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7|回复: 27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六讲竹郎组论坛链接作业贴

  [复制链接]

5768

主题

4万

帖子

1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江南水乡、燕赵文林、苏北文枫、古韵词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782
贡献
46792
金钱
632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8-29 22: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六讲竹郎组论坛作业贴如下:


由于今天是读理论,所以作业还是解析一首杜甫的七律。大家不要轻视这样的解析,是我们高级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作业是必须做的,算考勤的。有四首解析后,我们会专门安排一次呱呱点评。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交作业截至时间.9.5.日晚.八点

0

主题

90

帖子

84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14
贡献
204
金钱
324
发表于 2023-8-30 21: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七律研修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09-一池清凉

大家不要轻视这样的解析,是我们高级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作业是必须做的,算考勤的。有四首解析后,我们会专门安排一次呱呱点评。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一池清凉浅析:
①此诗的创作背景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治所在今甘肃成县)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在饱经忧患、备尝困苦、又正当“一岁四行役”之后,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②卜居:出自《楚辞》名篇《卜居》,意思是选择居住的地方。
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这里指溪水上游。
主人:诗人自称。为卜:为此而卜居。
林溏幽:这里指主人选择居住的地方环境幽僻,有池塘有树,有溪。

“浣花流水水头西,主人未卜林塘幽。”首联首总领,前句采用赋的手法,平铺直叙直接扣题目中的卜居,点出所选住的地方位置,首联后句紧承前句补充为什么要选择在浣花溪的水头西,因为那里有池塘有树,环境幽僻的地方建草堂,是个幽居的好地方。况且浣花溪流水由西向东流,水西头在浣花溪的上游地段。

③“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颔联分写,是写意融情的句子,是紧承首联展开的。意思是之所以选择在郊外,就少了尘事的烦扰,何况还有澄澈的江水可以消除我思乡的客愁。其中二分句的销客愁是一个情绪表达的词。

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少尘事:没有俗世打扰。尘事:尘俗之事。更:另外。
澄江:清澈的江水,这里指浣花溪。销:消除。客愁:行旅怀乡的愁思。

④“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颈联分写,具细写景,颈联一二句分扣颔联一二句来写的。颈联一分句紧扣颔联颔联一分句出郭来写的,颈联二分句扣颔联澄江来写的。

⑤中二联对仗工稳。颔联:已知对更有出郭对澄江,少尘事对销客愁。颈联:无数对一双,蜻蜓对鸂鶒,其中齐上下与对沉浮属于句中自对。

⑥“东行万里堪乘兴,需向三阴上小舟。”尾联收结,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七分句转,八分句结。意思从居住的地方,向东行万里,乘一叶小舟就可以前往三阴那个地方去喔。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0

帖子

16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55
贡献
365
金钱
625
发表于 2023-8-31 2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08-曦春

由于今天是读理论,所以作业还是解析一首杜甫的七律。大家不要轻视这样的解析,是我们高级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作业是必须做的,算考勤的。有四首解析后,我们会专门安排一次呱呱点评。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此诗是杜甫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卜居,择地居住。
鸂鶒[ xī chì ] ⒈ 亦作“㶉鶆”。水鸟名,俗称紫鸳鸯。
创作背景: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诗意梗概:
首联交代草堂的位置和环境:在浣花溪的上游,溪水曲折,林木葱葱,秀丽幽静。
颔联诠释了卜居林塘的原因:远离城郭少了尘事之扰,澄清溪水荡涤远客之愁。
颈联紧扣一个“幽”字,用“蜻蜓”“鸂鶒”的悠闲自在衬托林塘的环境之幽静。
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想法,在这地方居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这里出发可以乘船顺长江之流直下,直达山阴,写出了作者对在此处生活充满了期待愉悦之心。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Δ少尘事,销客愁:在幽静的地方居住有两大好处:一是少烦扰,二是洗客愁。这正符合诗人当时的状态。
Δ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许多蜻蜒点水,都是自由地上上下下。鸂鶒戏水,成双结对,时浮时沉,悠闲自在。“齐上下”,“对沉浮”以动物之动来衬托林塘之幽,幽中有生气。此情此景,让诗人顿觉先前漂泊辗转的疲惫一扫而空,忘却了俗世喧嚣带给他的烦恼,自然引出尾联的“乘兴”。
Δ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用典:东行万里,万里指万里桥,相传,诸葛亮送费祎出使吴国,别于锦江之上,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万里桥即由此得名。
用典:山阴乘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里意思是访友。
写诗人的内心想法,在这地方居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这里出发可以乘船顺长江之流直下,直达山阴。诗人很想东行万里去山阴,效仿王子猷雪夜驾舟访戴安道。但诗人可能并非真的要拜访谁,或许诗人已经厌倦了烦嚣的现实生活了,想要去访道寻仙;或许诗人要访自己的朋友,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总之,诗人在经历人生动荡后,憧憬隐居与安逸。

3、布局特点;
起承转合
首联叙事赋起,颔联递进式流水句写意,承接首联卜居此处的理由,颈联反手写景,承上启下,承上点出“林塘幽”,启下“有兴致来了”,尾联宕开一笔,暗用典,抒发自己终于有了安身之处,心情特高兴,满满的喜悦。

