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鸣诗社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4|回复: 35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二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复制链接]

916

主题

19万

帖子

61万

积分

首席版主

沧浪诗人诗苑首席版主兼沧浪书院交流版副首版

Rank: 8Rank: 8

威望
3930
贡献
201619
金钱
208527

热心奉献奖章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发表于 2024-4-8 15: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学员 请注意 写作业要求不要任何编辑,使用论坛默认字体、颜色和文字大小,要求素雅统一。

另外,请注意贴作业格式,要求一人一楼,多的删除,谢谢合作!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芷兰组论坛作业贴

好,今天的形象思维法在诗中的应用,就说这么多,具体的例子我们在平日的辅导中会继续就例诗来细讲,大家在写作业时,要注意应用哦。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通过这首五律诗,我们可以间接的了解一下李白的风格,他的唯一的偶像孟浩然,是五律中的佼佼者,田园派的诗人,李白是如何评价的他,值得我们好好品读的。请大家读后,写一篇解析,我们在四次理论课后,会安排一次语音解读。请大家务必认真写哦。写完后交论坛留底。

作业截止时间,2024.4月14日晚上八点。


1

主题

85

帖子

8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3
贡献
206
金钱
330
发表于 2024-4-9 21:1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析:首句,李白直接写出对孟浩然的喜爱,孟浩然天然率真,我们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5

帖子

86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23
贡献
206
金钱
330
发表于 2024-4-9 21:2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通过这首五律诗,我们可以间接的了解一下李白的风格,他的唯一的偶像孟浩然,是五律中的佼佼者,田园派的诗人,李白是如何评价的他,值得我们好好品读的。请大家读后,写一篇解析,我们在四次理论课后,会安排一次语音解读。请大家务必认真写哦。写完后交论坛留底。  解析:首句,李白直接写出对孟浩然的喜爱,孟浩然天然率真,孟浩然在鹿鸣山读书时认识了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不顾父亲母亲反对,与女子结合,并且安于在山中隐居几十年。放弃科举,这件事天下皆知。  四十几岁进京赶考,写了一首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得罪了唐玄宗,被永不录用。从此他常常频频饮酒以至沉醉,每每迷恋繁花以至流连忘返。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与李白的境遇差不多,李白对他惺惺相惜之感。表达了作者对孟浩然不慕功名富贵的高风亮节的高度礼赞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8

帖子

3389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联三、绝四、曲二、律三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419
贡献
847
金钱
1276
发表于 2024-4-9 21: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赏梅人 于 2024-4-9 21:46 编辑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组26-赏梅人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本诗是李白对孟浩然敬爱的抒情诗。首联第一句就突出了对孟浩然的喜爱之情“爱”字直言其意。夫子:对孟浩然的尊称,因为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岁。这里尊称夫子也是对孟浩然才华的一种赞赏。第二分句就说明了夫子二字的意义,用“风流”“天下闻”加重了第一分句的爱的理由。颔联:介绍了孟夫子一生的形象,也承接首联爱的理由的延续。为什么爱不仅仅是有才华,而且因为孟浩然品德也高尚。那么从首联的风流天下闻,到颔联写他的品德:少年时代放弃了官职不去混迹官场,不愿和别的人一样卖弄才华而驾驶豪华的马车和穿着华丽的服饰到处去行走。到了老年呢,更是隐居山野,闲云野鹤。做到了一个真正隐士所希望的生活。这里也是李白对孟浩然洒脱的一种羡慕与向阳。颈联更是用典赞扬了孟夫子的一生所为。巧妙的运用:频中圣-不事君形成对偶来概诉了孟夫子。尾联继续用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表达对孟夫子的完美。从而回扣了首联的:吾爱孟夫子的爱的总结。全诗读起来行云流水,朗朗上口。中二联对仗工整,情感抒发深浅有度。表达完美而又不庸俗,用字精湛而又不隐晦。值得我们好好研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8

