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e 发布于2020-07-2400:09 点击:207 评论:1 手机浏览 七绝 以诗代序
目光独到使人聪,慧眼识真方不庸。沆瀣之心轻莫有,主观主义比魔凶。 file:///C:/Users/52413/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写诗的原理 一百〇五、怎样从敏锐体会修养 敏锐是观察和感知能力的表现。有观察和感知才有认识。认识是人与外界的媒介,观察和感知也是。观察是主动的认识,有目的的认识,这让观察所得来的认识总是有事实依据的认识。感知分主动感知和被动感知,观察是主动的感知。 观察和感知产生认识,但认识的质量不由观察和感知决定,即使再仔细、周到、深入的观察和感知,也是认识多少和层次的相对差异,与认识的绝对质量没有直接联系。直接联系还要看人的认识本身的能力怎样,如分辨力、洞察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也就是智慧能力。 虽然观察和感知能力,与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注意能力等要素一起构成了人的智力,但认识能力再怎么是人的智力水平的综合反映,可如何反映,要看认识的质量如何,而认识的质量又非仅仅凭智力就能简单完成,要由智慧对智力综合运用能力来决定。 用智慧来对智力进行综合运用,自然属于智慧范畴。其中,靠分辨力来鉴别是非曲直,靠洞察力来拨冗去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发现问题,查找根源,靠判断力来形成结论,靠分析能力来组织这一系列思维过程,这是智力层次所达不到的。 这提示了,智力可以利用各种智力要素照本宣科,智慧则是思维绝对实力,一旦照本宣科则意味又回到了智力,还等于没有智慧,因而强调智力并非上策,强调智慧才等于一同重视了智力,才是上策。 智慧对智力的综合运用,二者不是天然联系起来的,而是借助一定机缘才把二者耦合了起来,这个机缘就是观察和感知的敏锐能力。没有敏锐做机缘,意味智力和智慧互不相关,自然没有联系。 敏锐是人的一种机智,既是对智力的快速反应能力,也是对智慧的快速发动能力,是敏锐让人有了快速进入智慧的可能,于是才能快速调动各方面因素,并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由此看来,敏锐是使智力走向智慧的火花,是使智慧开动起来的火车头,没有敏锐不仅意味失去了机智,也意味智力失去了激情和果断,智慧失去了魄力和远见。 这可以联系实际。即,在出现问题时,一旦敏锐缺失,问题就成了不知什么时候解决,有没有可能解决的问题,就会造成本可防患于未然和可解决在摇篮里的事情,变成了久拖不决,积重难返的大问题。 比如,当初普遍出现了“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现象,就未引起足够重视,还以为老百姓解放思想不够,错过了对背后所直逼的广泛严重的贪污腐败苗头,以及普遍严重脱离群众问题的重视,致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钱权交易,豆腐渣工程从此有恃无恐,最终酿成了长达几十年腐败屡禁不止的惨痛教训,也让贪官污吏以“塌方式”腐败和少数人占有绝对利益为特征,重新带有了阶级性质,不得不演变成用“高压反腐”来遏制。 其后果,既导致贪官污吏和少数人大面积掣肘了社会发展,严重抢夺了制度优越性红利,也造成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按下葫芦浮起瓢,不得不被迫出击的人财物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再如,百姓传“党是好党,党员没好人”,至今亦流行了很多年,也未引起重视,反而猜断“左倾”回潮,以为百姓不理解深化改革开放政策,漠视了背后影响稳定的根源,错误用维稳“倒打枪”,严重动摇党的形象,让“花明天的钱”,“逼老百姓致富”一时成为贪官污吏口头禅,以掩饰背后暗箱操作,导致全社会人人以为社会主义从此就是搞国家资本主义,所谓“就是这个样子了”,又造成了空前人人思腐局面,至今难以收拾。 还如,“跟着感觉走”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样的说法,为什么能迅速传开来?为什么广泛社会宁跟着传,也没有引起敏锐重视,更未能发现背后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拨云见日般的解决和指引?难道非得把问题从襁褓中养大不可? 经典说法总有经典来源,传到哪就说明哪有问题,否则没用[url=]大面积[/url] [w1] 认同也传不开。之所以“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因为对食材、调料、火候、工艺、色香味等,有敏锐观察和感知能力,既不是有所漠视而事实上按下葫芦浮起瓢,顾头顾不了脚地简单化,也不是一意孤行,自以为是之极端化。 想想,毛泽东老人家为什么那么有号召力,让全国老百姓都能与社会主义事业同呼吸共命运,而且老百姓那么关心国家大事?不要一边说这是政治高压的结果,一边又说当年政治混乱,在自相矛盾里,以双重标准、感情用事的眼光看不到真相。 真相就是,老人家随时有对各种声音的敏锐,从不怕任何人议论国事,而且还明确提倡要有左中右,因为老人家有能力在斗争中前进,并态度果决、立场鲜明地,把听到的各种声音遇明防暗,遇暗点亮,这才是社会普遍愿意跟着走的原因。 哪怕什么人故意对当年的国内外局势当睁眼瞎,用谁的脑袋想,也不敢否定毛泽东是时刻审时度势,密切关注和极其了解古今中外各种情形的人,且是无人企及的战略家,这样的他既不可能是闭关锁国的人,也不可能是把国家带到崩溃边缘的人,更不可能是只重视政治而不重视经济的人,如果连这些都看不到了,就等于否认他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不仅意味不是实事求是,而且意味大大忘了本。 为什么说是忘本?毫无疑问,这种情况带有着今天中国社会,特有的受“双重标准”侵蚀色彩,一方面想老人家为之谋千秋万代幸福,一方面又以个人自私自利之心来看待社会发展,实际是离不开主观主义不能自圆其说的虚伪,也离不开合则用不合则弃的腐朽意识下的以个人利益为判断标准的狭隘小九九,是完全忘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表现。 说到底,在社会主义中国,实事求是是一种良知和这样的高度修养,丢了良知便等于丢了是非曲直,自然就没人讲究真的实事求是的修养了。是非曲直一丢,因为摆不脱自相矛盾而不能自圆其说,结果就一定是恶性循环在等着了,这时除了用一个主观主义来掩饰另一个主观主义,就还是要接着掩饰下去,于是嘴中说的和实际做的被割裂了开来,所嚷嚷的真的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高度修养,反倒是空洞的了。 至于因为毛泽东智慧至高无上,社会对老人家很迷信,已经是另一回事,不能把这个罪过怪到老人家头上,否则仍是曲直不分,是主观标准。这样看问题,也是敏锐。 这提示了,敏锐总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关键智慧,离开了敏锐,再怎么抓机遇,也是利用制度优越性,从主观主义奴用意识,抓人人看得见的急功近利的散漫机会,而不是运用制度优越性,从长远客观规律意识,抓只有智慧才能看得见的以一当十的合理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