4、简述读后感
这首诗是诗人寓居成都时所作,表达了避俗野居的乐趣。此诗开头二句点明卜居之地,中间四句写草堂幽情幽趣,幽居自得,物各闲暇,结尾二句写草堂远韵,溪通吴会,正可乘兴而下。全诗以“幽”为中心,而幽则体现在水上,故全诗以水为线索,所有景物都和水有关,用字传神是本诗的一大特点,如“齐”字和“对”字便传神地写出了动物闲适的样子。全诗笔调欢快,表达出一种欣喜之情,但也隐藏着苦涩与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2

帖子

16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33
贡献
385
金钱
620
发表于 2023-8-31 23: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悠然人生 于 2023-9-1 00:03 编辑

沧浪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03一悠然人生
解析: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杜甫为避战乱,到了四川在节度使严武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首联赋起扣题,写出草堂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和原因,说严武为我在浣花溪上流畔,幽静的林塘边建个草堂。颔联以赋笔承出环境,在城外幽静少有尘事烦恼,更有澄澈的江水以消除我思乡的忧愁。颈联反手写景,细写草堂环境。尾联宕开一笔,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可以乘上小舟,访友了。

反应诗人情绪关健词语:
少尘事,销客愁,乘兴反应诗人喜悦的心情。


布局特点:起承转合。


读后感:通篇写出杜甫为有新居的喜悦的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11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雅风文社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4786
贡献
47698
金钱
71814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3-9-1 07:2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六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竹郎32~青山笑看人生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解析此诗,回答下列问题: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答:作者通过对卜居的
位置、环境,景色,景物,原因,及感慨的描写,表达作者在此处生活愉悦之心情。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答:少尘事,销客愁,林塘幽,堪乘兴。
      3、布局特点?
答:分分分总。具体情况如下:
    此诗首联写出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并透露出选择在此处营造的原因:浣花溪碧水蜿蜒曲折,绕着草堂潺潺流过,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环境幽静,令人沉醉。在幽静的地方居住有两大好处:一是少烦扰,二是洗客愁。这正符合诗人当时的状态。
      颔联从人的角度诠释“林塘幽”,实际上是写出了为什么要选幽静的地方的理由,比首联递进了一个层次。那里离城区远,出了城郭就少了许多凡尘俗事的烦扰,而且那里还有澄清的溪水可以洗涤远客的忧愁。澄清的江水静静地流是自然环境;“消客愁”则是情感的流露。
     颈联则从物的角度写出“林塘幽”之情状,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陶冶情操,修养性情。许多蜻蜒点水,都是自由地上上下下。鸂鶒戏水,成双结对,时浮时沉,悠闲自在。以动物之动来衬托林塘之幽,幽中有生气。此情此景,让诗人顿觉先前漂泊辗转的疲惫一扫而空,忘却了俗世喧嚣带给他的烦恼,自然引出尾联的“乘兴”。
     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想法,在这地方居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这里出发可以乘船顺长江之流直下,直达山阴。诗人很想东行万里去山阴,效仿王子猷雪夜驾舟访戴安道。但诗人可能并非真的要拜访谁,或许诗人已经厌倦了烦嚣的现实生活了,想要去访道寻仙;或许诗人要访自己的朋友,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总之,诗人在经历人生动荡后,憧憬隐居与安逸。
4、简述读后感?
答:杜甫诗词句句经典,其立意好,布局合理,对仗工整,用语精准,语言形象,意境优美等方面,值得学习。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三对仗。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对景物观察细致,用语生动形象。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适合居住的好环境。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此处居住可少尘事,销客愁也。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此处交通方便,可乘船到山阴去闲游,快乐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栏目顾问

沧浪诗人春华秋实特邀顾问

Rank: 5Rank: 5

威望
2364
贡献
16474
金钱
20198

特别贡献奖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9-1 1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讲作业:
竹郎16-槛外客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槛外客解答:
1、背景和诗意梗概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首联写出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并用“林塘幽”三字说明在此选居的原因。
颔联从人的角度诠释“林塘幽”,比首联递进了一个层次。那里离城区远,出了城郭就少了许多凡尘俗事的烦扰,而且那里还有澄清的溪水可以洗涤远客的忧愁。澄清的江水静静地流是自然之境;“消客愁”则是情感的流露。
颈联则则具体写“林塘幽”之情状:许多蜻蜒点水,都是自由地上上下下。鸂鶒戏水,成双结对,时浮时沉,悠闲自在。
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想法,在这地方居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这里出发可以乘船顺长江之流直下,直达山阴。诗人很想东行万里去山阴,效仿王子猷雪夜驾舟访戴安道。

2、写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流浪之后有居所,情绪是高兴的。“林塘幽”反映环境之美;“少尘事”,“销客愁”反映杜甫对草堂是非常满意的。“齐”“对”二字练字功夫了得,是兴奋的反映。
   “万里堪乘兴”亦反映此时杜甫想访友交往的情绪。

3、布局特点
   布局应是总分分总。
   首联环境美“林塘幽”总起;颔联从“少尘事”和“销客愁”分述,颈联又以蜻蜓和紫鸳鸯扣林塘幽。尾联以草堂在浣花溪边,可直达江阴,宕开收结。