帖子

130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77
贡献
315
金钱
494
发表于 2024-4-10 02: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题目赠孟浩然,他是李白的好友,而且没有入仕,算是隐居之人。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兴起我爱孟浩然,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文采和修为人们都知道,以自己发起说孟夫子。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接着说孟夫子的风流,年轻时就不喜欢官场,轩冕这里指为官。白首年纪大了以后就归隐田园,卧松云,指隐居。弃和卧为字眼。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分别说出颔联二事,3对6,4对5。醉月指夜晚常常饮清酒而醉,中圣借指贤人饮的酒,又迷恋花草,这里指田园而不为君王做事,当然指为皇帝而服务。这一联分别介绍孟夫子的隐居生活。
最后结尾,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我视孟夫子为有道德操守的贤人,高人怎么能仰望呢,这里开始写作者李白自己,我也仅仅能拜你的高洁的德行了。最后宕开一笔,说出作者的心声。整首诗以比的方法写岀与孟浩然的友谊和敬重。本诗总分分总,字眼爱,闻,安,揖来说出全文的格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0

帖子

52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71
贡献
121
金钱
215
发表于 2024-4-10 08: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曾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往襄阳探视孟浩然,诗当作于此时。李白对孟浩然的人品、诗歌和风采十分仰慕,这一首《赠孟浩然》中就毫不保留地表达了对孟的倾慕和赞美。

诗中,“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提纲挈领,点明全诗的主题。“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勾勒了一幅风流名士的隐居图,刻画了孟浩然儒雅的名士形象,说明了诗人喜爱孟浩然的具体原因。“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直抒胸臆,将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进一步升华。诗人将孟浩然比喻成了“高山”。前句语出《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安可仰”意在赞美孟浩然这座高山高大巍峨,自己只能仰望,将对孟浩然的仰慕之情形象化,足见崇敬与追慕向学之意。此二句诗既抒情又写景,情景交融,率真自然。诗风飘逸自然,古朴简练,意境悠远,极具艺术表现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主题

224

帖子

1万

积分

常务管理

诗乐雅韵区诗乐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95
贡献
378
金钱
10820
发表于 2024-4-10 09: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梅雪情缘 于 2024-4-10 23:00 编辑

沧浪诗研五律第二讲作业
芷兰组~梅雪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创作背景:
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至736间)此时的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这首诗是他去拜访孟浩然时而孟刚好不在家写的一首酬赠诗。
译文:
我非常敬爱孟老夫子(尊称),你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你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你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你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常高雅,你不理君王事而迷恋花草胸怀豁达。你如高山挺立我自叹不可攀,我只有跪拜赞美你高尚洁操。
章法与布局:
首联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爰”字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心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总摄全诗。到底是如何的“风流”呢,引出颔联,颔联的“红颜”对“白首”对仗工稳,概括了孟夫子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宁弃仕途而取隐遁,一弃一卧不屑官场生活,在清宵把酒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往返,颔联由反而正的写法由弃而取。颈联则由正及反又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尾联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升华。说你自甘淡泊,不慕荣利的品格的基础上抒情更加浓烈,推向高潮,因而有“安可仰”之叹。
布局:总分分总。
概论: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斫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

帖子

84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33
贡献
190
金钱
330
发表于 2024-4-10 10: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诗研五律第二讲作业
芷兰组~秋雨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
        首联二句乃全诗思想总概括,“风流”二字包含了下文的形象内容:指孟超凡脱俗的人品和卓然不凡的文学才华。颔联、颈联四句是“风流”天下闻的具体描绘和形象展现。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孟的经历,颈联二句是从横的方面写孟的现实状态的隐居生活。“红颜弃轩冕”说明孟从青年时就能超脱功名利禄,这是在常人很难做到的,因而,更显孟的高洁不凡。“白首卧松云”一幅高人隐逸图尽现眼底。松风白云毋宁是孟潇洒风致与散淡神情的物化和象征。而且“红颜”与“白首”,“轩冕”与“松云”两相对照,不仅有色彩的美时空的度与雅俗的分野,且在比照与反衬中使人思非今昔,浮想联翩。“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与颔联由反而正的写法不同,而由正及反之法,它使我们看到在皓月当空的清宵,孟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华丛中流连忘返。句中用典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徐喜欢饮酒,将酒称作圣人,浊酒称作贤人。“中圣”就是醉酒之意,与“事君”正好对偶,尾联“高山”一句暗用《诗经•小雅》中“高山仰止”的典故,同时又是形象描写,即使读者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首尾完整,结构严密,过度与转换顺理成章,是一首自然如行云流水而又章法严谨匠心精运的杰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

