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61|回复: 12

[梦溪笔谈] 如何看待选本上的律诗

[复制链接]

263

主题

7170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16
贡献
7862
金钱
10290
发表于 2023-8-23 19: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8-23 20:18 编辑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词义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时代不同,词义就可能有变化。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不能不加考察地以今义去理解古书中的词汇。”,之所以要说这点是基于网络理论中一直存在着对律诗之律的认知不同而造成的一些纷争,这样的纷争甚至反映在古代选本上的律诗归类上,譬如清人所辑的全唐诗》中便大量存在着失粘失对的诗体,唐诗三百首》也是如此,甚至把仄韵格、拗律也纳入在了律诗中,其实这正是一代有一代对律诗之律有不同的理解所造成的,后世之人也有蹈袭前人之观而不辨析的现象,如诗人玉屑》的诗体蹈袭沧浪诗话》而不辨律诗之律有广义狭义之别也,沧浪诗话》是明显的广义律诗,其不仅把拗律的黄鹤楼》尊为七律第一,也把全不对仗的、辘轳进退之类悉数纳入,后人于律诗之广义甚至更广,如李维桢《大泌山房文集》便说唐以前,诗之体一,第有三、四、五、七、杂言与其篇句 长短参差不齐而已; 唐以后,古体、近体始分。是以唐前诗凡 称律者,以谐韵为律; 唐后诗凡称律者,以偶字偶句为律。”,律之广义如以偶字偶句为律便不难理解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选本上于今人所言的近体之律诗相去甚远了。

      正如施蛰存先生所说的初唐对于律诗之律的理解是音乐之律,所以河岳英灵集》、国秀集》的选本上的律诗自是按其理解而辑录其诗,即把能谐于音乐的诗辑入;对于律诗之律为音乐之律的观念其实是一直延及到清代的,如王应奎 《柳南随笔》律诗起于初唐,而实胚胎于齐梁之世。《南史·陆厥传》 所谓“五字之中,音韵悉异; 两句之内,角徵不同”者,此声病 之所自始,而即律之所本也。至沈、宋两家,加以平仄相俪, 声律益严,遂名之曰律诗。所谓律者,六律也,盖指宫商、轻 重、清浊而言,不特平而平、仄而仄已也。即平之声,有轻有 重,有清有浊; 而仄之声亦有轻有重,有清有浊。少陵所云: “晚节渐于诗律细”,意必于此辨之至精尔。若以对偶言律,则 唐人律诗固有通首不对者。而五七绝句,昔人谓之二韵律诗, 亦谓之小律诗,又何以称焉?

    古人于律或只言音乐之律自是古人一些人之偏见,若律诗之律只是音乐之律则何诗不律也,金圣叹 《答徐翼云学龙》便批评道夫唐人之有律诗之云,则犹明人之有制义之云也。必若混言此或音律之律,则凡属声诗,孰无音律,而顾专其称于近体八句也哉?

      古人常有广义狭义不分的现象本不奇怪,但也有分得清的,譬如冯班《钝吟 杂录·古今乐府论》中云:唐人李义山有转韵律诗。白乐天、杜牧之集中所载律诗, 多与今人不同。《瀛奎律髓》 有仄韵律诗。严沧浪云“有古律 诗”。则古、律之分,今人亦不能全别矣。”,据此可见古人广义狭义不分的现象;而钱良择 《唐音审体》中云:唐人律诗有仄韵者,有转韵者,有通篇无对偶者,其声调 皆今体,故皆名律诗。前人论之甚详。今杂于歌行中,盖不得 已而从俗,其体则不可不辨。”,据此则又可见清初的学者便有了广义律诗的认识,这点尤为可贵。

      诗体上的分类甚是复杂,但总的来说是越往后便分得越是细致,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中所论的律诗是近体律诗,其第一章之篇目即是近体,其第一节即是律诗,其论曰:“近体诗又名今体诗。它是和古体诗对立的.唐代以后,大约因为科举的关係,诗的形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平仄、对仗和诗篇的字数。都有很严格的规定,这种依照严格的规律来写出的诗,是唐以前所未有的,所以后世叫做近体诗。近体诗可以大致分为三种:一律诗:(二)排律;三绝句。”,据此可见,王力先生所论的律诗是狭义上的近体律诗;王力先生对律诗也是有定义的:“律诗的意义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的格律最主要的有两点:一儘量使句中的平仄相间,并使上句的平仄和下句的平仄相对即相反;二儘量多用对仗,除首两句和末两句外,总以对仗为原则。依照这两侗要点看来,齐梁的诗已经渐渐和律诗接近了。”,齐梁体虽然很接近于律诗但还不是狭义上的律诗,它是四声碎用的声律模式,而狭义上的律诗是平仄二元的声律模式,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混淆的,赵执信在《谈龙录》中说:“声病兴而诗有町畦,然古今体之分,成于沈宋。开元天宝间或未之尊也。大历以还,其途判然,不复相入。由宋迄元,相承无改。胜国士大夫,浸多不知者。不知者多,则知者贵矣。今则悍然不信,其不信也,由不明于分之之时。又见齐梁体与古今体相乱,而不知其别为一格也。”,赵执信的话是对的,历代诗话所论均指向沈宋之后,始可言律,齐梁体和近体律诗一定要分辨清楚。