4、简述读后感
此诗是杜甫在几年的漂浪之后初步安定了而写的,心情较好,因此全诗的基调是高兴的。全诗以“林塘幽”为主线,颔联以事承,颈联反手写景,亦紧扣“林塘幽”。最后宕开收结。全诗结构严谨,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典范。

(诗作背景和诗意梗概查于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69

帖子

33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6
贡献
945
金钱
1264
发表于 2023-9-1 10: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22-竹影拂尘

由于今天是读理论,所以作业还是解析一首杜甫的七律。大家不要轻视这样的解析,是我们高级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作业是必须做的,算考勤的。有四首解析后,我们会专门安排一次呱呱点评。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竹影拂尘解析:
1、写作背景:此诗是杜甫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弃官辗转至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即“杜甫草堂”。
诗意梗概:首联交代草堂的位置和环境:在浣花溪的上游,溪水潺湲,林木葱郁,异常清幽。颔联交代了卜居此地的原因:远离城郭少了尘事之扰,澄清溪水洗涤远客之愁。颈联以“蜻蜓”、“鸂鶒”的悠闲自在衬托林塘的的幽静。尾联触景生情,想到:此地居住还有一个好处,由此出发可以乘船顺长江而下,直达山阴,表达了作者对在此处生活充满了愉悦之情。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林塘幽:有水有林,僻静,幽雅。理想的卜居之地。
少尘事、销客愁:卜居此地,既少了烦扰,又可减轻客愁,与诗人漂泊思定的心绪契合。
齐上下、对沈浮:以蜻蜒、鸂鶒的恬淡自由、悠闲自在衬托林塘的清幽,流露出深深的向往之情,至此终于可以结束漂泊之旅了。
堪乘兴:以山阴乘兴之典表达卜居此地的惬意。
3、布局特点
总分分总。首联点明卜居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突出总的特点“林塘幽”,中间两联分别从人事和景物两方面来描述林塘特点“幽”,尾联推进一层,写诗人的联想,回扣首联“林塘幽”。
4、读后感
诗人卜居林塘,终于结束漂泊不定的生活,自然掩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全诗以“幽”为中心,以水为主线,传达了一种物我俱闲、心有所栖的安逸之情。尾联,“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愚以为并非真正的避俗野居,憧憬隐居,似乎透露出一缕期待梦回长安的淡淡忧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1

帖子

235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0
贡献
611
金钱
875
发表于 2023-9-1 1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竹郎20-碧海蓝天第六讲作业

大家不要轻视这样的解析,是我们高级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作业是必须做的,算考勤的。有四首解析后,我们会专门安排一次呱呱点评。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该律首联事起。是状语(地点)拆分式流水句。
    在浣花溪水西畔即上游,主人经过风水勘察选择了靠近林边的水塘的僻静之处建造自己的草堂。
     议论承接首联:应该知晓我愿在外城外边没有尘俗处择地而居,这里有清澈的江水能销除我长年羁旅的愁思。
    颈联转,是所谓的反手写景法:我看我很多了蜻蜓在水面之上,时而而腾起的而又点水之态。还有一对㶉鶒鸟相伴漂在水面上有时探入水中觅食。
    尾联合:这片水域向东可通行到万里之遥。如果有兴致去小阴(今浙汇省绍兴市)那里,只需驾一叶小舟顺水即到达呀。
    作者为自己终于脱离尘俗,精心挑选住所成功甚是满意而有此作。读者也会为杜甫暂时能思想放松与家人一起安心生活而高兴。
    反映作者情绪的关键词:已知、更有、无数、一双这类虚词中透出作者欢愉的心境。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四分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

帖子

4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7
贡献
112
金钱
184
发表于 2023-9-1 14: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01-小筑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背景:杜甫一家到成都,先在草堂寺暂居一段时间。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盖草堂,有了安身之所,很高兴创作这首诗,表辟谷野居的乐趣。

诗意:在浣花水畔的西面有林塘幽静的地方建的草堂。
他们知道我愿在少俗尘的城外卜居,还有澄碧江水消愁。
颈联反手写景有很多蜻蜓和鸂鶒悠闲的飞舞。最后扣浣花溪水用山阴典结。
关键词语:林塘幽,少俗尘,消客愁,乘兴,山阴。
布局:
首联起草堂的位置和目的和作用。浣花溪的上游,有林塘非常幽静。
颔联:意承,林塘幽这里离城中心远,少俗尘的打扰,还有江水可以消客愁(客指作者)
颈联:反手写景,承林塘幽来写蜻蜓鸂鶒悠闲,幽中有生气自然引出乘兴山阴之典。
尾联:作者内心的想法,可以乘舟万里到山阴,就是那个雪夜访戴的典。
布局: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1

帖子

235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0
贡献
611
金钱
875
发表于 2023-9-1 16: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炳坤 于 2023-9-1 21:57 编辑

沧浪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组长-炳坤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诗意概括

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
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
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少尘事,销客愁,蜻蜓齐上下,一鸂鶒对沈浮。堪乘兴,上小舟”
反应作者良好的情绪。