帖子

6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0
贡献
156
金钱
246
发表于 2024-4-10 12: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第二讲作业
芷兰16-兰心

李白五律《赠孟浩然》赏析
    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赏析:
  本诗约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本诗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对他的景仰之情。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浩然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中间两联具体形象地写出他如何“风流天下闻”是诗人形象思维的具体呈现。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说他少年时就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直到白首归隐山林摒弃尘杂。用“红颜”“白首”分别代指他年轻和年老,形象可感;“弃轩冕”“卧松云”极具画面感。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其高风亮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常在月夜因饮清酒直到沉醉,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这一联用典,化用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比。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孟浩然形象。这二联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直抒胸臆:高山似的品格怎能不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水到渠成。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格调高古,风神飘逸。
  全诗采用总分分总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中二联的具体描写,揭示其风流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李白率真自然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0

帖子

209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261
贡献
481
金钱
867
发表于 2024-4-10 15: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妍班五律第二讲芷兰组论坛作业
芷兰11~金城
李白五律《赠孟浩然》赏析
    赠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①夫子:古代对男子的敬称。
②红颜:指年青的时候。轩冕:指官职,《庄子》: “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物之傥来,寄也。” 轩: 车子; 冕:高官戴的礼帽。卧松云:指退隐山林。
③醉月:月下醉酒。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事君:伴随在皇帝身边。
④安:岂。徒此:惟有在此。清芬:指美德。

解析:
      首联两句,一个“爱”字奠定了主体的感情基调; “风流”一词则不仅点出“爱”的客体,而且将孟浩然为世人所赞誉的风雅潇洒的气度人品突现在读者面前。这一联统摄全诗,铺设了笼罩全篇的感情线索。
    颔联顺势而下,从纵横两个方面勾勒了孟浩然光采照人的形象。“红颜”对“白首” ,极有跨度地概括了好友从年少到晚年的经历。“红颜”句着一个“弃”字,“白首”句嵌一个“卧”字,鲜明地展示了孟浩然对待官宦仕途与隐士生涯的态度。“弃”得是那样决绝,“卧”得又是如此安闲。这一截然相反的对比,从纵向揭示了孟浩然鄙弃爵禄、悦情山水的峻洁品格。
    颈联所写正与此相吻合。月魄当空,举杯相邀; 徜徉花间,流连忘返——这两句横向描写了孟浩然的隐居生活和情趣,“频”、“不”二字,透露出他自甘淡泊的执著性情。这一联和上一联或由正及反,或自反而正,属对巧妙,规整而无板滞之弊; 自然流走,顺畅而又极错落之致,用笔堪称美妙矫捷。
    尾联在前两联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孟浩然的崇敬心情。他把好友比拟为崇峻的高山,由衷地发出难以企及的喟叹。如此结束,不仅使诗人对孟浩然的崇敬更上一层,而且也形象地突出了孟浩然的高风亮节。
    李白这首诗一方面感慨孟浩然徒具才华风采而不为世用,一方面对他淡泊名利,听之自然的人生态度,深感可望而不可及。由衷的叹婉中,不免也流露出了年轻时的作者同好友颇有歧异的人生旨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77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9
贡献
187
金钱
296
发表于 2024-4-10 17: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诗研班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赏析
李白对孟浩然的人品,诗歌,文采十分仰慕这首巜赠孟浩然》诗中就好无保留的表达了对孟浩然的爰慕私赞美之情。首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孟浩然的崇拜心里,颌联颈联联承接首联从不同角度对孟浩然说孟夫子的风流年轻時就不喜欢户场,到了头发白了以仕就归隐因园,颈联,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醉月说是在夜问常常饮洒大醉同时又迷恋花草,喜欢归隐生活,乐于田园生活。尾联,高山安可仰,传此捐清芬。我视象孟夫子这样德高望重们贤人,怎么能仰望呢,为也仅仅只能崇拜你的高洁德行了。尾联宕开一笔表达出作者的心情。布局总分分总,首联总述,中二联承接首从不同角度分别孟浩然的经历和思想,尾联宕开收结全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51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60
贡献
132
金钱
194
发表于 2024-4-10 21: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组17-云裳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五律首联直抒胸臆,豪不含蓄,可见李白的奔放之风,爱就要大声的喊出来,首句破空而来,热爱之情已不能抑制,大有在天地间大声表白之感,爱字是本诗诗眼。接着写爱之因,风流天下闻名,这里的风流既指才华横溢,也指人品高洁。颔联承首联具体写“夫子”风流的表现,互文概括一生的抉择,从青春到白头,不慕名利,寄情山水。弃,不是不能而是不愿,白首卧松云,形象地描绘出孟浩然沉醉山水之间的悠闲的姿态,让人神往。颈联进一步从两个细节再现孟浩然的高洁节操,与月为伴,赏花为乐,饮酒吟诗,远离官场是非,洒脱闲适。让人如见其人其境。尾联引用典故再一次赞美孟浩然,表达自己对他高山仰止的敬意,回扣首联。全诗总分分总结构。借叙事细节表达对孟浩然的赞美之情。读之让人不由为千年前诗人的真诚友谊而击节称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6

