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3

第六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台师调

[复制链接]

76

主题

299

帖子

2527

积分

版主

朗吟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8
贡献
445
金钱
1187
发表于 2024-3-23 16: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灵-儿 于 2024-3-23 21:58 编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QQ图片20240323163812.jpg

76

主题

299

帖子

2527

积分

版主

朗吟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8
贡献
445
金钱
118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16: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299

帖子

2527

积分

版主

朗吟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8
贡献
445
金钱
118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16: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灵-儿 于 2024-3-23 16:31 编辑

黄鹤楼简介和名字来历
     黄鹤楼原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当时的孙权为了更好的控制荆州,和曹魏蜀汉抗衡,下令在现在武昌蛇山附近修建一座城池,同时沿江修建了一座望楼,用作军事观察,这就是黄鹤楼的前身。     后来东吴亡国,西晋一统天下,望楼失去了军事价值,再加上武昌成为商旅来往的地方,号称九省通衢,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然而兵火频繁,加上雷电的洗礼,黄鹤楼屡建屡废。
今天看到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黄鹤楼是国家5A级景点,享有“天下绝景” 、“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是武汉的城市地标之一。对于黄鹤楼向来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也见证了千年武昌的兴衰。
      关于黄鹤楼的得名,有“因山”、“因仙”两种说法。“因仙”一说曾有仙人驾鹤经此,遂以得名。一说是曾有道士在此地辛氏酒店的墙上画一只会跳舞的黄鹤,店家生意因此大为兴隆。十年后道士重来,用笛声招下黄鹤,乘鹤飞去,辛氏遂出资建楼。
     神话传说固然有趣,但不是黄鹤楼楼名真正的由来。历代的考证都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因山得名的说法为黄鹤楼奠定了地理学基石,因仙得名的说法却令读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两种说法相得益彰。
      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因崔颢和李白两位大文豪在此题诗、斗诗使得黄鹤楼名扬天下,冠绝江南名楼之首。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词千余首,因此黄鹤楼又被雅称“诗词楼”。如果这些文人墨客齐聚于此,那将堪称诗词届的华山论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299

帖子

2527

积分

版主

朗吟书院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298
贡献
445
金钱
1187
 楼主| 发表于 2024-3-23 16: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烟花三月”明媚艳丽的色彩既是实景,也借景抒情地表现出盛唐时代人们积极奋发的精神面貌。“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从诗人的眼光和角度写孟浩然乘船在江中顺流而下,李白伫立楼前以目相送,船越行越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蓝天尽头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最后只能看见长江仿佛是流向天边;这两句诗意蕴深远,李白在楼前伫立之久足见友谊之深长和心情之惆怅了。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含蓄美是中国古代传统美学的重要方面,尤其在中国古诗人的眼中只有含蓄的诗,才能加深诗意,拓宽诗境,扩大诗的张力和容量。

     李白的这首诗,堪称高度含蓄的典范之作,它既没细数情多深、意多长,也没陈述自己伫立江边以目相送的时间多久,但收到的艺术效果却使人深感其中之一往情深 、诗味浓郁。由这首小诗中,我们或许可以总结一个规律,就是抒情短诗末尾宜用含蓄笔法,只有末句精巧含蓄,才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境,耐人咀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1-2 23: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