布局特点

首联总领赋起叙事,首句交代地点,次句交代环境。是首句状语拆分式流水句。
交代对所选地点环境的喜爱。

颔联容情议论承接首联,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

颈联反手写景,另起一意,抒发对环境的喜爱。

尾联对颈联收束,表达对此处四外游性的渴望。

布局特点 双尾格。

读后感:表达对结束漂泊,定居新居的喜悦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1

帖子

2223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98
贡献
609
金钱
807
发表于 2023-9-1 18: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七律研修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班务—皓月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甫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卜居,择地居住。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严武等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诗意梗概:
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客旅思乡的愁思。
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交颈相对在溪水上一沉一浮,戏水嬉戏。
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七分句的乘兴与山阴,是暗用了王子猷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典故。
鸂鶒[ xī chì ] ⒈ 亦作“㶉鶆”。水鸟名,俗称紫鸳鸯

2、卜居:出自《楚辞》名篇《卜居》,意思是选择居住的地方。
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这里指溪水上游。
主人:诗人自称。为卜:为此而卜居。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林塘幽,少尘事,销客愁,齐上下,对沉浮

布局特点:总分分总。首联赋起叙事总领,是状语拆分式流水句。颌联意承二分句言情,颈联反手写景,承的一分句。尾联宕开一笔抒情。

简述读后感:表达对结束漂泊,定居新居,生活暂时看到了希望的喜悦之情。全诗的基调是欢快愉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1

帖子

235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0
贡献
611
金钱
875
发表于 2023-9-1 19: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七律研修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13一仙溪居士
卜居
(唐,杜甫) 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溏幽。
已知出廓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蜒齐上下,一双㶉鶒对沈浮。
东风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3,布局特点;
4,简述读后感。

丰溪居士浅析如下:
1.α)创作背景,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居了一段时间。在饱经忧患、备尝困苦、又正当"一岁四行役"之后,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的乐趣。
b)诗意梗概:
卜居:出自《楚辞》名篇《卜居》,原意是选择地方居住。
"浣花流水水头西,主人为卜林溏幽。"
首联总领,第一句釆用赋手法,扣题点出所选居住地方的位置,第二句承前句,回答"为什么要选此地居",因为这里有池塘、有树、有溪、环境幽僻。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颔联分写,写意融情,紧承首联展开。意思之所以选择在郊外,少了俗尘的烦扰,何况还有澄澈的江水可消除我思乡的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㶉鶒对沈浮。″
颈联分写,反手写景,承上回扣,融情于景,以物象意喻自己自由之意、愉悦之情。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尾联收结,七转八结,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此联意思是从居住的地方,向东行万里,乘小舟就可以前往山阴那个地方喔。以意抒情,妙哉!

2,点出反应诗人情绪关键词浯:
α,幽,突出卜居环境特点;
b,少(尘事),点明没有俗世打扰;
C,销(客愁),点明消除了我思乡的容愁;
d,堪乘兴,上小舟。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欣喜之情溢于筆端。

3,结构布局:总分分总。

4,简述读后感:
读了杜甫《卜居》诗,又读楚辞中的《卜居》,感触很深。
α,《卜居》都表达了诈者强烈的理想追求,对后世正确树立人生观,处世价值观有启迪作用;
b,杜甫《卜居》诗,在结构谋篇方面,遗词造句、叙事、写景融情方面等很有特色;
C,诗人紧扣"幽"字,调动各种手段,强化、突出诗的中心;
d,夲人深谢以青螺为首的老师们殚思极虑,为提高学员的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而沥血呕心的无私奉献精神。

以上是夲人浅拙之见,不妥之处,望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躬身感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0

帖子

5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5
贡献
115
金钱
201
发表于 2023-9-2 15: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明月my 于 2023-9-3 16:11 编辑

沧浪七律研修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02—明月

解析;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1、诗意梗概及背景;
这首诗创作时间,大概是杜甫全家,来到成都的第二年春季。在亲朋的帮助下,正在筹备盖草堂。
诗的首联总领,扣题卜居,并且讲清卜这里的理由,此地乃是幽雅之地;
在锦江上游,浣花溪畔,选了一块有林塘,特幽雅的地方。
颔联讲了选择这幽雅之地的原因;
都知道城外是少尘俗事的地方,而且,清澈的锦江水,可以洗去怀乡的愁绪。
颈联则反手具体写景,描写这幽雅之地,周围的幽静,以两种小动物的动来衬幽静,齐上下,对沉浮,这一联紧扣了首联的幽;
数不清的蜻蜓上下飞着,一对鸂鶒,相对着戏水,不时沉浮。
尾联是诗人内心的想法,在水边憧憬着,在这里可以登上小舟,东行万里入吴访友;
如果兴致来了,可以乘着小舟东行万里,到山阴。
尾联的奇想应该是,由颈联引出且宕开的;正是看到一双鸂鶒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嬉戏水上,自然引起诗人遐想。也扣回了首联的草堂周围的水幽。
七分句的乘兴与八分句的山阴,是暗用了王子猷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山阴乘兴典故。
注释;
卜居,选择居住的地方。
浣花溪,成都锦江上游的一段,也叫百花潭。
出郭,是出城外。
鸂鶒,是鸳鸯的一种,好并游,多紫色。
2、反应诗人情绪的关键词;
幽,少尘事,销客愁,齐,对,乘兴,山阴。