帖子

43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5
贡献
1091
金钱
1656
发表于 2024-4-11 10: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
芷兰~晨风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创作背景: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布局:总分分总

解析: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句直接点题,表达了对孟夫子的敬爱,仰慕,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红颜弃轩冕(miǎn),白首卧松云。
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yī)清芬。
回扣首联,再次表达对孟夫子敬仰之情。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

帖子

49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9
贡献
120
金钱
189
发表于 2024-4-11 14: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风起的地方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赏析:本诗大致写于李白寓居于湖北安陆时期,他频繁往来于襄汉之间,与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孟浩然的敬慕之情。
首联直入主题吾爱孟夫子,是因为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夫子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称。中二联就展看来说孟浩然让人倾慕的风流潇洒的一生。
颔联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写了孟浩然年少时抛弃功名富贵,甘做闲云野鹤无拘无束隐居山林几十年。
颈联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望月而饮酒,迷恋花草而不愿意去伺候君王,用典自然契合。
尾联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再次承接首联,直接抒情,强化了自己对孟浩然那滔滔不绝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采用了情起—描写—情结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率真自然的思想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1

帖子

116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66
贡献
277
金钱
444
发表于 2024-4-11 21:3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芷兰10一安然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昂,徒此揖清芬。

解析: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是对人的尊称。风流指对文人文采词章的赞美。
我最敬佩孟浩然了,风流倜傥天下闻名。
首联点题,开门见山,我敬佩你,用一“爱”字贯全文,中二联描写就具体怎么“风流"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少年时就屏弃仕途,一生闲云野鹤老了还在松云下自由自在。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思君王事只迷恋大自然风景。

中联风流:一身无仕途,野鹤松云。
把酒临风,不思君王事。(中圣指喝酒,与事君成对)。(以形象思维表神)
高山安可昂,徒此揖清芬。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昂望着他呢,只有向着你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尾联对爱的理由的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7

帖子

120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6
贡献
303
金钱
450
发表于 2024-4-11 22: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组18-凝石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五律首联直抒胸臆,豪不含蓄,可见李白的奔放,首句破空而来,热爱之情已不能抑制,大有在天地间大声表白之感,爱字是本诗诗眼。接着写爱之因,风流天下闻名,这里的风流既指才华横溢,也指人品高洁。颔联承首联具体写“夫子”风流的表现,互文概括一生的抉择,从青春到白头,不慕名利,寄情山水。弃,不是不能而是不愿,白首卧松云,形象地描绘出孟浩然沉醉山水之间的悠闲的姿态,让人神往。颈联进一步从两个细节再现孟浩然的高尚节操,与月为伴,赏花为乐,饮酒赋诗,远离官场是非,洒脱闲适。让人如见其人其境。尾联引用典故再一次赞美孟浩然,表达自己对他高山仰止的敬意,回扣首联。全诗总分分总结构。借叙事细节表达对孟浩然的赞美之情。读之让人不由为千年前诗人的真诚友谊而动情!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55

