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0|回复: 28

转载老师《写诗的原理四十四(怎样认识知识)》

[复制链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1-23 10:3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uge 发布于2020-05-1409:52   点击:199  评论:3   手机浏览
五绝 以诗代序
袋囊徒满书,有用在头颅。死背为能事,难当不是奴。
file:///C:/Users/52413/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写诗的原理
四十四、怎样认识知识
学会分析、认识分析、运用分析,都要从领会分析开始,而领会分析又离不开对知识的认识,能认识知识,才能运用知识,其中就包括运用知识来分析。认识在概念上是指对客观世界从感性到理性的反映,其实质却是以人的“三观”为代表的。
知识是无时不在的,虽是客观的,用于分析就必然带有了以什么“三观”来运用的性质,尤其特别反映为作为核心的价值观,故分析总是以“三观”,特别是价值观来参与的,最终也是这样的结果,所以“三观”出了问题,特别是价值观出了问题,分析便很难成立,实际情形则是往往以骗人的面目呈现为伪分析。
分析是复杂的思维劳动,一个观点出来,就总需要一定语言的长度来阐述论据,也就是理由,而且要站得住,经得起考验,这是最起码的分析特征。这提示了,没有分析及其过程,观点就不成其为观点,而是无端的想法。冒想法人人都会,却是人人都要避免的,不然就还是回到动物性里去了。这些既是道理,也是知识。
分析是把相关知识、认识、原理、道理等作为素材和内容,进行重新拆解、组合以彻底弄清什么是什么,并旨在解决什么问题的,这是个极其有秩序、有系统的过程,其中理论和实践是最重要的基石,通过有效推理和判断等手段,而形成新的认识和知识,如问题的关键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策略等,是分析不可少的结果。
分析要比单单冒观点、表看法,难上一万倍。也因此,当想发言时就要问问自己,对这些有没有没准备妥当,如果没有这个准备,或没这个能力,那么就连看法观点态度愿望要求等,都还是打住得好。
为什么要打住?抛开有没有动物性的一面不说,毕竟任何不合理的表现都是不该有的,否则人就没有了进步意义。换言之,盲人跟盲人能打个平手,鹤立鸡群也能占点风光,但是碰到山外有山,怎么办?怕不怕丢面子、栽跟头?
怕丢面子,还忍不住想吐个痛快,盼那个,要这个,乃至说三道四,这便不啻为猪脑子拱门子了。这时知识在手里,并不意味人支配知识,而意味知识支配人,是典型的奴用死的知识的行为。
什么东西一旦装在脑袋内,就应该想一想,是装在真正的人脑里了,还是装在麻袋里了,要是装在麻袋里了,就一定意味有什么辩证关系,要加以小心,弄不好便是自作聪明。
以上说的这些,仍然既是道理,也是知识。道理与知识是一体的,唯道理是对知识的阐述,没有道理就没有知识,知识是对道理的凝结和固化,没有知识便无以阐述,所以知识和道理都不是拿来背的,而是通过记忆学着来应用的。
像背书这种情形,就如同从麻袋外往麻袋里装东西,仅仅是表面现象上的区别,但因为与人有关了,则实际影响是不一样的。好多东西如果放在麻袋外边,总能大白于天下,倒没有什么害处,再怎么风化、枯萎,都可能有更懂它的人来防着,如果装到了麻袋里,弄不好则谁对它也保护不了,反而易于随着麻袋的腐朽而腐朽。
人因有认识能力,就不能让脑袋做稀里糊涂乱装东西的麻袋,而应该通过麻袋,并因为麻袋里装了知识,让二者相互作用,且在这个过程中,把一切从无到有逐渐推往更高的认识本领,让麻袋、知识,特别是由此形成的认识能力,共同成为粉碎机、消化器,直至发生彻底化学变化。
换言之,即使把脑袋比作麻袋,这个麻袋也应该是文化了的,是活的,有可塑性的,非但可以装知识,也可以揉碎和消化知识,知识更可以把麻袋变得有价值,并把麻袋融入自身而一体化、同质化,直至最终分不清彼此。
在这个过程中,是因为有分析和认识,并且是以分析通过认识,认识通过分析,不断在其中参与着一切化学反应的方式,把麻袋与知识的关系彻底变成了消化关系,非但充当着消化中最不可逆的粉碎机、消化器,也把相应的一切都变成了修养的工具,反过来也让修养成了保证消化的温床、孵化器和捍卫者。
知识用起来的标志,永远是指进入修养。知识一旦离开了修养,再怎么奴用也等于用不起来。知识用起来总是有正面性质的,具有进步意义,绝不能像怎么看都没有生命的麻袋那样,随着填充物来做物理变化,如随瘪就瘪,随鼓就鼓,随歪就歪,随倒就倒。
如果仅仅是麻袋与知识的死记硬背关系,表面看是麻袋动一动,里面就动一动,实际是里面动一动,麻袋也必然动一动,里外都是相互奴用的关系,这就是人与知识“两层皮”,“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道理。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无非因停留于死记硬背,而错把知识搬家当成了用知识,进而以玩“两面派”为美,造成的却是复杂的后果。
换句话说,这个道理再简单,如没有修养,也必然没有如此分析能力,甚至还要反感和逃避这样的分析,乃至害怕这样的分析,于是就很难说学会分析什么。
任何知识都要通过修养才能真正达到活学活用,因为只有通过修养才能实际验证知识,这时就离不开认识和对认识的总结,也就意味必须通过修养才算真正进入认识过程,才能保证透过现象看本质地应用知识。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huge 发布于2020-05-1409:52   点击:199  评论:3   手机浏览
五绝 以诗代序
袋囊徒满书,有用在头颅。死背为能事,难当不是奴。
file:///C:/Users/52413/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诗的原理
四十四、怎样认识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会分析、认识分析、运用分析,都要从领会分析开始,而领会分析又离不开对知识的认识,能认识知识,才能运用知识,其中就包括运用知识来分析。