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1|回复: 1

境界说诠证(节选)

[复制链接]

318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7010
贡献
17322
金钱
31180

热心奉献奖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3-11-23 09: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境界说诠证(节选)

文丨钱仲联

王国维论诗词,楬橥“境界”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境界”的有十多条。单言之则称“境”,重言之则称“境界”, 换言之又称“意境”。界即是境,并无分别;意与境则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王氏“境界”说的要义,包含如下各点:

1.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人间词话》)“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 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人间词乙稿序》)

2.  “境界”有“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区别,一优美,一宏壮。(《人间词话》)

3.  “境界”有“造境”与“写境”的区别,但理想与现实又难于截然划分。(《人间词话》)

4. “境界”是根本,“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人间词话》)

什么是“境界”?近人用艺术形象去解释它,其说有一定的理由。文学作品的特点就是借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诗人在生活的图画里所显示的东西,总是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情感。所以“境界”不仅是指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生活图景,也包括了作者主观的情感。但是就“境界”这一用语的概念来说,还不完全等同于形象。

王氏说“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如果说成“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形象”,就欠妥切。(当然,诗人在作品中所塑造的自然形象,包蕴着喜怒哀乐的感情在内,但总不能说成喜怒哀乐的本身就是人心中的一种形象。)王氏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诗词中某些具有形象而缺乏真情实感之作,说它是无境界,当然可以,说它是没有形象,也就令人难以索解了。其实,王氏所说“境界”,还涉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关系问题,涉及与神韵、格调的关系问题,怕不是“形象”这一概念所能拘囿。向来谈格调的,着眼在诗词风格的外形。而王氏提高到境界上说,有优美或宏壮的境界,自然体现为相应的格调。神韵说之弊在于迷离恍惚,陷于空虚。神何尝能离形而存在?王氏落实到境界上就有途径可寻。 因此,王氏的境界说,可以说是在旧诗词理论基础上的提高。

王氏自诩:“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言外之意,似谓“境界”说是自己所独创,这却未免英雄欺人。就我所涉猎的材料,在王氏以前或同时,用“境界”一词以说诗或词的,就已有司空图、王世贞、王士禛、叶燮、梁启超、况周颐诸家。尽管他们所阐说的并没有王氏的全面,说法也不完全相同,但总不失为王氏“境界”说的先河。为此,将这些材料勾出,为进一步研讨王氏“境界”说提供一些线索。

司空图谈境的,有: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与王驾评诗书》)

“思与境偕”一语与王氏所谓“意与境浑”,实相接近。《二十四诗品》里还专列“实境”一品,而如“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劲健”“绮丽”“豪放”“清奇”“悲慨”“飘逸”诸品,实质上所谈的都是境界。

王世贞《艺苑卮言》里谈“境界”的,有:

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 格即调之界。

《诗》旨有极含蓄者,隐恻者,紧切者;法有极婉曲 者,清畅者,峻洁者,奇诡者,玄妙者。骚赋、古选、乐府、歌行,千变万化,不能出其境界。

乐府之所贵者,事与情而已。张籍善言情,王建善征 事,而境皆不佳。

严沧浪……七言律得一联云:“晴江木落时疑雨,暗浦 风多欲上潮。”然是许浑境界。

《卮言》这里,对境界还缺乏明白的阐说。然而有几点可以注意。一是主张有了事与情,还要得有境。所谓境,应该与《人间词话》所说“优美”“宏壮”的境有相通之处。二是把境界与格调、境界与风格联系在一起说,把境界作为作家在艺术风格上所达到的独特境地说,则跟《人间词话》所谓“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少游词境最为凄婉”等说,也是一脉相通的。

王士禛也谈到境: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境亦绝妙(《香祖笔记》)