3、布局;总分分总。

4、草堂即将落成,生活暂时见到了希望,自然心情不错。所以整首诗,沿着水幽作了遐想,读来也觉得非常开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152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1
贡献
333
金钱
597
发表于 2023-9-3 11: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35-云水间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解析: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创作背景,诗意梗概: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携全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期间饱经忧患、备尝困苦、又正当“一岁四行役”之后,诗人在朋友的帮助下于浣花溪建造草堂,暂且有了安身处所,生活比较稳的情况下创作这首诗。
其大意是:在浣花溪水西边,幽静的林塘处朋友为我建造了卜居草堂。这里非常安静既远离俗世的烦扰,又有清澈明净的江水可以解除我客居的忧愁。放眼望去就看到无数蜻蜓上下飞舞,一对紫鸳鸯在水中沉浮。如果能够乘兴东行万里去山阴有个小舟就可以到达了。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
词语:
幽、少尘事、销客愁、齐上下,对沉浮,乘兴。

布局特点:总分分总。
首联点题写居住环境。
颔联写意,紧承首联采用递进式流水句式交待居住在这里的惬意时光。
颈联反手写景突出卜居的闲适心情。
尾联宕开一笔用“山阴访戴”典故抒发情怀结束全诗。

简述读后感:杜甫历经磨难,一路坎坷,终于在朋友帮助下有了浣花溪草堂得以安身。这里环境清幽,远离尘世,生活安定,诗人看着自由飞舞的蜻蜓,欢快戏水的鸳鸯心情愉悦,但那只是暂时的,从尾联“东行万里”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始终是不甘的。他希望能被重用,能为国效力。“致君饶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一生的理想,到老其志未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6

帖子

53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25
金钱
206
发表于 2023-9-3 17: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向晚 于 2024-3-8 20:05 编辑

沧浪七律研修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20-一花开向晚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一、创作背景: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二、诗意梗概:
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
我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
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三、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少尘事、销客愁、齐上下,对沉浮,乘兴。
布局特点:总分分总。
首联点题写卜居环境。
颔联写意,紧承首联采用递进式流水句式交待居住在这里的惬意时光。
颈联反手写景突出卜居的闲适心情。
尾联宕开一笔用“山阴访戴”典故抒发情怀结束全诗。

四、简述读后感: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结束漂泊,定居新居生活,暂时看到了希望的喜悦之情。全诗的基调是欢快愉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62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9
贡献
157
金钱
236
发表于 2023-9-3 21: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公主无言 于 2023-9-3 21:45 编辑

第六讲作业:
竹郎07-公主无言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答: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筹划划在草堂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写下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在浣花溪水的西边,主人选择景色幽雅有树林和池塘边的地方为我筹建草堂。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旅行怀乡的愁思。
我在这里看到那无数的蜻蜓在天地间飞翔,还有对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游戏。如果再有兴至,还能再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很快就可到达了。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少尘事、销客愁,乘兴。

3.布局特点:
起承转合,首联事起,颔联意承,颈联景转,反手写景,尾联推进一层合。

  4、简述读后感:
杜甫有才华有理想,一生忧国忧民。但却如此不被重用,甚至收到排挤打压,尤其安史之乱后,生活更加困苦。此刻他背井离乡,在亲朋帮助下卜居在这有溪水有树林幽静的地方,不仅远离世俗纷争,而且这里澄清的溪水可以洗涤他远客的忧愁。以及周围可爱的蜻蜓和水鸟,他享受这里幽。但其实表达了他那种报国无门,无奈选择隐居的心态,以及对帮助他在建新房亲朋好友的感激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8

帖子

535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876
贡献
1194
金钱
2089
发表于 2023-9-4 08: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江南落花 于 2023-9-4 08:52 编辑

竹郎28江南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
我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
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幽:幽静。
澄:清澈。
出郭:双关语,喻作者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漩涡。
销客愁:少了许多凡尘俗事的烦扰。
布局特点:起承转合。
3.简述读后感这首诗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居住环境和居住者内心的追求。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传达了生活的平静与变幻,以及人们追求美好和放松心境的愿望。整首诗气氛明快,字句简练,意境清新,给人以舒适和宁静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5

帖子

6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61
金钱
271
发表于 2023-9-4 12: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秋窗无雨解析:
1、写作背景:此诗是杜甫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弃官辗转至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即“杜甫草堂”。
诗意梗概:首联交代草堂的位置和环境:在浣花溪的上游,溪水潺湲,林木葱郁,异常清幽。颔联交代了卜居此地的原因:远离城郭少了尘事之扰,澄清溪水洗涤远客之愁。颈联以“蜻蜓”、“鸂鶒”的悠闲自在衬托林塘的的幽静。尾联触景生情,想到:此地居住还有一个好处,由此出发可以乘船顺长江而下,直达山阴,表达了作者对在此处生活充满了愉悦之情。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林塘幽:有水有林,僻静,幽雅。理想的卜居之地。
少尘事、销客愁:卜居此地,既少了烦扰,又可减轻客愁,与诗人漂泊思定的心绪契合。
齐上下、对沈浮:以蜻蜒、鸂鶒的恬淡自由、悠闲自在衬托林塘的清幽,流露出深深的向往之情,至此终于可以结束漂泊之旅了。
堪乘兴:以山阴乘兴之典表达卜居此地的惬意。
3、布局特点
总分分总。首联点明卜居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突出总的特点“林塘幽”,中间两联分别从人事和景物两方面来描述林塘特点“幽”,尾联推进一层,写诗人的联想,回扣首联“林塘幽”。
4、读后感
诗人卜居林塘,终于结束漂泊不定的生活,自然掩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全诗以“幽”为中心,以水为主线,传达了一种物我俱闲、心有所栖的安逸之情。尾联,“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愚以为并非真正的避俗野居,憧憬隐居,似乎透露出一缕期待梦回长安的淡淡忧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6

