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83|回复: 12

老师评“絮”诗

[复制链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7 11: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黄果树

垂柳荡春风,
絮飘行路中。
蒙蒙飞似雪,
渐渐落花丛。

这首写景诗,以作者的水平,还应写得更好,主要问题是习惯性地处于了“换着说话”的阶段,还没有达到“换出美来”,二者之间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这首诗写的是季节性飘絮情况,情况是基本说出来了,但因观察不细,情感入得不深,让该有的情致,从灵感中溜走了,也就不能完整表达作者所感受到的诗意。
这种情况,既有日常认识问题,也有人生态度问题,是不当的做人为事性格和作风,造成写诗停留于浅表和粗糙,而无法深入到深刻的程度,也就不能以人诗合一共有内涵的方式,深入凝聚,并流露于美不胜收。
具体看,一三句“垂柳荡春风”,“蒙蒙飞似雪”。一个交待,一个描状,有价值,二句“絮飘行路中”便是换话,顾得字数和声调,却顾不得听读和谐与斟词酌句的美,也就不可能有意境的深刻美,末句“渐渐落花丛”则是化用而来,因痕迹明显,也就削弱了独特的观察感受和真情实感。
飞絮是从仲春到初夏的季节性情形,而且与湿度和风速有关,天气晴朗和风不大,才可形成“蒙蒙飞似雪”的情形,故此时说飞絮,“春”字可有可无,“荡”字一出,便要加上限定,首句就应该是“垂柳荡轻风”,次句可调整为“人行飞絮中”,强化意境感,第三句因“飞”与“飘”撞,且没有承接承转等递进作用,故可调整为“蒙蒙颇似雪”,强化主客观体验,末句则须进一步斟酌。
“渐渐落花丛”,于意境现场不实,“落”字若无限定,有重感,“落花丛”接近于“入花丛”,因树絮与雪在瞬间表现上终不同,“入”对雪直观,属于温度和风与雪的瞬间联系,对树絮非直观,柳絮入花丛则需进一步风的作用。
所以,“落花丛”不能简单当“落花枝上”讲,还要对“落”加以限定,而且既然是“蒙蒙飞似雪”,情形也就不是“渐渐”,这样就恐怕需要调整两个关联句,上句替换掉色彩平淡且粗疏的“蒙蒙”,改为“皑皑颇似雪”,此句可避开具体动词纠缠,改为大致指向,通过情态提炼而出,如“缱绻向花丛”。
说到这,想一想,不是反对长篇,害怕长篇吗,没有这样的长篇,能把一首诗里的这些情况发现和说清楚吗?不学习这样的长篇,又使什么明白写诗和学习写诗?脑袋里都是简单粗糙,枝枝蔓蔓,鸡毛蒜皮的东西,而没有丰富的思维脉络和系统的理论基础,又使什么凝结成天才的抒发,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若是天才之笔能从天上掉下来,什么都可以自诩,还能让我发现这些问题?即使鸡蛋里挑骨头,也不可能有这多道理可讲。道理代表人的认识能力,是真正意味“什么人才能看到什么,什么水平才能看出和理解什么水平”的东西。
对这样的评论,请认真回复,不可再玩世不恭,处处想表示,又处处想遮掩,真诚是做人的命根子,但凡有点才,都要先从这上体现出来,方谓有用之才,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与人为善,才是将心比心,不可让我这一片1100余字对20字的劳动,换来几句敷衍了事,要改变时下风气所染恶习,这也是我常说的“掸尘”二字。----
三月飞白絮,寻常何足奇。不生诗里眼,匠笔止于皮。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5: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黄果树

垂柳荡春风,
絮飘行路中。
蒙蒙飞似雪,
渐渐落花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5: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写景诗,以作者的水平,还应写得更好,主要问题是习惯性地处于了“换着说话”的阶段,还没有达到“换出美来”,二者之间有着很长的路要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5: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写的是季节性飘絮情况,情况是基本说出来了,但因观察不细,情感入得不深,让该有的情致,从灵感中溜走了,也就不能完整表达作者所感受到的诗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5: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况,既有日常认识问题,也有人生态度问题,是不当的做人为事性格和作风,造成写诗停留于浅表和粗糙,而无法深入到深刻的程度,也就不能以人诗合一共有内涵的方式,深入凝聚,并流露于美不胜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5: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看,一三句“垂柳荡春风”,“蒙蒙飞似雪”。一个交待,一个描状,有价值,二句“絮飘行路中”便是换话,顾得字数和声调,却顾不得听读和谐与斟词酌句的美,也就不可能有意境的深刻美,末句“渐渐落花丛”则是化用而来,因痕迹明显,也就削弱了独特的观察感受和真情实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5: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飞絮是从仲春到初夏的季节性情形,而且与湿度和风速有关,天气晴朗和风不大,才可形成“蒙蒙飞似雪”的情形,故此时说飞絮,“春”字可有可无,“荡”字一出,便要加上限定,首句就应该是“垂柳荡轻风”,次句可调整为“人行飞絮中”,强化意境感,第三句因“飞”与“飘”撞,且没有承接承转等递进作用,故可调整为“蒙蒙颇似雪”,强化主客观体验,末句则须进一步斟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5: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渐渐落花丛”,于意境现场不实,“落”字若无限定,有重感,“落花丛”接近于“入花丛”,因树絮与雪在瞬间表现上终不同,“入”对雪直观,属于温度和风与雪的瞬间联系,对树絮非直观,柳絮入花丛则需进一步风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5: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落花丛”不能简单当“落花枝上”讲,还要对“落”加以限定,而且既然是“蒙蒙飞似雪”,情形也就不是“渐渐”,这样就恐怕需要调整两个关联句,上句替换掉色彩平淡且粗疏的“蒙蒙”,改为“皑皑颇似雪”,此句可避开具体动词纠缠,改为大致指向,通过情态提炼而出,如“缱绻向花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5: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这,想一想,不是反对长篇,害怕长篇吗,没有这样的长篇,能把一首诗里的这些情况发现和说清楚吗?不学习这样的长篇,又使什么明白写诗和学习写诗?脑袋里都是简单粗糙,枝枝蔓蔓,鸡毛蒜皮的东西,而没有丰富的思维脉络和系统的理论基础,又使什么凝结成天才的抒发,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5: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是天才之笔能从天上掉下来,什么都可以自诩,还能让我发现这些问题?即使鸡蛋里挑骨头,也不可能有这多道理可讲。道理代表人的认识能力,是真正意味“什么人才能看到什么,什么水平才能看出和理解什么水平”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6: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样的评论,请认真回复,不可再玩世不恭,处处想表示,又处处想遮掩,真诚是做人的命根子,但凡有点才,都要先从这上体现出来,方谓有用之才,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与人为善,才是将心比心,不可让我这一片1100余字对20字的劳动,换来几句敷衍了事,要改变时下风气所染恶习,这也是我常说的“掸尘”二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7 16: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
三月飞白絮,寻常何足奇。不生诗里眼,匠笔止于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