帖子

5827

积分

版主

沧浪书院交流版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825
贡献
1316
金钱
2276
发表于 2024-4-12 15: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解析李白的这首诗。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是说,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诗的布局是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3

帖子

73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96
贡献
179
金钱
276
发表于 2024-4-12 15: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组12-若筠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这首五律是总分分总的写法,本诗是李白对孟浩然敬爱的抒情诗。首联第一句就突出了对孟浩然的喜爱之情“爱”字直言其意。夫子:对孟浩然的尊称,因为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岁。这里尊称夫子也是对孟浩然才华的一种赞赏。第二分句就说明了夫子二字的意义,用“风流”“天下闻”加重了第一分句的爱的理由。颔联:介绍了孟夫子一生的形象,也承接首联爱的理由的延续。为什么爱不仅仅是有才华,而且因为孟浩然品德也高尚。那么从首联的风流天下闻,到颔联写他的品德:少年时代放弃了官职不去混迹官场,不愿和别的人一样卖弄才华而驾驶豪华的马车和穿着华丽的服饰到处去行走。到了老年呢,更是隐居山野,闲云野鹤。做到了一个真正隐士所希望的生活。这里也是李白对孟浩然洒脱的一种羡慕与向阳。颈联更是用典赞扬了孟夫子的一生所为。巧妙的运用:频中圣-不事君形成对偶来概诉了孟夫子。尾联继续用典: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表达对孟夫子的完美。从而回扣了首联的:吾爱孟夫子的爱的总结。全诗读起来行云流水,朗朗上口。中二联对仗工整,情感抒发深浅有度。表达完美而又不庸俗,用字精湛而又不隐晦。堪称一绝的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4

帖子

48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64
贡献
118
金钱
189
发表于 2024-4-12 21: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组15-简兮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
  李白在游历中,结识了比他大十二岁的孟浩然,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对孟浩然的品格和才华极为欣赏,这首诗就表达了他的这种思想感情。
  首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点题,开门见山,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颔联颈联承第二句。“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说他少年时就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直到白首归隐山林摒弃尘杂。用“红颜”“白首”分别代指他年轻和年老,形象可感;“弃轩冕”“卧松云”极具画面感。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其高风亮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常在月夜因饮清酒直到沉醉,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比。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孟浩然形象。这二联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刻画了孟浩然儒雅的名士形象,说明了诗人喜爱孟浩然的具体原因。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是说,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章法是总分分总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84
贡献
115
金钱
201
发表于 2024-4-12 22: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题目赠孟浩然,他是李白的好友,而且没有入仕,算是隐居之人。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兴起我爱孟浩然,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文采和修为人们都知道,以自己发起说孟夫子。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接着说孟夫子的风流,年轻时就不喜欢官场,轩冕这里指为官。白首年纪大了以后就归隐田园,卧松云,指隐居。弃和卧为字眼。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分别说出颔联二事,3对6,4对5。醉月指夜晚常常饮清酒而醉,中圣借指贤人饮的酒,又迷恋花草,这里指田园而不为君王做事,当然指为皇帝而服务。这一联分别介绍孟夫子的隐居生活。
最后结尾,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我视孟夫子为有道德操守的贤人,高人怎么能仰望呢,这里开始写作者李白自己,我也仅仅能拜你的高洁的德行了。最后宕开一笔,说出作者的心声。整首诗以比的方法写岀与孟浩然的友谊和敬重。本诗总分分总,字眼爱,闻,安,揖来说出全文的格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2

帖子

10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45
贡献
267
金钱
412
发表于 2024-4-12 22: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笨小孩 于 2024-4-21 05:45 编辑