帖子

793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绝句二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77
贡献
213
金钱
290
发表于 2023-9-4 15: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七律研修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06~落雪无声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甫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卜居,择地居住。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严武等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诗意梗概:
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客旅思乡的愁思。
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交颈相对在溪水上一沉一浮,戏水嬉戏。
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七分句的乘兴与山阴,是暗用了王子猷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典故。
鸂鶒[ xī chì ] ⒈ 亦作“㶉鶆”。水鸟名,俗称紫鸳鸯

2、卜居:出自《楚辞》名篇《卜居》,意思是选择居住的地方。
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这里指溪水上游。
主人:诗人自称。为卜:为此而卜居。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林塘幽,少尘事,销客愁,齐上下,对沉浮

布局特点:总分分总。首联赋起叙事总领,是状语拆分式流水句。颌联意承二分句言情,颈联反手写景,承的一分句。尾联宕开一笔抒情。

简述读后感:表达对结束漂泊,定居新居,生活暂时看到了希望的喜悦之情。全诗的基调是欢快愉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1

帖子

146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12
贡献
343
金钱
567
发表于 2023-9-4 16: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讲作业
竹郎25-幽谷一枝兰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布局特点;
简述读后感。


一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此诗是杜甫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卜居:出自《楚辞》名篇《卜居》,意思是选择居住的地方。
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名百花潭,是锦江上游一段。
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这里指溪水上游。
为卜:为此而卜居。
鸂鶒:   亦作“㶉鶆”,水鸟名,俗称紫鸳鸯。

创作背景: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二,诗意梗概:
首联直接点明题目:卜居的位置和周围环境之幽美。在浣花溪的上游,溪水潺潺,林木葱葱,非常优美宁静。
颔联具体说明卜居在这里的原因:这里远离城郭少了红尘之扰,而且更有清清的浣花溪水,可以洗涤我的忧愁。
颈联进一步说明,幽静闲美的浣花溪是如何洗涤我内心的忧愁的。
尾联荡开一笔总写诗人的内心愉悦想法:在这居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这里可以直接乘船顺长江而下,直达山阴,交通非常方便。进一步写出了作者对在此处卜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非常满意,内心非常愉悦。

三,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1,林塘幽,一个幽字,也表达了作者此刻娴静的心情。
2,少尘事,销客愁:在幽静的地方居住有两大好处:一是远离尘世可以少烦扰,二是幽静优美的浣花溪可以消除客愁。
3,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颈联具体写浣花溪是如何静美的:用“蜻蜓”“鸂鶒”的这两种物像,尤其是上下,沈浮,二词,既是在描写它们,又何尝不是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内心此刻的那种悠闲自在呢?
4,乘兴,一词可以看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好心情,忘记了红尘之外世事的纷扰,快乐得如同一个没有烦恼的小孩子。

四,全诗布局是:总分分总
首联点明题目,总写卜居的位置和环境特征。
颔联进一步写这里,远离尘世,尤其是浣花溪景色幽美还可以消除烦恼。
颈联详细写浣花溪上的景致。
尾联荡开一笔写,这里交通非常便利,可以完全放飞自我,可以乘兴去想要去的任何地方。

五,读后感
这首诗学习了作者的写作之法。
首联总起写卜居之地的位置和周边环境。
颔联虚写了卜居之地浣花溪的景色之幽。
颈联详细实写了浣花溪上的好景致。以动写出了浣花溪上的幽静。
尾联总写了这样优美的卜居住处,让作者时常乘兴而出访友。表达了作者一种对此处卜居之地的喜爱之情。
我们可以借鉴此方法一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51

帖子

235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词三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60
贡献
611
金钱
875
发表于 2023-9-4 17: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05-珍朱
解析: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公元759年冬末,杜甫从陇右,来到成都,在节度使严武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首联赋起扣题,写出草堂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和原因,说严武为我在浣花溪上流畔,幽静的林塘边建个草堂。颔联以赋笔承出环境,在城外幽静少有尘事烦恼,更有澄澈的江水以消除我思乡的忧愁。颈联反手写景,细写草堂环境。尾联宕开一笔,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可以乘上小舟,访友了。

反应诗人情绪关健词语:
少尘事,销客愁,乘兴反应诗人喜悦的心情。


布局特点:起承转合。


读后感:写出诗人一家经过一年有余的颠沛流离,终于有了一个家,诗人终于暂时有了一个安身之地,为一颗漂泊的心找到了一个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7

帖子

1694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律诗二期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80
贡献
437
金钱
640
发表于 2023-9-4 20: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小春草 于 2023-9-4 20:33 编辑

