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5-7-11 15:09 编辑
再谈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诗有多处重字。但此诗的重字既不同于崔颢的《黄鹤楼》,更不同于杜甫的重字。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三个黄鹤重叠,第一个黄鹤乘昔人,第二个黄鹤名楼,第三个黄鹤“一去不返”,各有各的意思,怪不得人称唐七律第一,无人能改。(也有人改笫一句为“昔人已乘白云去”,但多数古人似乎并不承认。)杜甫的重字几乎都是有意的,是一种律诗技巧。拿杜甫的重字证明《长征》的重字是合理的,这只能说是一种无知! 《长征》的重字是不得已而为之!《长征》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长征》不是在空中、海上,走过的是“万水千山”,这个水、山是少不了的,这是提纲。以下是分述,事实上的重大地点金沙江、岷山,这是必须有的。为了平仄,金沙江为金沙水。红军是总称,下有三军长征,两个军字是不可回避的。千山是指多数,千里是指长度,虽重千,但各有偏重。 《长征》诗反映的重大事件是正义的,深得人心的,因而《长征》诗虽然有重字的缺点,但它堪与《黄鹤楼》并列,一个称唐七律第一,一个可称当代七律第一!所不同的是《黄鹤楼》诗称第一得力于崔颢的个人技巧,毛诗则是因有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才造就了这首《长征》堪称当代七律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