盛名于时。《四库提要·清江三孔集提要》曰 :“平仲《郎中集》中古律诗外,别出《诗戏》三卷,皆人名、药名、回文、集句之类。” 如《清江三孔集》卷26所载之《新作西庵将及春景戏成两诗请李思中节推同赋》: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客土依云实,流泉驾木通。行当归 老矣,已逼白头翁。又载《再赋二首》(即作上引诗后再赋之再赋),其二曰:此地龙舒国,池湟战血馀。木香多是橘,石乳最宜鱼。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题诗云 母纸,笺腻粉难书。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27引《曼叟诗话》,即录此二首(文字略异),作为“字则正用, 意须假借”的范例(详后)。在《清江三孔集》卷26至卷28中,所收平仲药名诗还不少,且与 多 人唱和,可知当时作药名诗成为时髦。
(三)集句诗。在未论集句前,先略述联句。邓林《元诗体要序》曰:“联众人之语以成篇 曰
联句。”它与“集古人之语以成篇”的集句是“近亲”,都有组合多人语的特点,区别在一今一古、自联与集他而已。前引刘勰谓“联句共韵,则《柏梁》馀制”。在诸杂体中,联句的起源最为久远,至唐之韩、孟,以联句而享盛名。宋人首作之者为苏舜元、舜钦兄弟。欧阳修《六一诗话》曰:“(苏)子美兄舜元,字才翁,……其与子美《紫阁寺联句》,无愧韩、孟也。”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至谓二人的《送梁子熙联句》“句句奇壮,魏武‘对酒当歌’后,应推此篇”[8]。范仲淹、欧阳修等大家皆曾嗣响,宋以后人亦不乏继作。然因创作难度太大,不可能普及,虽绵延不绝,而终嫌畛域过小。
集句则不同,在杂体诗中,数它的园地最大。前已谓集句诗源于傅咸,据说在唐代号“ 四体”,可惜很少有作品流传,现难以知其详。石延年是宋代第一个作品较多而又有重要影响的集句诗人。延年(994-1041)字曼卿,宋城(今河南商丘)人。累举进士不第,仕至太子中允 、秘阁校理。豪放不羁,诗风劲健。他是当时的著名诗人之一,著有《石曼卿诗集》,久 已散佚,今存后人辑本。蔡@④《西清诗话》曰:石曼卿为馆职,五鼓趋朝,见二举子系逻舍,曼卿问何事,吏云:“昨日里@⑤有娶妇者,月下敲门 更有谁。叵耐一双穷相眼,得便宜是落便宜。”(注:《宋朝事实类苑》卷63引《李希声诗话》记此事,与此略异。)
据说此诗当时盛传一时,盖故事本身有滋有味,很适合小市民的口味。《西清诗话》又曰 (《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10引):
集句自国初有之,至石曼卿以文为戏,然后大著。《下第偶成》:“一生不得文章力,欲 上青云未有因。圣主不劳千里召,嫦娥何惜一枝春。凤凰诏下虽沾命,豺虎丛中也立身。啼得血流无用处,着朱骑马是何人。”又云:“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仰天大笑 出 门去,独对东风舞一场。”
稍后于石延年的集句诗人,有成都胡归仁。《蔡宽夫诗话》曰:“予家有至和中成都人胡归仁诗,已有此(指集句)作,自号安定八体。”[9]而大量写集句诗的,则是名位显赫的王安石,他著名的集句组诗《胡笳十八拍》,确立了集句在宋代诗坛的地位,因此宋人又有 集 句诗起自荆公之说。《诗话总龟》前集卷8曰:荆公始为集句,多至数十韵,往往对偶亲切。盖以其诵古人诗多,或坐中率然而成,始可 为贵。其后多有人效之者。
宋末元初人牟《厉瑞甫唐宋百衲集序》曰:“(集句)实始於半山王公。半山 平生崛强执拗,行新法则诋诸老为流俗,……然乃甘摭拾陈言,从事集句,何耶?然其天姿 殊绝,学力至到,猝然之间,不劳思惟,立成数十韵,对偶亲切,吻合自然,亦难矣。”[ 10]据初步统计,现存王安石的集句诗多达六十馀首,而且质量高,所以周紫芝《竹坡诗话 》道:“集句诗近世往往有之,惟王荆公得此三昧。”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也说:“集 句惟荆公最长。”
既可集句为诗,那么集句为词,也就顺理成章了。集句词,前人认为始作俑者仍是王安石。《能改斋漫录》卷17曰:“王荆公筑草堂於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云:‘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赌棋山庄词话》卷12亦曰:“填词有即集词句者,且有通阕只集一人之句者……。第考之《临川集》,荆公已启其端。咏梅《甘露歌》三首,草堂《菩萨蛮》一首,皆是集句。《甘露歌》云:‘天寒日暮山谷里,的愁成水。地上渐多枝上稀,惟有故人知。’《菩萨蛮》云:‘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又云:‘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可谓灭尽针线之迹。蘅圃题《蕃锦集》云:‘是谁能纫百家衣,只许半山人说。’当是指此,非泛言诗中集句也。”