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
芷兰32-笨小孩
赠孟浩然(736年) 盛唐 · 李白
五言律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首联 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直抒胸臆。一个爱字突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二分句对一分句进行了很好的补充。我爱孟夫子,我爱风流的孟夫子,我爱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对孟浩然极尽吹捧。
颔联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简练的概述了孟浩然的人生经历。年轻时未做官,后来一直过着隐士的生活。红颜对白首,轩冕对松云,主谓宾212结构。对仗工整。
颈联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二分句迷花不事君是接着颔联的一分句红颜弃轩冕说的。补充了弃轩冕的原因,钟情于山水。一分句醉月频中圣主要是说白首卧松云的惬意生活状态。此联醉月对迷花对仗工整,中圣对事君。212结构。此联用了互文手法,迷醉花月频中圣,迷醉花月不事君。
尾联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是说孟浩然的形象就像高山一样,我李白只有顶礼膜拜他的清芬的份了。高山安可仰用了诗经中高山仰止的典。屈原在楚辞中经常用花草喻指高尚的品格。这里的清芬也是这种用法。另外清芬也符合隐士的身份。
此诗总分分总结构。首尾二联直抒胸臆尽显对孟浩然的敬仰。中二联叙述了孟浩然淡泊名利求仙学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1318

帖子

73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威望
538
贡献
1785
金钱
3001
发表于 2024-4-12 23: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
       凡川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孟浩然年长李白12岁,两个人的性情、志趣难免小有不同,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这首行云流水般的赠诗,即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敬爱之情。
      首联两句,一个“爱”字奠定了主体的感情基调;“风流”一词则不仅点出“爱”的客体,而且将孟浩然为世人所赞誉的风雅潇洒的气度人品突现在读者面前。这一联统摄全诗,铺设了笼罩全篇的感情线索。
      颔、颈两联顺势而下,从纵横两个方面勾勒了孟浩然光采照人的形象。“红颜”对“白首” ,极有跨度地概括了好友从年少到晚年的经历。“红颜”句着一个“弃”字,“白首”句嵌一个“卧”字,鲜明地展示了孟浩然对待官宦仕途与隐士生涯的态度。“弃”得是那样决绝,“卧”得又是如此安闲。这一截然相反的对比,从纵向揭示了孟浩然鄙弃爵禄、悦情山水的峻洁品格。
      颈联所写月魄当空,举杯相邀; 徜徉花间,流连忘返。这两句横向描写了孟浩然的隐居生活和情趣,“频”、“不”二字,透露出他自甘淡泊的执著性情。这一联和上一联或由正及反,或自反而正,属对巧妙,规整而无板滞之弊; 自然流走,顺畅而又极错落之致,用笔堪称美妙矫捷。
      尾联在前两联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孟浩然的崇敬心情。他把好友比拟为崇峻的高山,由衷地发出难以企及的喟叹。如此结束,不仅使诗人对孟浩然的崇敬更上一层,而且也形象地突出了孟浩然的高风亮节。
     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中圣”用的曹魏时徐邈喝清酒叫圣人的故事。“高山”用的《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本诗布局是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4

帖子

3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威望
49
贡献
83
金钱
132
发表于 2024-4-13 05: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
芷兰34-墨羽清风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赠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他对另一位诗人孟浩然的深厚友谊和崇高敬意。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孟浩然的高洁人格和隐逸生活,也反映了李白对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和赞美。
首联即点题,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补充道:“风流天下闻”。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诗的布局是总分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397

帖子

412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90
贡献
928
金钱
1622
发表于 2024-4-13 06: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组27-和铭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
      首联两句,一个“爱”字奠定了主体的感情基调;“风流”一词则不仅点出“爱”的客体,而且将孟浩然为世人所赞誉的风雅潇洒的气度人品突现在读者面前。这一联统摄全诗,铺设了笼罩全篇的感情线索。
      颔、颈两联顺势而下,从纵横两个方面勾勒了孟浩然光采照人的形象。“红颜”对“白首” ,极有跨度地概括了好友从年少到晚年的经历。“红颜”句着一个“弃”字,“白首”句嵌一个“卧”字,鲜明地展示了孟浩然对待官宦仕途与隐士生涯的态度。“弃”得是那样决绝,“卧”得又是如此安闲。这一截然相反的对比,从纵向揭示了孟浩然鄙弃爵禄、悦情山水的峻洁品格。
      颈联所写月魄当空,举杯相邀; 徜徉花间,流连忘返。这两句横向描写了孟浩然的隐居生活和情趣,“频”、“不”二字,透露出他自甘淡泊的执著性情。这一联和上一联或由正及反,或自反而正,属对巧妙,规整而无板滞之弊; 自然流走,顺畅而又极错落之致,用笔堪称美妙矫捷。
      尾联在前两联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孟浩然的崇敬心情。他把好友比拟为崇峻的高山,由衷地发出难以企及的喟叹。如此结束,不仅使诗人对孟浩然的崇敬更上一层,而且也形象地突出了孟浩然的高风亮节。
     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中圣”用的曹魏时徐邈喝清酒叫圣人的故事。“高山”用的《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布局结构:总分分总。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全诗语言自然古朴,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2

