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e(远山绿叶) 发布于2020-08-06 10:08 点击:422 评论:3 七绝 以诗代序
历史车轮驶到今,是非曲直在人心。何多何少如何论,自古民忧铜臭侵。 file:///C:/Users/52413/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 写诗的原理 一百十七、怎样从善良体会修养 善良,字典里讲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的意思。什么是心地纯洁?自然是指没有坏心眼,没有狡诈之习,一切从好的愿望出发,乐观看待周围世界,总能给人以心充满美好,行富予美德,情充满热忱,人充满真挚的印象。 什么是没有恶意?自然是没有侵害性,不轻易怀疑一切,不信歪理邪说,不忌贤妒能,不拆人墙角,不苟自私自利,善于权衡利弊,看淡得失,懂得把吃亏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从而总能给人以为人温良敦厚,诚实友善的印象。 这就知道,善良既是非小人、非庸人的一种高尚情操,也是有着富于隐忍和善解人意的一颗平常心,正是这样的高尚情操和平常心,共同打造了人的善良品质,而且两方面相辅相成,缺少哪一方面也不会把人送入善良。 这个地方,还是什么人都可以比照着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是不是个善良的人,是缺乏高尚,还是缺乏平常心? 当有了自问的结果,再结合观察一下周围人,亦可延伸一下到古今中外,不妨试着做一些客观分析判断,思考一下社会性质与人的性质应该有什么样的联系,具体社会性质和人的性质又该怎么界定,两方面以后的发展趋势如何? 做这样的思考和研究不会有丁点坏处。事实证明,善良既是最高尚的道德,也是最普通到一颗平常心的道德表现,这就让善良人人能做得到,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中华民族有善良的传统,且一传就没有断过,哪怕到了近代最屈辱时期,也没有泯灭中国人的善良,不然也会出现对其它民族实施不分对象的疯狂报复,这一方面是这个古老民族很早就定居下来,刀耕火种要比游牧杀戮更文明的根性使然,一方面是古老人情社会大多数人间共同抵消残酷剥削而和睦相处,相扶相助这种历史因素使然,从而养成了总能倾向理性的人生态度。 新中国建立,因为很快就完成了对剥削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彻底消灭了剥削,人民当家做主,大多数人间更是把善良与共产主义理想联系了起来,一方面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勒紧裤腰带奋斗,一方面本着穷日子大家一起过,普遍有着共同抚育儿童,吃百家饭的新风尚。 这一时期,如果说本性依然不改的,包括蜕化变质的,仍是极少数人。正是极少数人在中国这块版图内,做着不善良的人和破坏着善良,哪怕在历史上剥削阶级内部,也是极少数人在起着最穷凶极恶推波助澜的坏作用。 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善良总需要有所保证。没有保证,连人人生存都成问题,谈善良就是空话,人人不成动物才怪。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任何社会统治阶级也不愿把人逼成动物,造成或群起而反,威胁政权,或大面积丧失劳动力,危害经济基础。 在中国社会,历朝历代除了腐败到末日降临,都没有彻底不顾民生的统治阶级,像皇帝私访、钦差巡视,拨款赈灾,开仓救济等,哪怕这是虚伪的一面,也是保证大多数人在对统治阶级忍耐下,维持善良的一个缝隙,也正是这样的缝隙,让中国人有了独特的善良特质和这样的传统。 说到底,在中国只有极少数人才永远是善良的破坏者,所谓“小人”,如秦桧、蔡京、严嵩、和珅,及解放前“周扒皮”、刘文彩者。推而广之,极少数人不论在什么社会,不论怎么占统治地位,由于自私自利的本性,终是小聪明的,既时刻让各个社会充满着自相矛盾,也因此做着统治阶级自身的掘墓人。 这就是极少数人统治社会的必然结果,也是极少数人总被大多数人推翻的必然规律,如果社会主义也未能改变这种状态,势必同样逃不出所谓“历史周期律”。 资本主义社会是由少数人统治的,最终是由极少数人控制的,当然逃不出历史周期律,不然世界上也不会有社会主义的出现。若从资本主义对待中国的态度来看,就更是自相矛盾而小聪明的。 