此端既开,集句词于是大量涌现。如苏轼《定风波》(雨洗涓涓嫩叶光),有小序曰:“元丰五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此外如《南乡子》(寒玉细凝肤)等,也注明为集句。又《赌棋山庄词话》卷12:女诗人朱淑真“有《采桑子》,皆集唐宋女郎诗句,见《花草粹编》,此尤集句之雅谈欤”。《白雨斋词话》卷8评石孝友的集句词《浣溪沙》,认为“集成语尚能自写其意”。词曰:
宿醉离愁慢@⑥鬟(韩@⑦),绿残红豆忆前欢(晏几道)。锦江春水寄书难(晏几道)。红袖 时笼金鸭暖(秦观),小楼吹彻玉笙寒(李@⑧)。为谁和泪倚阑干(李煜)。
此后,诗人们争相以集句夸才斗富,如孔平仲,既是药名诗专家,也是王安石之后最著名的集句家。《竹坡诗话》卷1曰:“孔毅父喜集句,东坡尝以‘指呼市人如使儿’戏之。观 其《寄孙元忠》诗云:‘不恨我衰子贵时,经济实藉英雄姿。君有长才不贫贱,莫令斩断青云梯。骅骝作驹已汗血,坐看千里当霜蹄。省郎京君必俯拾,军符侯印取岂迟。’殆不减《胡笳十八拍》也。”按《寄孙元忠》乃组诗,多达三十一首,俱为集杜句[11],开后来文 天祥集杜之先。
至南宋,集句蔚然成风。葛次仲有《集句诗》三卷,《直斋书录解题》卷20著录。楼钥《跋郭适之集句梅雪诗》曰:“集句始于近世,莫盛于半山,而葛公亚卿(次仲)继之,后有作 者,鲜能及也。吾乡郭君适之,举业馀暇,为梅雪集绝句,至六百馀篇,虽曰以诗为戏,非 博记详取,未易为也。”[12]陈造《跋沈子宿潇湘连璧诗》曰:“荆公集他人句为诗,工矣。至丹阳葛先生(次仲),又能为唐律,诗体尤工。然未有专以坡谷二氏语兼举互足而成,成无龃龉如沈君者,千里历块,孰若回策如萦者之为至也。……沈君于二老诗媲取工甚,妙於诗不疑,予固敬服而又忧其穷未艾也。”[13]又王炎《东山集句诗序》亦曰:“风雅远矣,自柏梁赓韵以来,诗体不一,最后始有集句。曩时荆国王文公喜为之,有《胡笳十八拍 》,最高妙。……东山先生,吾州前辈之贤者,……其集句尤工,孙居易集而编之,凡二百馀 篇。”[14]
葛次仲等人的集句诗集皆已散佚,现存南宋人的集句诗集有五种,作者四人。它们是:
(1)《胡伟宫词》一卷,胡伟著。胡伟字元迈,南宋初新安(今安徽绩溪)人。袁说友《跋胡 元迈集句诗帖》,对他的集句诗作了很高评价,略曰:“若元迈者,亦甚巧且博矣。夫其咏 异事,其人异时,其出异手,而元迈方裂而取之如即一事,混而成之如同一时,比而声之如 出一手。……仆谓风行水上,自然成文。”[15]同时人孙应时又作《胡元迈集句作宫词二 百首求题跋为书两章》,其一曰:“五侯鲭具人间味,百衲衣裒天下工。宫体故宜供帖子, 玉堂何日唤诗翁?”[16](2)《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释绍嵩著。绍嵩号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定中 住嘉禾大云寺。自序道:“今所存《集句》也,乃绍定己丑(二年,1229)之秋自长沙发行访 游江浙,村行旅宿,感物寓意之所作。”当时名士如杨梦信、杨天麟等皆有题跋或题诗,盛 赞其成就,而陈应申《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跋》[17],评论尤全面而深刻。他写道:作诗固难,集句尤不易。前辈有云:不行万里路,莫读杜甫诗。一杜诗且病其难读,而况 集诸家之诗乎?亚愚嵩上人穿户於诗家,入神於诗法,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玉振大成,默 诣诸圣处,人目其诗,固不知其为集句,而上人亦不自知也。抑犹有妙於此者,青出於蓝, 而青愈於蓝,盖诸家之体制,各随其所至而形於言。今观亚愚之集,千变万态,不梏於所见 ,如所谓老坡之词,一句一意,盖不可以定体求也。 (3)《梅花衲》一卷,(4)《剪绡集》一卷,皆著。李字和父, 号雪林,荷泽(今属山东)人,南宋末江湖派诗人。《梅花衲》专集咏梅诗句,刘宰曾为之序 ,略曰:“今李君所取,下及於近时诸作,犹牺象尊间杂以一二瓶罂,虽雅俗不同,然适用 可喜也。”(5)《集杜诗》一卷,文天祥著。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 安)人。宝@③四年(1256)进士第一。宋末组织抗元,兵败被俘,囚禁于大都(今北京),誓死 不屈,从容就义。在狱中,他集杜甫句为《集杜诗集》,自序道:“予坐幽燕狱中,无所为 ,诵杜诗,稍习诸所感兴,因其五言集为绝句,久之得二百首。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 代言之,日玩之不置,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也。”何梦桂《文山诗序》曰:“沙场青冢,千古南音,其所流落人间者,唯有流离中《吟啸》诗史与狴犴中《杜诗集句》耳。使人读之,至今凛凛有生气。”[18]明孙继皋《集唐人诗句宫词序》评论道:“乃终宋之世, 独 文山文公集杜句,精诣绝伦。”这大大提高了集句诗的思想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