沧浪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竹朗27-小草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诗人在历经了战乱及飘泊后来到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终于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筹建草堂,在这个幽静的地方可以远离世俗,还有清澈的江水可消除乡愁,并想象其美景及荡舟向山阴的美好愿望。

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少尘事、销客愁、堪乘兴

布局特点:首联述事起
                颔联抒情承
                颈联反手写景回扣颈联澄江
                尾联宕开结但仍回扣首联的浣花溪和颔联的澄江。布局:起承转合

简述读后感
此诗写出草堂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选择在此处建草堂的原因:潺潺的流水和幽静的环境,可以少烦扰洗客愁还可以陶冶情操,修养性情。此诗表达了诗人的美好心情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8

帖子

219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338
贡献
506
金钱
849
发表于 2023-9-5 01: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秋叶 于 2023-9-5 16:32 编辑

沧浪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023一秋叶
解析: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1、

杜甫为避战乱,到了四川在节度使严武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首联赋起扣题,写出草堂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和原因,说严武为我在浣花溪上流畔,幽静的林塘边建个草堂。颔联以赋笔承出环境,在城外幽静少有尘事烦恼,更有澄澈的江水以消除我思乡的忧愁。颈联反手写景,细写草堂环境。尾联宕开一笔,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可以乘上小舟,访友了。

反应诗人情绪关健词语:
少尘事,销客愁,乘兴反应诗人喜悦的心情。

2、写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流浪之后有居所,情绪是高兴的。“林塘幽”反映环境之美;“少尘事”,“销客愁”反映杜甫对草堂是非常满意的。“齐”“对”二字练字功夫了得,是兴奋的反映。
   “万里堪乘兴”亦反映此时杜甫想访友交往的情绪。

3、布局特点
   布局应是总分分总。
   首联环境美“林塘幽”总起;颔联从“少尘事”和“销客愁”分述,颈联又以蜻蜓和紫鸳鸯扣林塘幽。尾联以草堂在浣花溪边,可直达江阴,宕开收结。


4、简述读后感
此诗是杜甫在几年的漂浪之后初步安定了而写的,心情较好,因此全诗的基调是高兴的。全诗以“林塘幽”为主线,颔联以事承,颈联反手写景,亦紧扣“林塘幽”。最后宕开收结。全诗结构严谨,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典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3

帖子

151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04
贡献
367
金钱
572
发表于 2023-9-5 05: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第六讲竹郎组论坛作业

竹郎31-拂衣去
       卜居(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解析此诗,回答下列问题: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答:作者通过对卜居的位置、环境、景色、景物、原因及感慨的描写,表达作者在此处生活愉悦的心情。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答:林塘幽,少尘事,销客愁,堪乘兴。
3、布局特点?
答:分分分总。具体情况如下:
       首联写出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并透露出选择在此处营造的原因;
      颔联从人的角度诠释“林塘幽”,实际上是写出了为什么要选幽静的地方的理由,比首联递进了一个层次。
       颈联则从物的角度写出“林塘幽”之情状,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陶冶情操,修养性情。
       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想法,在这地方居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这里出发可以乘船顺长江之流直下,直达山阴。
4、简述读后感?
答:杜甫诗词句句经典,其立意好,布局合理,对仗工整,用语精准,语言形象,意境优美等方面,值得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0

帖子

91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2
贡献
222
金钱
345
发表于 2023-9-5 08: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七律研修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15-海纳百川
卜居
(唐,杜甫) 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溏幽。
已知出廓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蜒齐上下,一双㶉鶒对沈浮。
东风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注意一下几点: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3,布局特点;
4,简述读后感。
浅析:
1、)创作背景,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居了一段时间。在饱经忧患、备尝困苦、又正当"一岁四行役"之后,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的乐趣。
b)诗意梗概:
卜居:出自《楚辞》名篇《卜居》,原意是选择地方居住。
诗意梗概:
首联:"浣花流水水头西,主人为卜林溏幽。赋笔起,写出卜居的位置,和选择的原因。这里有池塘、有树、有溪、环境幽僻。
颔联: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意承交叉相扣,因为幽所以尘事少,因为有澄江静如练,可以销客愁。也是进一步说明卜居在此的原因。

颈联: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㶉鶒对沈浮。
颈联反手写景,为景转,用景来烘托环境优雅,心情愉悦,为尾联乘兴做铺垫。
尾联: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尾联收结,乘兴用雪夜访戴的典,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向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2,点出反应诗人情绪关键词浯:
起:幽,突出卜居环境;
承:少、销,远离尘事,暂销客愁
转:“齐”字、“对”字,写出物情。
合:乘兴,上。不但自适,且与物俱适,抒发欣喜之情。

3,结构布局:起承转合

4,简述读后感:
读了杜甫《卜居》诗,又读楚辞中的《卜居》,感触很深。《卜居》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理想追求,对后世正确树立人生观,处世价值观有启迪作用。客游者以即次为快,此诗篇翩跹潇洒,不但自适,亦且与物俱适。况溪水东行,一泻万里,直通吴越,可以乘兴而往,山阴易舟作子猷之访戴,岂非卜居之一快哉?
作者虽入蜀,而东游乃其素志,故结联特缘江寄兴。
这首诗也突出杜甫“晚节渐于诗律细”的特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7