帖子

291

积分

版主

烟雨楼诗词学院词十八期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9
贡献
71
金钱
110
发表于 2024-4-13 10:06: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布置一下今天的解析课: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通过这首五律诗,我们可以间接的了解一下李白的风格,他的唯一的偶像孟浩然,是五律中的佼佼者,田园派的诗人,李白是如何评价的他,值得我们好好品读的。请大家读后,写一篇解析,我们在四次理论课后,会安排一次语音解读。请大家务必认真写哦。写完后交论坛留底。
首联流水句直抒胸臆,总写孟夫子的状况。颔联承风流做外貌细致描写。颈联写其精神呈现的风流。尾职写自己对其的仰慕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9

帖子

6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106
贡献
145
金钱
257
发表于 2024-4-13 14: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组22-阳光暖暖
解析——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此诗大约写在(公元727年~公元739年),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译文:
我敬爱孟先生,您的风流潇洒,闻名天下。
您少年时摒弃仕途,老了仍与山野松云相伴。
您常于月夜把酒,频频喝醉,堪比“中圣人”,您不事君王却深深爱着一个歌女。
您的清高人品比山还高,我怎么可能不仰望,但我也只有徒然在此,向您深深一揖了。

章法: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即对题目作出解释。孟浩然是作者敬爱的人,尊称为夫子。夫子的风流格调,闻名天下。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承接首联,作进一步,对如何敬爱孟夫子和欣赏他的风流作具体描述。敬重他年轻时抛弃功名,欣赏他年老时逍遥自在。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继续具体写他的潇洒生活。宁愿醉月迷花,也不到朝庭服侍君主。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直接抒发了自己对孟夫子崇拜敬爱的感情。

布局:总分分总。首联总领全篇。中二联接着首联具体写。尾联宕开,抒发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0

主题

1134

帖子

8103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诗话尔雅同风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1150
贡献
1511
金钱
3063

勤勉版主勋章

发表于 2024-4-13 21: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浪书院五律研修班第二讲芷兰组作业:
芷兰组23-拾梦人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
“风流”指浩然潇酒洁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若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额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领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票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担。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3

帖子

2141

积分

常务管理

沧浪书院曲一期兼绝三期兼赋一期常务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威望
318
贡献
501
金钱
821
发表于 2024-4-14 22: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解析: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是说,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吾爱”—“可爱”—“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6

帖子

43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55
贡献
1091
金钱
1656
发表于 2024-4-15 06: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研修班第二讲作业:
芷兰02-云飞扬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赏析: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俊杰,“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是说,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

帖子

8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11
贡献
22
金钱
33
发表于 2024-4-15 08: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赠孟浩然
(唐·李白)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我钦慕的孟浩然夫子,风流为天下闻名。(首句兼语句,全诗字眼是爱,题旨是风流)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孟夫子)年轻时就舍弃冠冕,不慕荣华富贵,白发苍苍时归隐山林,高卧松云,品性高洁。(颔联承二句风流)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孟夫子)曾于月下把盏“中”圣人(醉酒),又因流连芳丛而不侍奉君王。(颈联继续承接风流,用两个细节来具体阐述孟浩然亲近山水不近官场)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夫子的高洁品性)如高山般巍峨,令人仰望,我十分佩服,为之倾倒而不能至,只能向这种美好品性揖手而拜。至此,迷弟本性暴露无疑。

起承转合(七转八合)。

本诗背景: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嘤鸣诗社 ( 湘ICP备17006309号-1 )

GMT+8, 2025-7-23 08: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