      对于近体律诗之律的理解古代也不乏明白人,如钟秀《观我生斋诗话》卷二
律诗肇于梁陈,而法备于唐。曰律者,一为法律之律,言 必极其严也; 一为音律之律,言必极其谐也。诡于律固不可, 拘于律亦不得,惟忘乎律而合乎律,斯为入化。赵云崧论诗曰:句中有意,句外有气,句后有味,可谓得其三味矣。又如钱良择《唐音审体》律诗始于初唐,至沈、宋而其格始备。律者,六律也,谓其声之协律也; 如用兵之纪律,用刑之法律,严不可犯也。徐增的《而庵说唐诗》卷一三也相当明白八句诗何以名律也? 一为法律之律,有一定之法,不可不 遵也。一为律吕之律,有一定之音,不可不合也。法以绳之, 音以审之,即有盖代之大才子,不能出新意以见长,则诗之约 束人者,莫律若也。今人好作七律,不喜五律,岂五律难于七 律耶? 七律以人多作而滥,五律以人不作而拙,拙犹贤于滥也。

      总的来说,诗律、律诗之义古今是并不尽相同的,演变到现代,今人论律已经是狭义上的近体之诗律了,若执于古人律乃音律之一隅的话就实在是太宽了,即便是其声调 皆今体而皆名律诗都是很宽的,只有回到在狭义上的近体中论律庶不致鸡同鸭讲永远也说不清,亦不必以古代选本为借口而随意乱律,即便是今人之选本都是应明加辨析庶不致乱,所谓唐宋有例就算及古代选本上有例有例就算的思维是既不懂辩证分析又认不清事实和理论的科学性之头脑简单的理论思维,诚不足论也

263

主题

7170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16
贡献
7862
金钱
10290
 楼主| 发表于 2023-8-23 21: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8-30 04:50 编辑

譬如《全唐诗》卷一中李世民的过旧宅二首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此全部失粘,后人有叫作四平头、顺风调的,明显的齐梁格,但清人却归在近体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失粘、平仄失对
纫珮兰凋径,舒圭叶翦桐。
昔地一蕃内,今宅九围中。-------失粘、平仄失对
架海波澄镜,韬戈器反农。--------失粘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失粘

也是明摆着的齐梁格,但清人却归在近体

又譬如《全唐诗》卷三十二中杜甫的近体第一首郑驸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琅玕。-----下句失替、三平尾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下句失替
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上下句均失替、下句三平尾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三平尾
又譬如《唐诗三百首》中王维 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全诗只坐看云起时是变格律句,其余不是失替、失调就是三平尾的古风句,明显的古风,余不细举,可见古人于律之宽,甚至宽至只要是数字合得上便称律便归近体都不是啥奇怪之事王力先生的最大贡献是从复杂纷纭中厘清了近体这个诗体及诗律之规律、规定,这并不是后人给前人开方子“治病”,而是应认清古人对律诗对近体的认知跟当代的认知上的差异,若据选本而言的话甚至可以说是无律可守的,这点很是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9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30
贡献
27837
金钱
344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23 21:55: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门提督 于 2023-8-23 21:56 编辑

律,分粗细。老杜都说自己“律渐细”,可见“律”由“粗”到“细”的渐变过程。没有必要太“细”。另外,后人给前人开方子“治病”是不对的。

点评

理论的要义是令人明白的,拎得清分得明便好,不然鸡同鸭讲是真讲不清的 王力先生的最大贡献是从复杂纷纭中厘清了近体这个诗体及诗律之规律、规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23 21: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主题

7170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16
贡献
7862
金钱
10290
 楼主| 发表于 2023-8-23 2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柔的风 于 2023-8-23 22:15 编辑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3-8-23 21:55
律,分粗细。老杜都说自己“律渐细”,可见“律”由“粗”到“细”的渐变过程。没有必要太“细,” ...