小聪明因自私而狡诈,因狡诈而虚伪,总是充满着欺骗、借口和谎言,因而做人的这种不合理,注定了彻头彻尾的结构性局限和缺陷,不可能有善良乃至高尚的一面,也就注定了逃不出无穷无尽的自相矛盾,最终的下场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例如,当初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社会主义中国的封锁,反让中国人越挫越勇,贫穷落后和受欺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这是他们想不到的,而当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时,以为借市场化可以彻底改变中国制度,并将中国限制在为资本主义输血的低端领域,算盘照样是打错了的,面对今天中国的崛起,又开始想方设法挤压中国发展空间,还不是黔驴技穷般的故技重施? 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自私自利永远是极少数人的专利,即使大多数人一时受了蒙蔽而随波逐流,最后能够从中走到上风去的仍然是极少数人,这就说明自私自利和小聪明永远不适宜大多数人。 也是这个原因,让极少数人虽凭借小聪明或许骗人一时、得势一时,但没了骗人的小聪明,也必然远离了谎言和借口,这时非但有可能不屑于以得一时之势为幻梦,反而谁都有可能成就有益于人类发展的大智慧,自然不会缺少善良乃至高尚。 社会主义社会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也就自然而然特别强调人的正面素质,又因为在马克思主义者眼里,社会发展终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故社会主义中国如果不重视培养人的善良和高尚等正面道德品质,不仅意味是对传统优秀精神文化的忘却,也是对社会主义性质的无视,这必然会影响长远发展前途。 再就中国封建社会来看,一方面剥削惨重,苛捐杂税惨重,劳役惨重,极少数人更加穷凶极恶,一方面被压迫阶级反而因古老中国独特的民族和文化情结,成就了不到万不得已,便比什么都有忍耐力,抵御力,凝聚力,因而总表现为义无反顾的善良和坚强,最终埋葬了一个个腐败王朝。 人类发展到今天足以说明,在任何社会里真正的智慧永远是站在大多数人一方的,少数人永远压不跨大多数人,同时说明,中华民族始从是以除极少数人之外的大多数人的面目,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再怎么处于被剥削的压迫之中,也是一个富于劳动创造的民族,并在自身文化的巨大精神作用下,有着宽容团结,刚毅隐忍,吃苦耐劳,相扶相助的优秀品质,多少冲抵了剥削的压力,并促成了以坚强为本性的善良和达观。 如果用历史唯物观点来看,在中国人的善良观念里,剥削和腐败是善良品质的死敌,同时剥削又可以由“回心转意”的所谓“慈善行为”来抵消,但像以剥削又腐败的小人形象立于世间的极少数人,是怎么都没有机会被善良所宽容的。 这又说明,中华民族的善良是既讲宽容,又讲善恶有报的善良,更是是非明确,爱憎分明的善良,而从不是愚昧的所谓“善良”。这实际又是良知的表现,也就让站在小人对立面的一些人物,如岳飞、辛弃疾、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一批光辉形象,成了家喻户晓的君子,并得到世代推崇,成为了广泛学习的榜样。 在中国人心目中,所信奉的光辉形象大都有着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和高高在上的地位,但从不以他们是否有杀戮和地位显赫来否认他们的善良,反而把这种至高无上看成高尚典范,唯这样的典范无一例外必须是廉洁奉公,悲天悯人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典范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利益,才能被一代代大多数人歌功颂德,并奉为千古不朽的人。 想一想,这对新社会之社会主义中国有什么启示?社会主义中国是有着先锋队引领的中国,首先先锋队里的任一普遍形象,都是不可输于任何古代光辉形象的,不然有什么先锋性质可言? 其次,有先锋队引领的整个社会,其广大成员一定有着被先锋队引领出来的,空前善良乃至高尚的优秀道德影子,反之若倒出现了普遍是非不辨,道德滑坡,盛行自私自利,缺少主动奉献精神和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牺牲精神,这又意味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