叶燮《原诗·内篇》,也有谈“境界”的话:……天下惟理、事之入神境者,固非庸凡人可摹拟而得也……(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晨钟云外湿”句,以晨钟为物而湿乎?云外之物,何啻以万万计?且钟必于寺观,即寺观中,钟之外,物亦无算,何独湿钟乎?云外之物,何独湿钟乎?然为此语者,因闻钟声有触而云然也。声无形,安能湿?钟声入耳而有闻,闻在耳,止能辨其声,安能辨其湿?曰“云外”,是又以目始见云,不见钟,故云“云外”。然此诗为雨湿而作,有云然后有雨,钟为雨湿,则钟在云内,不应云外也。斯语也,吾不知其为耳闻邪?为目见邪?为意揣邪?俗儒于此,必曰“晨钟云外度”,又 必曰“晨钟云外发”,决无下“湿”字者。不知其于隔云见钟,声中闻湿,妙悟天开,从至理实事中领悟,乃得此境界也……

原文前后举杜诗以阐说凡四例,这里为节省篇幅,举一以概其全。《原诗》所阐述,与《人间词话》所说“‘红杏枝头春意 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 毫无二致。但王氏语简,没有说出其所以然,《原诗》却谈得较为细致。

与王氏同时的梁启超,也谈到了“境界”:……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饮冰室诗话》)

陈伯严吏部……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 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饮冰室诗话》)

余虽不能诗,然尝好论诗,以为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占尽矣。虽有佳章句,一读之,如在某集中曾相见者,是最可恨也……欲为诗界之哥伦布、玛赛郎,不可不备三长: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须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新大陆游记》)

梁氏写这些文章, 较早于王氏《 人间词话 》的发表年 代(1908)。虽然于“境界”没有什么阐发,但也使用了这一术语。 至于在词论的领域里,谈“境”与“境界”的,则有况周颐。

况氏年辈,又较先于王氏。其所著《蕙风词话》涉及这问题的, 有如下各条:填词在天资,要学力。平日之阅历,目前之境界, 亦与有关系。无词境,即无词心。矫揉而强为之,非合作也……人静帘垂,灯昏香直。窗外芙蓉残叶飒飒作秋声,与砌虫相和答。据梧冥坐,湛怀息机。每一念起,辄设理想排遣之。乃至万缘俱寂,吾心忽莹然开朗如满月,肌骨清凉,不知斯世何世也。斯时若有无端哀怨枨触于万不得已。即而察之,一切镜像全失,唯有小窗虚幌,笔床砚匣,一一 在吾目前。此词境也。三十年前,或月一至焉,今不可复得矣。

词有穆之一境,静而兼厚、重、大也。淡而穆不易,浓而穆更难……

词境以深静为至。韩持国《胡捣练令》过拍云:“燕子渐归春悄,帘幕垂清晓。”境至静矣,而此中有人,如隔蓬山。思之思之,遂由浅而见深。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唯北宋人词往往有之。持国此二句,尤妙在一“渐”字。

《云庄词·酹江月》云:“一年好处,是霜轻尘敛,山川如洗。”较“橘绿橙黄”句有意境。涩之中有味、有韵、有境界,虽至涩之调,有真气贯注其间,其至者可使疏宕,次亦不失凝重,难与貌涩者道耳。

况氏谓“无词境即无词心”,与王氏所谓“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之说相合。谓“词有穆之一境”,“词境以深静为至”,以及“人静帘垂”一节所阐述,正是《人间词话》所谓“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说明。至于说“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但写景而情在其中”的境界,跟王氏所说“境 非独谓景物也”一节的话也相近。所以,况氏又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谓“涩调”中“有韵,有境界”, 跟王氏以境界与高格、神韵相联系的说法也相通。不过,王氏把问题说得全面,讲得明白,况说则不免旧时代词论家持论,谈词 境偏主于深静,陷入了神秘的境地。

664

主题

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威望
1288
贡献
49264
金钱
53090

功勋诗友奖章

发表于 2023-11-23 11: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问好金筑子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4-9-28 0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