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山水有相逢

“江东取韵”之我见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18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6-29 16: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有相逢 发表于 2023-6-29 15:33
据说,沈约的《四声谱》亡于唐僖宗以前。“以前”,前多少时间或年代,我不知道。

  那么,《四声谱》是编 ...

沈约四声谱,既然是谱,就应该是韵书;不过沈约同时又论他的四声如何用于诗句中。

点评

《梁书.列传卷十三.范云.沈约》之沈约部分: “……又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竟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29 16: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38
贡献
13161
金钱
15914
 楼主| 发表于 2023-6-29 16:53: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23-6-29 16:05
沈约四声谱,既然是谱,就应该是韵书;不过沈约同时又论他的四声如何用于诗句中。
...

《梁书.列传卷十三.范云.沈约》之沈约部分:
“……又撰《四声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是也’,然帝竟不遵用。”

   如果说,沈约的《四声谱》带有《韵谱》性质,无论当时沈约有否考虑国家语言语音(正音〉的一统性,“帝竟不遵用”已经说明了蕭衍的态度。甚至,作为周颙的儿子周舍,可能早就察知萧衍的态度,只答“天子圣哲”,都懒得为老爹抢回“四声”第一发现者的名头。

   韵事的改而推广,牵一髪动全身的国家大事,尤其是沈约当时所处的职位、那怕沈约当年不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后人,作研究判断的,却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5

主题

6043

帖子

2万

积分

轮值首版

沧浪诗人奇文神韵轮值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913
贡献
6117
金钱
8526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6-29 20: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眼怪归来 发表于 2023-6-27 19:18
反正我就知道,鼻音(n、m、ng)无入声。


偷点东西给你参考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阳声韵以鼻音收尾。阴声阳声的共同特点是发音可以延长,在延长的过程中还可以有高低起伏的变化,给人以柔美漫长、豪迈高亢之感。入声的特点主要是韵尾为塞音,读音短促。研究入声的韵尾首先会涉及到其分类问题,即入声归为哪个韵类。传统音韵学中共有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种韵类,阴声韵没有韵尾或者以元音作为韵尾,阳声韵以鼻辅音[m]、[n]、[ng]收尾。入声韵则以[p]、[k]、[t]塞音收尾。这 些辅音韵尾只作发音的口腔姿势而不完整地将音发出来,这是造成入声短促、不能延长的根本原因,也是入声的本质。短暂的停顿,使音节听起来有一种急促闭塞的顿挫感。所以,阴声和阳声又叫舒声,入声又叫促声。分清古今,古代的:严辨四声(平、上、去、入),区分五音(字的发音部位,即喉、齿、舌、牙、唇),考究阴阳(字音之韵母无附加鼻声韵尾者为阴声字,有附加鼻声韵尾者为阳声字)。

点评

入声,我一分钟不到就掌握了。看完概念秒懂,不就是韵尾带止音符嘛,口语中遍地都是。至于阴平阳平,懒得去理会,反正多是平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6-30 0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版主

诗无敌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022
贡献
23321
金钱
25631
发表于 2023-6-30 08: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发表于 2023-6-29 20:44
偷点东西给你参考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阳声韵以鼻音收尾。阴声阳声的共同特点是发音可以延长 ...

入声,我一分钟不到就掌握了。看完概念秒懂,不就是韵尾带止音符嘛,口语中遍地都是。至于阴平阳平,懒得去理会,反正多是平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7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86
贡献
3467
金钱
4817
发表于 2023-7-1 12: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孤鹤 所引资料,是以拟音为基础之论。
   中古音到今,鼻辅音[m]、[n]、[ng]收尾。入声韵则以以[p]、[k]、[t]塞音收尾的发音特征,依然留在南方各地。
   温柔的风,大眼怪归来 估计是南方人,故有“简单呀,”,“入声,我一分钟不到就掌握了。看完概念秒懂,”之说。是根据一个现在古语言的一个研究的结论,与本身的方言的互通而所得看法。

   而具体如何运用 拟音 来分析问题,比如,前边的那张表所列的阴阳+入声,是不是合理? 那就是另一码事,就要更进一步了。
   拟音,本质如其名是 拟似之音而非真实的语音,各家拟音所用的记号大都相当不同,但确实集约《切韵》所记录的音韵系统的重要的共同的要素而编出来的一种拼音方案。而《切韵》反映的也不是一时一地一种方言的音系,而是当时中国主要韵书所反映的对立的综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27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86
贡献
3467
金钱
4817
发表于 2023-7-1 13: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应当知道,任何古音的构拟,都只是一种科学的假设。我们只要求这种构拟能够帮助瞭解古音的情况,能够对现代方音的复杂现象做出比较满意的历史的解释,同时在语音学上能够讲得通,能够说明语音的变化规律,绝不能认为构拟出来的就是古代当时准确的读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2538
贡献
13161
金钱
1591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4 11:24: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给莫名地顶上来了,就说两句:

  据知,《四声韵谱》在《隋书.经籍志》著录之后就再不见着了,大致推为唐初已经消失。在清代康熙年间,有“广东香山(现中山市)县监生杨锡震,自言得沈约《四声韵谱》古本于庐山僧令帾”,并进行了集注,形成了抄本《四声韵谱》(或称四声韵谱集注)。这事曾上奏朝廷及献了书的。不知什么原因,据说此书现藏于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能不能借阅,得凭个人本事(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47

帖子

20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7
贡献
520
金钱
870
发表于 2023-11-20 12: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音韵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有规律的、系统的形成过程,随着历史的发展
而出现音韵的变化,很正常。也很容易被不同时期的人们所理解、接受和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9-28 0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