帖子

3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51
贡献
78
金钱
131
发表于 2023-9-5 08: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12-秋韵蘭菲

解析古诗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
1、熟悉背景、诗意梗概;
   此诗是杜甫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创作背景: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因对政事失望,而放弃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友人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浣花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
诗意梗概:
   在浣花溪的上游的西头,主人为我选择溪水曲折,林木葱葱之处建草堂。因他们知道想远离城郭尘事烦扰,澄清溪水可以荡涤我远客的乡愁。空中有蜻蜓上下飞舞,池面有紫鸳鸯追逐嬉戏。而且从这里向东乘船顺流直下可以直达山阴。写出了作者对在此处生活充满了期待愉悦之心。

2、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林塘幽,少尘事,销客愁:在幽静的地方,一是少烦扰,二是涤心神。这正符合诗人当时的状态。
  
   堪乘兴,上小舟。
   用典:东行万里,万里指万里桥,相传,诸葛亮送费祎出使吴国,别于锦江之上,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万里桥即由此得名。
用典:山阴乘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里意思是访友。
写诗人的内心想法,在这地方居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这里出发可以乘船顺长江之流直下,直达山阴。诗人很想东行万里去山阴,效仿王子猷雪夜驾舟访戴安道。但诗人可能并非真的要拜访谁,或许诗人已经厌倦了烦嚣的现实生活了,想要去访道寻仙;或许诗人要访自己的朋友,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总之,诗人在经历人生动荡后,享受隐居与安逸。

3、布局特点;
起承转合(总分分总)
首联直叙赋起,颔联流水写意写卜居此处的原因,颈联承接转景,承上点出“林塘幽”,启下“有兴致来了”,尾联宕开一笔,暗用典,抒发自己终于有了安身之处,心情愉悦。

4、简述读后感
这首诗是诗人卜居成都时所作,表达了避俗野居的乐趣。此诗以卜居为中心点明的地点与环境,以示幽居自得,物各闲暇,亦可乘兴而下至山阴。全诗以“幽”为点,用字传神,如“齐”字和“对”字便传神地写出了动物闲适的样子。全诗笔调欢快,表达出一种欣喜之情,但也隐藏着苦涩与无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537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39
贡献
3895
金钱
4552
发表于 2023-9-5 16: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七律研修班第六讲作业
竹郎 30~浮生半闲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甫卜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一带)。杜甫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也称“浣花草堂”。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

诗意梗概:
首联直接点明题目:卜居的位置和周围环境之幽美。在浣花溪的上游,溪水潺潺,林木葱葱,非常优美宁静。
颔联具体说明卜居在这里的原因:这里远离城郭少了红尘之扰,而且更有清清的浣花溪水,可以洗涤我的忧愁。
颈联反手写景转,选择二个物象,描述这里幽静闲美的环境。
尾联荡开一笔总写诗人的内心愉悦想法。
2、卜居:出自《楚辞》名篇《卜居》,意思是选择居住的地方。
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名百花潭,是锦江上游一段。
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这里指溪水上游。
为卜:为此而卜居。
鸂鶒:   亦作“㶉鶆”,水鸟名,俗称紫鸳鸯。

主人:诗人自称。为卜:为此而卜居。

3、 点出反应诗人的情绪关键词语
林塘幽,少尘事,销客愁,齐上下,对沉浮
四,布局特点:起承转合。
首联赋起叙事总领,是状语拆分式流水句。颌联意承二分句言情,颈联反手写景转。尾联宕开一笔抒情收结。

简述读后感:表达对结束漂泊,定居新居,生活暂时看到了希望的喜悦之情。全诗的基调是欢快愉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68

主题

4万

帖子

18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江南水乡、燕赵文林、苏北文枫、古韵词苑首席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9782
贡献
46792
金钱
63246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9-5 20: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律研班第六讲作业

卜居
(唐·杜甫)押尤韵
浣花流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沈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杜甫,在上元元年(760年)春,卜居於西郭草堂时所作。
诗中“卜居”,意为择地而居。
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属锦江上游一段。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则指在溪水的上游。

诗的首联,总的概括了诗人自己(主人)卜居所在地,有林有水塘以及当时愉悦的心情。
颔联承接首联进一层次,写自己的感慨,西郭之外,锦江清澄,少了许多尘事之扰,消去了不少思乡之愁。
颈联写西郭之外,锦江之上的所见所闻,进一步衬托主人的喜悦之心情。
尾联收结表达主人对以后的憧憬或期待。诗中化用了访友的“山阴乘兴”之典,借以表达主人心中的美好心情。

总之,这首诗以诗者卜居西郭为始发点,从卜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荡开来写,借景抒情,以意融情,用粗笔细描的手法,力写当时的愉悦心情。可以看出,诗人对所选居所是非常满意的!
从写作方法上看,总分分总的布局架构,七分句转,八分局结。但写诗的方法,诗无定式,一句句写下来,总是要随着思路,选择意象来构架意境,关键是要联与联之间要贯通融恰,转结自然且扣和主题。这些都是要在实际写作中逐渐感悟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5-14 1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