理论的要义是令人明白的,拎得清分得明便好,不然鸡同鸭讲是真讲不清的

王力先生的最大贡献是从复杂纷纭中厘清了近体这个诗体及诗律之规律、规定,这并不是后人给前人开方子“治病”,而是应认清古人对律诗对近体的认知跟当代的认知上的差异,若据选本而言的话甚至可以说是无律可守的,这点很是重要

点评

王力先生总结得很好了,既有精严格式,又有特例。不但有纵向梳理,更有横向比较。尤其是讲到了诗词语法,又讲到了修辞手法,可以说没有一本诗词理论书籍做到王力先生那样。尤其是先讲近体诗,后讲古诗,在篇章上也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24 08: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9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30
贡献
27837
金钱
344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24 08:5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8-23 21:59
理论的要义是令人明白的,拎得清分得明便好,不然鸡同鸭讲是真讲不清的

王力先生的最大贡献是从复杂纷纭 ...

王力先生总结得很好了,既有精严格式,又有特例。不但有纵向梳理,更有横向比较。尤其是讲到了诗词语法,又讲到了修辞手法,可以说没有一本诗词理论书籍做到王力先生那样。尤其是先讲近体诗,后讲古诗,在篇章上也是花了心思的了。后学无知狂妄之辈,哪里懂得珍惜?哪里懂得哪本书值得拥有?到处像一只无头苍蝇,这里刨一爪子,那里吧唧一口,自以为得其“精要”,殊不知搞夹生了,一肚子鸡零狗碎。

点评

问题是丁卯大咖们自命研究了一生的格律却不辨格律的广义狭义而妄怼王力,譬如都喜欢拿《唐诗三百首》中的终南别业说事,殊不知古人就有谐吕律者为律、以偶字偶句为律、声调 皆今体皆名律诗等诸般很是广义性的东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24 21: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9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30
贡献
27837
金钱
344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24 09:1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其实并不是“平仄”,而是“语法、修辞”部分。语法,不仅让初学者明白诗与散文之分野,又能了解如何才能做到文从字顺;修辞,能让诗句灵动起来,具备诗味,具备感染力。这些都是高级的。

点评

语法、修辞其实是古代文学的基础,只要是喜欢古典文学的话学不学诗词都是必须懂得多少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24 21: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9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30
贡献
27837
金钱
344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24 09:2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池长老等人写得松散不堪,诗味索然寡味,其实就是没有进入高阶阶段,也就是尘与沙兄说的入错了门径,找不到北了,即使写一辈子也终究修不成仙,了不了道。

点评

这主要是天赋的因素,跟年龄倒关系不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24 2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9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30
贡献
27837
金钱
344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24 09:24: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格律,是死的规则,可以千篇一律,而语法与修辞是活的,需要作者的灵气来驾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主题

7170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16
贡献
7862
金钱
10290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21: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3-8-24 08:59
王力先生总结得很好了,既有精严格式,又有特例。不但有纵向梳理,更有横向比较。尤其是讲到了诗词语法, ...

问题是丁卯大咖们自命研究了一生的格律却不辨格律的广义狭义而妄怼王力,譬如都喜欢拿《唐诗三百首》中的终南别业说事,殊不知古人就有谐吕律者为律、以偶字偶句为律、声调 皆今体皆名律诗等诸般很是广义性的东西,古代诗话又多陈陈相因,若都懒于辨析的话便是律诗无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主题

7170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16
贡献
7862
金钱
10290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21: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3-8-24 09:16
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其实并不是“平仄”,而是“语法、修辞”部分。语法,不仅 ...

语法、修辞其实是古代文学的基础,只要是喜欢古典文学的话学不学诗词都是必须懂得多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主题

7170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16
贡献
7862
金钱
10290
 楼主| 发表于 2023-8-24 21: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3-8-24 09:20
金池长老等人写得松散不堪,诗味索然寡味,其实就是没有进入高阶阶段,也就是尘与沙兄说的入错了门径,找不 ...

这主要是天赋的因素,跟年龄倒关系不大

点评

按老兄的说法,那就是没救了?嘿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3-8-25 09: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9

主题

2万

帖子

9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无敌首席版主兼晴耕雨读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3930
贡献
27837
金钱
34458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25 09:18: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柔的风 发表于 2023-8-24 21:41
这主要是天赋的因素,跟年龄倒关系不大

按老兄的说法,那就是没救了?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主题

7170

帖子

2万

积分

首席版主

诗词理论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216
贡献
7862
金钱
10290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10: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门提督 发表于 2023-8-25 09:18
按老兄的说法,那就是没救了?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4-20 03: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