认识在概念上是指对客观世界从感性到理性的反映,其实质却是以人的“三观”为代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是无时不在的,虽是客观的,用于分析就必然带有了以什么“三观”来运用的性质,尤其特别反映为作为核心的价值观,故分析总是以“三观”,特别是价值观来参与的,最终也是这样的结果,所以“三观”出了问题,特别是价值观出了问题,分析便很难成立,实际情形则是往往以骗人的面目呈现为伪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是复杂的思维劳动,一个观点出来,就总需要一定语言的长度来阐述论据,也就是理由,而且要站得住,经得起考验,这是最起码的分析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提示了,没有分析及其过程,观点就不成其为观点,而是无端的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冒想法人人都会,却是人人都要避免的,不然就还是回到动物性里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既是道理,也是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是把相关知识、认识、原理、道理等作为素材和内容,进行重新拆解、组合以彻底弄清什么是什么,并旨在解决什么问题的,这是个极其有秩序、有系统的过程,其中理论和实践是最重要的基石,通过有效推理和判断等手段,而形成新的认识和知识,如问题的关键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策略等,是分析不可少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3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析要比单单冒观点、表看法,难上一万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因此,当想发言时就要问问自己,对这些有没有没准备妥当,如果没有这个准备,或没这个能力,那么就连看法观点态度愿望要求等,都还是打住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打住?抛开有没有动物性的一面不说,毕竟任何不合理的表现都是不该有的,否则人就没有了进步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换言之,盲人跟盲人能打个平手,鹤立鸡群也能占点风光,但是碰到山外有山,怎么办?怕不怕丢面子、栽跟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怕丢面子,还忍不住想吐个痛快,盼那个,要这个,乃至说三道四,这便不啻为猪脑子拱门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知识在手里,并不意味人支配知识,而意味知识支配人,是典型的奴用死的知识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东西一旦装在脑袋内,就应该想一想,是装在真正的人脑里了,还是装在麻袋里了,要是装在麻袋里了,就一定意味有什么辩证关系,要加以小心,弄不好便是自作聪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说的这些,仍然既是道理,也是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理与知识是一体的,唯道理是对知识的阐述,没有道理就没有知识,知识是对道理的凝结和固化,没有知识便无以阐述,所以知识和道理都不是拿来背的,而是通过记忆学着来应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背书这种情形,就如同从麻袋外往麻袋里装东西,仅仅是表面现象上的区别,但因为与人有关了,则实际影响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东西如果放在麻袋外边,总能大白于天下,倒没有什么害处,再怎么风化、枯萎,都可能有更懂它的人来防着,如果装到了麻袋里,弄不好则谁对它也保护不了,反而易于随着麻袋的腐朽而腐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因有认识能力,就不能让脑袋做稀里糊涂乱装东西的麻袋,而应该通过麻袋,并因为麻袋里装了知识,让二者相互作用,且在这个过程中,把一切从无到有逐渐推往更高的认识本领,让麻袋、知识,特别是由此形成的认识能力,共同成为粉碎机、消化器,直至发生彻底化学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4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换言之,即使把脑袋比作麻袋,这个麻袋也应该是文化了的,是活的,有可塑性的,非但可以装知识,也可以揉碎和消化知识,知识更可以把麻袋变得有价值,并把麻袋融入自身而一体化、同质化,直至最终分不清彼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4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过程中,是因为有分析和认识,并且是以分析通过认识,认识通过分析,不断在其中参与着一切化学反应的方式,把麻袋与知识的关系彻底变成了消化关系,非但充当着消化中最不可逆的粉碎机、消化器,也把相应的一切都变成了修养的工具,反过来也让修养成了保证消化的温床、孵化器和捍卫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用起来的标志,永远是指进入修养。知识一旦离开了修养,再怎么奴用也等于用不起来。知识用起来总是有正面性质的,具有进步意义,绝不能像怎么看都没有生命的麻袋那样,随着填充物来做物理变化,如随瘪就瘪,随鼓就鼓,随歪就歪,随倒就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仅仅是麻袋与知识的死记硬背关系,表面看是麻袋动一动,里面就动一动,实际是里面动一动,麻袋也必然动一动,里外都是相互奴用的关系,这就是人与知识“两层皮”,“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无非因停留于死记硬背,而错把知识搬家当成了用知识,进而以玩“两面派”为美,造成的却是复杂的后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换句话说,这个道理再简单,如没有修养,也必然没有如此分析能力,甚至还要反感和逃避这样的分析,乃至害怕这样的分析,于是就很难说学会分析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2

主题

10万

帖子

33万

积分

副首版

沧浪诗人评点写论副首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6255
贡献
102533
金钱
115772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12: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知识都要通过修养才能真正达到活学活用,因为只有通过修养才能实际验证知识,这时就离不开认识和对认识的总结,也就意味必须通过修养才算真正进入认识过程,才能保证透过现象看本质地应用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23: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